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佳
【摘要】 隨著全球一體化節奏的不斷加快,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如何將漆立體具備濃厚東方色彩的傳統媒體與時代發展趨勢相融合,注入新的時代理念,成為現階段研究的主要課題。中國作為全球率先使用大漆的國家,對于漆語言以及漆藝結構的創新發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色彩。現階段我國對于漆藝的研究,主要以漆畫為主,對于漆立體的研究相對較少,所以對于漆立體的意象傳達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通過對漆立體的意象表現進行研究,進一步對漆立體的意識觀念進行闡述,最后對漆立體的空間語境的營造進行描述,旨在對漆立體的意象傳達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關鍵詞】 漆立體;意象;空間語境
【中圖分類號】J5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6-0061-02
對于漆立體的研究,可以從漆和立體兩個方面入手。漆隸屬于傳統媒介的范圍,立體則屬于形態的范圍。漆立體主要指的是通過漆材料所呈現出的具備一定立體形態的表現形式,例如生活中常見的油漆類器材、油漆類的家具等,屬于非實用領域的用于空間裝飾的“漆材料雕塑”,游離在實用、非實用領域中間地帶,以裝飾作用為主的漆立體造型。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漆立體工藝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漆立體發展初期,漆立體具備部分傳統漆具的實用性,但是具備一定的精神文化價值,通過客觀存在的實物形象展現在漆具上。隨著漆立體工藝的發展,漆立體完全失去了實用性,完全具備藝術審美價值,屬于相對較為抽象的藝術領域,漆立體發展進入漆造型時期。
一、漆立體的意象表現
(一)漆立體的形態表現
意象主要指的是客觀存在的實物,經過藝術家的有感情的加工制造產生的藝術形象。漆立體作為特有的藝術形象,是對藝術家創作者情感的表達,是傳達藝術家觀點態度的重要載體。漆立體的觀賞者領悟創作者思想的基礎是對漆立體的外觀造型、顏色、紋路、肌理形狀的外觀感知[1]。通過對藝術種類的劃分來看,漆立體隸屬于雕塑造型一類,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漆立體的物象形態主要是人為制造產生的,所以大部分呈現為抽象的形態。但是這種抽象的形態并不是簡單的呈現,觀賞者在觀賞中會感受到作品中無處都有具象的色彩。綜合來看,抽象與具象二者為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關系。故而在漆立體創作或者是觀賞過程中,會有一種雖然在觀看具象的事物,但是從無不透露著抽象的氣息。
(二)漆立體的媒體傳達
在眾多的三維漆立體造型當中,對于漆材料的使用相對較為便捷,內容較為豐富,制作相對較為繁瑣。漆立體造型不僅是一種立體造型藝術的體現,也是視覺感官藝術的較為直觀的表現形式。漆立體所具備的藝術價值不僅在于外形對觀賞者審美的影響,還在于對漆語言神奇的語言魅力的呈現,漆立體的媒體傳達也是漆立體意象的具體表現形式。通過多樣化的漆立體造型的呈現,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傳統漆藝制作過程中的表現技巧。傳統的漆立體制作手法在現階段的漆器當中依然適用,在人們的審美觀念當中依然可以看到傳統漆表現手法的痕跡。對于具備綜合性特點的漆立體造型的不斷完善調整,也使得現階段的漆立體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也陸續產生了更多豐富多彩的語言,漆立體媒體傳達的意象形式得以充分體現[2]。現代漆立體的意象傳達,是在漆立體造型與具備裝飾作用的實物的均衡發展中,將知覺的平衡完美的呈現,并為其注入時代發展的理念,賦予其時代的藝術魅力。
二、漆立體的意識觀念
(一)藝術家的審美境界
因為漆立體創作者具備較為豐富的想象能力,敏感的情感感知能力,易發現周圍事物蘊含的美感。因為創作者具備的細膩的情感感知能力及專業嫻熟的制作工藝,所以漆立體的美才被完美無疑的展露出來,從而推動漆立體的創新發展。藝術家在創作嶄新的漆立體造型時,需要充分調動自身的立體抽象思維、客觀外形感知思維、靈魂深處的思維靈感,并將其與自身的水平完美結合,從而形成表現創作者精神狀態、思想魂靈的,具備立體抽象和精神力量合二為一的漆立體造型。創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生活狀態都會對創作者的作品有所影響,并最終通過漆立體造型呈加以呈現。
(二)傳統觀念的影響
整體來看,中國人對傳統藝術的追求更重視追求藝術具備的倫理價值,講究實現真善美的完美統一[3]。傳統觀念對漆立體的意識形態影響是巨大的,其中主要以中國傳統儒家美學、傳統道家美學及傳統禪道美學。對我國的漆立體發展而言,傳統儒家、道家美學對漆立體的影響相對較小,禪道美學的影響較為深遠。對于漆立體中蘊含的禪道美學始終被創作者提起,并將該理念體現在作品的創作之中,成為永恒不變的美學話題。我國很多知名的漆立體藝術家都將該理念體現在作品中,其中較為知名的有湯志義的《天舟》、沈克龍先生的作品《觀自在》、施鵬程的《空悟》等等,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全面了解的創作者,才能在作品中將其科學準確地表現出來,也進一步證明了傳統思想對漆立體創作者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三)地域文化的差異
因為所處的地域環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眾多因素的差異,漆立體呈現不一樣的發展特點,表現多姿多彩的漆立體造型,正是因為這種差異的存在,使得世界的漆立體發展呈現百花筒的形式,多元文化實現統一化的發展。雖然都屬于東方文明,但是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卻存在很大的不同[4],一定程度上漆立體創作者的審美觀點以及審美的抉擇,都是創作者文化立場的重要體現。因為日本和中國都隸屬于東方文明,所以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的聯系。日本文化雖然受到了中國儒家文化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依然保留著民族文化的精髓。日本對漆立體藝術的追求和鑒賞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潮流,其中代表作品《愿景》中,表達的主要是創作者對兒時的記憶以及對家鄉情感的精神寄托,漆立體中呈現的獨特的純潔簡單的特點與細微之美都讓人震撼。在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漆立體將國家文化的差異暴露無遺。
三、漆立體的空間語境營造
(一)漆立體在公共空間的應用
空間屬于相對較為抽象的范疇,公共空間指的是人們在進入某一特定環境之后所產生的人際交流與溝通。現代的漆立體的空間語境的構建是建立在客觀存在的語境基礎之上的,在漆立體創作中,藝術家不僅要重視對自身思想情感的表達,也要加強與周邊人們的精神文化交流,不斷地拓展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呈現更為完美大氣的漆立體作品。隨著漆立體的不斷發展,近幾年以來在各大知名展覽上都可以看到規模較大的漆立體模型的身影,將裝置相關概念作為重要表現形式的漆立體,正在逐漸成為漆立體在公共空間應用的具體語言傳送方式。漆立體在公共空間的使用不只是單獨的客觀的表達,而是對抽象的現代人的藝術審美以及對公共文化的宣傳推廣,將特定的環境背景加入人文情懷的因素,真正地實現漆立體藝術與環境藝術的協調發展。現如今對于建筑裝修材料中存在的甲醛超出規定標準的問題,對漆立體在實體空間的應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于大漆具備的綠色環保的特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再次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漆語言的回歸性重塑
漆立體的語境的構建,需要以漆作為重要的語言主體。只有真正回歸語言主體,在此基礎上進行重建,才能將中國的傳統精神文化與漆立體制造工藝進行中綜合[5]。但是對于該主體語言的重建對漆立體創作者的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并嘗試在公共空間塑造中,將當代人的審美觀念注入新的時代因素,讓漆真正的回歸到日常生產生活當中。只有對漆立體具備更多的真實感受,才能在日常生活的感觸中把握漆立體的內在趣味,漆語言的環境重建才可以真正得以實現。中國作為漆藝術的起源地,有著悠久的漆文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漆藝術的了解愈發缺乏,傳統漆藝術的競爭力不斷降低,漆藝術從業人員的數量也在不斷地減少,所以漆立體語言環境的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應引起政府以及各高校的重視。
(三)漆空間的營造
實際的空間作為客觀存在的真實實物,可以通過漆空間的營造,通過漆語言的表現形式,將漆立體存在的大小、地理位置遠近的關系完美地呈現出來,由此完成對漆空間的構建[6]。在對于生命的闡述與了解當中,構建足夠大的空間,即是漆空間。漆立體空間的構建不光是對公共行為空間的搭建,更是對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對漆藝術精神文化價值的創新發展,乃至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繼承。“造物與空間”這一作品更是成功拉開了中國現代漆藝術發展的序幕,隨后喬十光先生更是從古典角度,對漆藝術的審美觀念、意象傳達、通過運用傳統的對稱與平衡發展的結構理念,為漆空間的營造增添了新的藝術魅力。
四、結論
通過對漆立體的意象傳達研究,可以了解到漆立體的意象表現為形態表現和媒體傳達兩部分,同時藝術家的審美觀點、傳統文化的影響、地域文化的差異都會對漆立體的意識形態產生影響,現階段對漆立體的空間語境構建,只有真正的回歸語言的主體,才能成功地完成漆立體的空間的構建,普及漆立體在公共空間的應用,真正地促進漆立體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曉雯.當代漆立體創作技法與表現形式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20.
[2]徐慧芳.淺析漆立體的形態設計與藝術表現[J].才智,2020(05):235.
[3]張石臨.論當代漆立體創作的個性化表現[D].沈陽:魯迅美術學院,2019.
[4]林卿.現代漆立體創作的幽玄情結[J].工業設計,2018(05):86-87.
[5]鄭慶偉.現代漆立體造型的設計與表現形式[J].藝術科技,2017,30(11):228.
[6]馮林林.空間詩學語境下的漆立體藝術研究[J].美術大觀,2017(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