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逐漸走向國際,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何正確地翻譯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向世界呈現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核成了一個難題。從文化傳播的視角來看,生態翻譯學在翻譯傳統文化元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順應了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在充分研究中華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對其重要內容進行翻譯,抓住了傳統文化元素的核心部分,并向世界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文對生態翻譯學的理論和傳統文化元素翻譯的特征進行了充分的探索,并以疍家文化外宣為例,對疍家文化外宣中文化元素的生態翻譯策略做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 生態翻譯學;文化元素;疍家文化;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1-0078-02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北海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譯研究(2019KY1595)。
作為生活在沿海水域上的一個特殊群體,疍家人的文化歷史悠久,有著特殊的文化價值,在文化的對外宣傳中,做好疍家文化的翻譯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準確地翻譯出其文化內涵,展現其文化價值,才能在對外文化宣傳事業中占領制高點,讓世界了解北海疍家人的獨特文化,從而實現疍家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一、理論基礎——生態翻譯學
清華大學教授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了生態翻譯學這一概念,其是基于生態學理論而開展的一種翻譯研究,生態翻譯學具有“生態學”和“翻譯學”兩個學科交叉的特征,完美地融合了兩個學科的優勢,對翻譯的概念、實質和原則、方法以及具體實施過程、文章評價標準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破。現代的生態翻譯體系將生態學與翻譯學充分結合,不僅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更為文化外宣翻譯創建了全新的操作范式,形成了以語言、文化和交際等三個維度為核心的翻譯生態,這樣,國外讀者不僅能夠了解被翻譯作品的文義,更從文化層面上理解了被翻譯作品的內核。此外,生態翻譯學還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以疍家文化為例,生態翻譯不僅能夠準確翻譯疍家文化素材的內容,更能保留疍家文化的內涵,從而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二、傳統文化元素翻譯的特征
做好傳統文化元素的翻譯工作,既能夠充分展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成果和文化影響力,也能向世界人民講好我國自己的文化故事。傳統文化元素包含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可以劃分為物質上的文化和精神上的文化,具有獨特性、活態性、民族性和繼承性等多個特點,這些因素使得傳統文化元素的翻譯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一方面,傳統文化元素的翻譯難度較高,過程更為復雜。傳統文化為中國所特有,具有深刻的精神和內涵,為此,在外宣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需要適應外國語言的邏輯特點。在利益方面,傳統文化元素的翻譯以文化傳播為目標。在對外宣傳翻譯工作中,翻譯者不僅需要準確翻譯文化元素材料的真實意思,更需要以促進文化交流為目標,為此翻譯者要學習更多翻譯技法,在各方面做出努力,以優化翻譯效果,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并贏得國外受眾的欣賞。
三、基于生態翻譯學理論看傳統文化元素翻譯
策略——以疍家文化外宣為例
(一)疍家文化概述
疍家人有聚族而居、環海而居的特點,北海疍家人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在飲食文化方面,疍家人靠海吃海,喜食馬鮫魚、魷魚、墨魚以及蝦、貝等海洋特產,他們在制作食物方面主要采用開放式烹飪的形式,烹調較為簡單,常常采用清水水煮的形式。在居住文化方面,疍家人靠海而居,船居為主要形式,如疍家艇、疍家棚、漁排等,其中疍家艇是其主要居住場所,船頭為生產勞作的區域,收網、補網等工作都在此進行,而船中和船尾主要是生活區,疍家人的吃飯、睡覺和日常清潔洗漱都在這里。在信仰和習俗文化方面,疍家人信仰媽祖,疍家人相信媽祖是海上保護神,修筑了大量的媽祖廟并在重要的節日都會祭拜媽祖。同時,在一些重要的節日,疍家人都會自發慶祝,并且開展游神、拜海神等活動。
(二)疍家文化對外傳播與翻譯的重要性
為了保存北海疍家人文化,實現對疍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開展對外傳播和翻譯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做好對外傳播工作能夠幫助疍家人聚居地實現現代化發展,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宣傳疍家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居住文化、習俗和信仰文化等能夠向國人展現疍家文化的獨特魅力,贏得文化認同,并促進當地特色旅游業和農業生產、商業經營活動的發展,從而優化疍家人的生活環境。開展疍家文化的傳播和翻譯工作不僅能夠幫助整合疍家人的發展資源,更能采集更多疍家文化的信息,從而保存好疍家文化。另一方面,做好對外傳播翻譯工作也是疍家文化與世界接軌的重要舉措。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疍家人的聚居地,他們了解并認同、熱愛疍家文化,翻譯工作為其搭建了橋梁,為當地文化的發展延續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三)疍家文化外宣中文化元素的生態翻譯策略
1.完善翻譯生態環境。翻譯生態環境就是影響翻譯主體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外界條件,為優化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譯,相關工作者要從翻譯生態和翻譯環境方面做出改變,為了構建一個有機的生態翻譯環境,譯者要從文化、讀者和社會等多重因素出發,在這些制約疍家文化翻譯的因素中找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符合的因素并以此為落腳點,構建屬于疍家文化的獨特翻譯生態環境。
首先,為提升疍家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擴展其影響范圍,當地政府應當予以疍家文化翻譯工作者更多資金和人力支持,營造一個良好的翻譯環境,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從旅游宣傳和文化宣傳等兩方面做努力,規避“譯名不統一”、文化內核翻譯不到位等問題。為了提升翻譯工作者的核心素質和翻譯技能,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翻譯人才培訓工作,嚴格把握翻譯質量,為翻譯者提供更多技術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專業支持,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疍家文化的翻譯工作。再次,為了準確地傳達疍家文化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始終要遵循其文化特性,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性,在翻譯中盡可能傳遞疍家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文化魅力,而不是單純的語言轉化。常見的疍家文化外翻主要是以英語翻譯為主,為此,在實踐中翻譯者要多了解英語的語言特點,避免疍家文化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失真的問題,要創建和諧的生態翻譯環境,實現中文向英語的巧妙轉化。
2.兼顧語言形式轉換。傳統元素的翻譯工作就是將中文翻譯成適合外國人閱讀的外語,主要是漢譯英,在具體翻譯過程中翻譯者要兼顧語言形式的轉換,以此提升疍家文化外宣翻譯工作的準確性。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能夠對重要詞匯迅速做出反應,并選取適當的詞語和表達形式來準確地傳遞疍家文化的內核,實現高效、完整和精準的翻譯。同時,翻譯的目的不只是準確傳達疍家文化的內容,更是要將文化宣傳出去,對外翻譯的目標應當是為了吸引更多外國受眾群體,實現文化傳播,外國受眾的接納程度直接影響了生態翻譯的效率和最終結果。受到不同的語言文化和環境的制約,外國受眾的思維方式和風俗文化、社會價值取向等都與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差別,為此,若想要外國受眾接納疍家文化,就要充分了解其語言習慣和表達形式等,要采取受眾能接受的方式進行生態翻譯。通過多維度的翻譯,生態翻譯的表達方式更能被接受,宣傳疍家文化的目標逐步達成。如在翻譯疍家文化中的飲食、居住習慣時,翻譯者可以聯系國外的文化,分析兩者的差異性,讓讀者在對比之中形成對疍家文化的獨特印象。
3.關注傳遞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元素的外宣翻譯工作應當堅持以傳播傳統文化為中心,為此,在疍家文化的外宣翻譯工作中,翻譯者要關注傳遞傳統文化。翻譯工作不僅準確地傳遞疍家文化的內容,更要選取適當的形式,傳遞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如疍家人信仰媽祖和海龍王,外國受眾在了解這些文化信息時往往難以理解,翻譯者不僅要準確翻譯其名稱,更要就其內涵作詳細說明,如媽祖翻譯為“Mazu”,又稱“Godness of the Sea”,這樣翻譯不僅在聲音上符合了原音,在含義上也準確把握了媽祖作為海上守護神的重要地位,同時翻譯者還可以采用舉例、講故事的形式來對媽祖文化的淵源進行說明,通過講述媽祖林默無私、勇敢幫助漁民的故事來喚起外國受眾的精神共鳴。在實踐過程中,譯者一要從文化層面出發,關注雙語文化的內涵和取舍,既不能脫離疍家文化的本意,也要尊重外語文化系統,在翻譯時應當思考如何向讀者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某些語言詞語在外國文化中的特殊性,避免文化內涵被曲解。二要從交際層面出發,將翻譯側重點放在文化交際上,在翻譯的過程中關注文化傳播的目標是否實現。疍家文化作為中國的區域民族文化,包含著許多獨特的文化信息,要求生態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關注讀者和文化,要預判讀者的反應,讓讀者了解疍家文化,從而實現文化交際的目的。
生態翻譯學對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翻譯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生態翻譯充分考察了傳統文化元素的語言維度、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把握了傳統文化元素的精神內核,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了適當的保留和創新,從而使得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疍家文化得到了準確的翻譯和對外宣傳。未來,在具體實踐中,翻譯者要堅持做好疍家文化元素的生態翻譯工作,從而促進疍家文化的宣傳與發展,實現疍家文化與全球文化的接壤與融合。
參考文獻:
[1]陸道恩.基于生態翻譯視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技巧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67-168.
[2]管玉梅.論海南疍家文化[J].中外企業家,2017,(10):194-196.
作者簡介:
粟千,女,漢族,教育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