【摘要】 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化的愈加盛行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網絡玄幻小說的熱度持續攀升。作為非主流文化的網絡玄幻小說受到了國內外讀者的追捧。在小說英譯本促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翻譯質量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從網絡小說《盤龍》部分玄幻色彩詞匯入手,研究其英譯方法,以期對今后網絡小說譯者的翻譯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盤龍》;玄幻色彩詞匯;翻譯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6-0054-03
引言
在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網絡文學異軍突起,網絡玄幻小說的英譯本吸引了大量的中國文化愛好者。“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它在文化出去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不僅能夠將甲國文化對外傳播且能夠提高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可以說沒有翻譯談不上對外傳播。”(王剛毅,2016)網絡小說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大放異彩,玄幻色彩詞匯在網絡玄幻小說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此類詞匯的翻譯是網絡玄幻小說英譯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網絡玄幻小說《盤龍》為例,對書中玄幻色彩詞匯的翻譯進行了賞析。
一、網絡玄幻小說及其特征
(一)網絡玄幻小說的由來
網絡玄幻小說的發展首先與玄幻小說的兼容并包、爭奇斗艷密不可分,又深受21世紀以來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化、互聯網家庭式普及的影響。作家葉永烈曾解釋道:“‘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 1988 年 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于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的首次亮相,并有了明確的定義。(蘇曉芳,2011)”中國本土的仙魔故事、志怪小說、神話傳奇與西方的奇幻情節、科幻題材相互碰撞,外加在日本動漫的基礎上衍生的日本奇幻小說以其魔幻的氛圍設定、動漫的高強畫面感,眾多因子都在引導著玄幻小說的寫作走向。隨著21世紀互聯網的普及推廣,網文應運而生,并從最初出現在很多早期論壇中轉戰為專門的網上書店,起點小說網就是早期由論壇轉為網站的先行者之一。最早的玄幻小說論壇和網站以翻譯和掃描外國小說為主,直到原創網文的出現,網文發展才顯現雛形。早期的原創小說都是網文作者們出于文學熱情免費上傳,創作初衷也多是滿足作者自己的創作欲望,網文在當時只是極少數人的自娛自樂,直到起點開始嘗試收費閱讀。在此大背景下,2014年,RWX(原名:賴靜平)為《盤龍》的英譯本(Coiling Dragon)單獨建立了一個網站,并取名為Wuxiaworld。《盤龍》成為第一步被完整翻譯到美國的中國長篇網絡小說,讓外國讀者深切體會到了中國網絡小說的魅力,自此,網絡小說的發展與其英譯本走出國門勢頭良好。
(二)網絡玄幻小說的基本特征
網絡玄幻小說情節的設定多是從“草根人物”入手,講述一個平凡人物如何打怪升級,成為一方主宰,這種模式使一部分讀者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彌補。再者,網絡玄幻小說一般有著敘事的模式化程序,用血腥的江湖世界和激化的矛盾去構成故事背景,雖然對玄幻世界的描述多為虛構,但架構頗為嚴謹,吸引眾多讀者層層探究。在此過程中,玄幻情節的設定需要玄幻色彩詞匯的有力渲染。玄幻色彩詞匯受到古典文學、架構創新等多方面影響,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翻譯方法以及進行詞匯詞性的轉化以達到翻譯目的。
由網絡作家我吃西紅柿完成的玄幻小說《盤龍》正是講述了主人公林雷從最初沒落的龍血戰士后裔,在意外撿到盤龍戒指之后,經過重重阻礙,最終成為鴻蒙掌控者的故事。其英譯本Coiling Dragon 也受到了國外讀者的追捧。本文從龍文化、等級詞匯、虛無之“氣”、地理名稱、屋舍住宅五個方面對小說中玄幻色彩詞匯進行了英譯方法研究。
二、《盤龍》英譯本中玄幻色彩詞匯的翻譯賞析
小說《盤龍》英譯本在國外的走紅離不開譯者對于詞句翻譯的考量,一篇好的翻譯作品是文本傳播本身和其所代表的文化不斷“走出去”,實現雙贏的強大助力。網絡玄幻小說具有奇幻與想象的多重特點,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對其玄幻色彩詞匯的翻譯頗為重要。
(一)龍文化詞匯
中國人素來自稱為“龍的傳人”,體現著對龍圖騰的崇拜敬畏。在古代,龍是天子的象征,是權力的掌領者,直至現在人們仍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來期盼兒女成人成才,也用“龍鳳呈祥”寓意吉祥。與中國截然相反,在西方文化“龍”卻是邪惡的象征,柯林斯詞典解釋該詞為“a mythical monster usually represented as breathing fire and having a scaly reptilian body, wings, claws, and a long tail”.牛津詞典中也將“dragon”解釋為“a mythical monster like a giant reptile. In European tradition the dragon is typically fire-breathing and tends to symbolize chaos or evil, whereas in the Far East it is usually a beneficent symbol of 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water and the heavens.”從歐洲的傳統看,龍通常噴火,象征著混亂與邪惡,在神話中的形象通常是會噴火,身體、翅膀和爪子長滿鱗片的長尾怪物或者用于貶低女子為“悍婦”。龍文化體現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盤龍》以龍為題,以龍血為引,圍繞龍血戒指展開了主人公的傳奇軌跡,情節撲朔迷離,為小說增添了玄幻色彩。
小說中“龍血戰士家族”指的是同一血脈的戰士家族群體,由于身上流淌龍血,所以稍加努力,功力將高于相同訓練水平的戰士。此處,龍血的形象不亞于靈丹妙藥,表達的恰恰是對龍的敬畏。由于文化差異,在英漢互譯中常用替換詞匯的方式達到寓意對等的效果從而方便讀者理解。例如“緊張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在英譯中譯為“Be 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亞洲四小龍”譯為“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而小說中龍文化詞匯并沒有采用此種意譯的翻譯方法,RWX將“龍血家族”直譯為“The Dragonblood Warrior Clan”,直面中國龍文化,既能簡潔明了的描述內容同時更有利于中華文化向外傳播。相同用法的還有將“圣域黃金龍”譯為“a Saint-level Golden Dragon”。而“冰霜巨龍和黑龍”,譯者將其譯為“a Black Dragon and a Titanic Frost Wyrm”,這里譯者對字詞翻譯頗為考究,將“dragon”和“Wyrm”區分開來,“Wyrm”雖然也有“龍”之意,但其更為突出的含義是《黑暗世界》里影界的妖蛆,是《龍與地下城》里最年長的龍,一個詞匯的變換就將“冰霜巨龍”的形象躍然紙上,使小說中的形象描寫更加豐滿,推動了小說情節發展。對龍文化詞匯的翻譯主要以直譯為主,這樣可以使中國龍文化更全面、更具體地被西方讀者接受。
(二)修煉等級詞匯
網絡玄幻小說的情節展開多是從一個無名之輩或者低等級人物寫起,圍繞主人公的成長以及個人情感展開,經過不斷的修煉升級,直至統治一方。這種模式使得讀者作為一名普通群眾很容易產生了一種“代入感”或是“沉浸式體驗”,從而在網絡玄幻小說中覓得精神的快感和情感的共鳴。這也是通俗文學能夠不斷傳播,受到國內外讀者熱烈追捧的原因。《盤龍》中的修煉等級有明確的區分,從一級戰士直至鴻蒙掌控者名稱各不相同,譯者所采取的翻譯方法也不盡相同。
以“某級戰士”為例:一 級 戰 士:Warrior of first rank; 二 級 戰 士:Warrior of second rank; 三級戰士:Warrior of third rank;四級戰士 Warrior of fourth rank…; 一級戰士到四級戰士都是采用“warrior of+ 序數詞 +rank”的翻譯方法。這種翻譯方法能使讀者在閱讀中保持清晰的思想脈絡,更加快速準確地把握故事發展階段。對“圣域戰士”,譯者則采用意譯的方法將其譯為“Saint-level Warrior”,體現出戰士等級層次的不同。
對于神級等級的翻譯,譯者采用了直譯的方法,如:下位神:Demigod;中位神:Full God;上位神:Highgod;下 位 主 神:Lesser Sovereign;中 位 主 神:Intermediate Sovereign;上位主神:Chief Sovereign;至高神:Overgod; 鴻蒙掌控者:Grandmist Controller。由于“神”在中西方都屬于幻想的事物,在西方許多國家將“God”視為宇宙的創造者和統治者,所以這種神位直譯的方法能很好地被西方讀者接受。等級詞匯有一定的順序可遵循,使用“warrior of+ 序數詞 +rank”的結構以及采用文化對等的程度詞匯的翻譯方法能更直接地讓讀者理清小說脈絡。
(三)虛無之“氣”詞匯
通常意義上的氣是指氣體、氣味或者被惹怒時的一種狀態。“氣”在中醫學中也頗為常見,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在哲學意義上,氣是物質存在的基本范疇,是運動著的、至精至微的物質實體,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標示著占有空間、能運動的客觀存在。在小說《盤龍》中,“氣”多次被提及,也作為虛無之“氣”出現在不同語境,使氣的使用頗具玄幻主義色彩。
在網絡小說《盤龍》中寫道:“蘊氣式,是鍛煉身體的最簡單也非常有效的辦法,這是無數年來先輩積累出來的經驗。“蘊氣式”是以某種體式修煉功力的方式,將“氣”譯為Qi來表達抽象的“氣”的概念已經被西方所接受,在柯林斯詞典中,Qi指“the circulating life energy that in Chinese philosophy is thought to be inherent in all thin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balance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forms in the body is believed to be essential for good health”指出了“氣”在哲學和中醫學的籠統認知。所以將“蘊氣式”譯為“Qi Building Stance”很容易被西方讀者接受。而對“玄黃之氣”這一詞匯的翻譯,譯者采用改譯的翻譯方法,將其譯為“Xuanhuang energy”引導讀者將“玄黃之氣”理解為一種能量,彌補了因文化差異產生理解誤差的英譯問題。
“斗氣”這一詞匯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斗”和“氣” 的結合使用較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氣實則斗”,但是作為一個詞組“斗氣”確實近來玄幻小說才常用的詞。譯者把“斗氣” 翻譯成“battle qi”,讀者能簡單明了的理解小說情節描述的是一種訓練功力時的一種“氣”。除此之外,譯者在術語庫加以解釋為“Battle qi,斗氣 , a form of internal energy”,這種補譯的翻譯方法彌補了直接翻譯的不足,使國外讀者更能明晰小說內容,通過閱讀感受網絡玄幻小說的驚奇之處。這種翻譯方法在玄幻小說翻譯中屢見不鮮。“衍紀”一詞的翻譯就是用的這種方法。衍紀,是一種時間計算方法,每六千萬億年便是一個衍紀。將其譯為“Grand Kalpa,represented a unit of time”讀者能夠快速把握作者意指,同時用“Grand Kalpa”表達一個大的時間周期,展現玄幻小說的奧妙。
(四)地理名稱詞匯
網絡小說通常具有虛構性的特點,源語言作者在創作之初為了滿足創作需要,增強小說的可讀性、趣味性和吸引性,通常會在地理事物的描寫中加以杜撰,從而使讀者閱讀過程中開辟全新的思考空間,避免了由于地理事物名稱的雷同而影響閱讀體驗。網絡玄幻小說地理名稱的設定,可以快速將讀者思維帶領全新領域,而地理名稱詞匯的翻譯是否得當也成為翻譯過程中的重要關注點。小說《盤龍》在第一章節之初,作者就指出“烏山鎮”是玉蘭大陸第一山脈“魔獸山脈”西方的芬萊王國中的一個普通小鎮。在行文之初,作者意欲描繪“烏山鎮”的渺小普通,以主人公人生飛躍的起點為鋪墊。其英譯“the town of Wushan”則采用了音譯+介賓結構的翻譯方法,免去了“烏山”意譯為“Wu Mountain”而產生的思維偏差,英語讀者也能越過非重點鋪設情節,實現快速閱讀。“玉蘭大陸”也是中文作者杜撰的全新世界,與“玉”“蘭”二者本身含義并無關聯,在英譯過程將其音譯為“Yulan continent”更加符合外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使譯文更加通順易懂。“魔獸山脈”在小說中是指一條魔獸遍布的山脈,其英譯“the Mountain Range of Magical Beasts”采用意譯的翻譯方法,方便讀者獲得與原文相同的閱讀體驗。
(五)屋舍住宅詞匯
網絡玄幻小說雖然受到西方奇幻文學等作品的影響,但并未摒棄傳統武俠、玄幻小說的“古典性”基底。中國文化元素詞匯的應用反而成就了小說的情節多變,受眾讀者廣泛。在《盤龍》中多次提及對住宅及屋舍的的詞匯,意義各不相同,而又盡顯玄幻色彩,在翻譯中并非一味求新”“求變”,而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選擇中,使譯文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又忠實了讀者。在寫主人公訓練結束回到家這一情節中,此處的“家”是指林雷生長的場所,直譯為“home”具有現代化特征,符合中西方讀者文化習慣。“府邸”常用來指舊時官僚、貴族或大地主的住宅,根據巴魯克家族屬于沒落的大的龍血家族的特點,將其意譯代表西方“莊園府第”的“manor”一詞,彌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文中屹立不倒的“祖屋”,傳承了五千年之久,在翻譯時將名詞詞匯轉換成定語結構,譯為“the ancestral home”,林雷走進的放滿先人排位的“宗堂”譯為“the ancestral hall”這樣處理,使這些詞匯含義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三、結語
本文通過淺析網絡玄幻小說《盤龍》中玄幻色彩詞匯的英譯翻譯策略,不難看出翻譯策略的選擇在文化的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網絡玄幻小說玄幻色彩詞匯的英譯過程中,譯者要根據不同情況選用直譯、意譯、改譯、補譯、詞匯代替、結構化翻譯等多種翻譯方法,同時也要靈活變通,必要時對翻譯內容有所傾斜,使譯本實現故事情節的展示以及文化傳播的最大雙贏。
參考文獻:
[1]王剛毅.文化的傳播不只是翻譯的職責,各環節應形成完整鏈條[EB/OL].(2015-6-17).http://fangtan.china.com.cn/2015-6-17/content_35846065.html.
[2]蘇曉芳.網絡與新世紀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張志巖.論古龍武俠小說的現代理念與創作實踐[D].遼寧:遼寧大學,2019.
[4]張純瑩.中國網絡小說北美傳播的跨文化解讀[D]. 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9.
[5]王才英,侯國金.《盤龍》外譯走紅海外及對中國傳統經典文學外譯的啟示[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9(03):41-46.
[6]王睿.譯介學視角下中國網絡小說“走出去”探析[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
作者簡介:
馮曉(1994-),女,河北衡水,天津大學外國語語言與文學學院研究生在讀,專業: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