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蒼松
【摘要】 面臨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影響的逐漸深入,隨之而來的政治文化沖擊也逐漸加深。多元文化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因此順應新時代的文化發展的趨勢,我們應更加努力地傳承及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中華傳統文化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中華傳統音樂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方面也是面對相同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致力發展的。二胡音樂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樂器之一,不光在國內很受歡迎,在國際也十分受到世界人民的推崇和喜愛。因此本文將以二胡藝術的傳承及發展為例,對如何更好地傳承及發展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論述。
【關鍵詞】 二胡音樂;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1-0068-02
相較于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狀況,文化發展稍顯滯后。我們在世界文化產業的體量上占有的分量并不重,特別是傳統音樂部分的發展也十分具有局限性。但是二胡作為我國傳統音樂中一種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卻十分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并且代表中國音樂逐步走向世界的音樂舞臺,向世界人民傳遞著極具東方魅力的傳統音樂文化。因此中國的二胡文化只要在原有基礎上更加推陳出新,融入新時代的元素,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與傳承。
一、二胡文化的起源
二胡作為我國的傳統樂器,起源于唐朝北部的少數民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最早開始流傳的時間是我國的唐朝時期,此時人民將二胡稱之為“奚琴”,隨之時間的推移于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又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隨之被民眾稱之為“嵇琴”。但真正被廣泛地流傳是在我國的明清時期,該種樂器開始成為民間戲曲的主要演奏工具。直至發展到了近代時期,才正式更名為“二胡”,并且徹底進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
相比于其他的樂器復雜的構造,二胡的構造顯得極為簡單。它是由九個部分組成而來,其中包括琴筒、琴桿、琴皮、琴弦、琴馬、弓桿、弦軸、千斤和弓毛。雖然構造上較為簡單,但在演奏方面,二胡卻有著極其多變的音色,聲音的靈活程度很高,有著極具張力的表演性。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目,又可以輕松駕馭各種復雜、跳躍的音樂表演。由于其音色的特殊性和表演的多樣性,二胡經常在越來越多的表演中擔任主要樂器。
由于二胡的廣泛流傳的普遍性以及十分具有民樂的特點,所以在民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流行于全國各地,家喻戶曉。尤其是在長江以南的地區,因此又被稱之為“南胡”。在南方的眾多戲劇表演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越劇、黃梅戲、粵劇等。
二、二胡文化的發展歷程
二胡在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后,在演奏技術和曲目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劉天華大師率先對二胡的演奏方法進行了改良,此次改良使二胡在音樂作品的表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為二胡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日后,在人們日常的實際演奏中,又得到部分藝人的進一步改良拓展,民間藝人對于演奏曲目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創造了更具有欣賞性的演奏作品。至此,二胡音樂更加豐富多彩。
在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傳統民樂的發展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二胡的音樂地位等到了很大的提升。通過國家舉辦的各類音樂賽事,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廣大群眾的對于二胡音樂的興趣,促使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二胡發展、學習二胡演奏,二胡學習在人民群眾中流行起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提升,各類藝術院校逐漸開設了二胡的相關專業。二胡的傳承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原來的拜師學習,由師傅口口相傳的方式演變為更加系統規范的學院式教學模式。隨著而來的是二胡藝術開始走向國際舞臺,與世界各國的音樂樂器有了更深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吸收了一些西方樂器先進但演奏經驗和演奏技術,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二胡文化。
三、二胡藝術傳承的具體措施
(一)傳統文化藝術從娃娃抓起
二胡藝術作為一種來自民間的優秀傳統文化,想要得到良好的傳承就必須從娃娃抓起。所以促使二胡藝術走入學校課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教學上,可以引入二胡的相關知識教學,激發學生對于學習二胡的吸引力。在新的音樂課程指導中也有相關內容指出:學校音樂課堂應該滿足民族、民間的各種資源。二胡文化作為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優秀代表,十分有必要被教師帶入課堂。可以讓學生從小就能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于二胡學習的興趣。
(二)在高校設立二胡選修課程
高校不光擔任著專業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肩負著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可以在高校開設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將民族民間音樂課程設為公共選修課。二胡作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優秀代表,理應成為其中重點發展的學習樂器。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上學習二胡的基本知識以及在以往的歷史發展中所肩負的歷史意義。課程可以分為二胡演奏和二胡音樂鑒賞等部分。對于有學習二胡興趣的學生,該門課程的開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更進一步的學習二胡文化,提高自身技能,影響更多人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關注。
四、二胡藝術發展應具有的要素
(一)應具有民族、時代性
走向國際視野的二胡藝術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文化傳承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二胡想要長久的發展下去,必然離不開更多優秀的作品,所以音樂創作才是二胡發展的根本問題。只有不斷地更新作品,才能夠使二胡更具活力,永葆青春。但目前中國的二胡曲目創作中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目前流行且被演奏的作品大多時間久遠,鮮少有優秀的作品問世。因此可以斷定目前二胡創作的滯后性,并且二胡的發展需要扎根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可以離開民族性、時代性和可聽性。如果失去了這些,二胡便會失去他獨有的靈性。
民族性的產生是依托于人民長期生活的社會環境形成的,任何民族樂器如果脫離民族性,便會失去它特有的意義和價值。我國的很多作品在經歷外國作曲家的改變后都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雖然在演奏技術方面有所改變和突破,并且在欣賞初期會耳目一新的感覺,但終究是缺少了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會使二胡失去獨有的特色。二胡不只是簡單的一種傳統民族樂器,他更是我國傳統文化底蘊的載體。因此在二胡音樂的創新上應該兼具更多的中國元素,只有這樣才可以打動聽眾,吸引更多的國際友人,向外傳遞中國文化,讓他們由衷的喜歡二胡文化。只有最純正的中國味道才能在世界舞臺經久不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才是歷久彌新的關鍵。
優秀的音樂作品除了具有民族性,也應該更好地融入時代特性。只有與當今社會生活相結合,才能夠創造出真正反映時代特征的作品。例如劉文金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可以體現出時代性的重要。例如《豫北敘事曲》《長城隨想曲》等作品都是結合了當下的時代特性,能夠在群眾中廣為流傳便是音樂作品成功的一種表現。所以二胡作品的創作應該能夠鮮明的反映時代特性,融入人民的生活,只有這樣才可以創造出經久不衰的優秀作品。
(二)應結合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的二胡文化事業處于一個較為低迷的狀態,主要體現在音樂受眾人群的不斷減少,市場前景迷茫兩個方面。因此針對上述問題,二胡的發展應該考慮到市場的需求變化,對二胡進行更新創造。
二胡文化的市場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二胡音樂者對自我的積累和沉淀,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更加專注的創作、用心的演奏。二是根據音樂市場需求,積極增加曝光率,爭取更多的表演機會,將表演滲透到各個地區。三是改變原有音樂會模式,通過各種手段方式刺激低迷的市場環境。例如,多元化的開展宣傳活動、降低門票價格、更新演奏曲目等。
(三)二胡發展與現代傳媒的結合
現代傳媒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產業搭上了新媒體的便車,開始對外宣傳工作。因此二胡藝術也可以運用現代傳媒將其文化得到更高效、更廣闊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二胡文化、喜愛二胡文化、推廣二胡文化。通過電視媒體舉辦更多的比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讓更多人感受到二胡文化的魅力,促使二胡文化感染更多人。
(四)加強與國外音樂的交流碰撞
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大門的打開。越來越多優秀的外國文化開始輸入我國。與此同時,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走出了國門,受到了大量外國人民的喜愛。二胡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樂器,更加能夠彰顯中國藝術的深厚底蘊。不但受到外國人民的喜愛,更是成為一種流行現象,越來越多的二胡演奏登上了國際音樂交流會。從世界音樂的角度來看,二胡的魅力也受到很多外國音樂家的青睞,因此二胡工作者在傳遞二胡藝術的同時,也需要將世界文化融入二胡藝術當中。讓二胡藝術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二胡有著其自身獨特的民族特點,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傳承著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所以我們要深刻體會其體現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推陳出新,將二胡藝術發揚光大,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1]林輝真.重視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2-9,.
[2]馬東風.欣賞音樂的理論與方法[J].大眾文藝,2009,(03).
[3]商文靜.論劉文金二胡作品中的傳承與創新[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