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超驗主義代表人物,愛默生的諸多觀點對梭羅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兩人亦師亦友,對后世關注自然、探索人與自然生態平衡起到了警示與預言作用,受到人們的推崇。
【關鍵詞】愛默生;梭羅;超驗主義;自然;生態意識
【中圖分類號】I3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3-0032-02
韋伯斯特稱:“美國必須像在政治上獨立那樣,在文學創作上也要謀求自主,它的藝術必須像它的武器一樣,也要聞名于世?!泵绹膶W創作也迎高潮,愛默生、梭羅是其中的兩位代表性人物并且以“超驗主義”為契機在文學創作及核心觀點上留名于世。在眾多的作品介紹中把梭羅稱為僅次于愛默生的思想家,而梭羅對自己的評價卻獨樹一幟,他稱自己是“神秘主義者、超驗主義者、自然哲學家”于一身,他創作的《瓦爾登湖》所滲透的自然觀曾深受在他哈佛大學期間曾到學校發表演說的愛默生《自然》的影響。
一、超驗主義的“自然”淵源
不同的著述及作家一直把梭羅視為愛默生的信徒,稱梭羅是愛默生的門徒并且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同樣出自哈佛大學的梭羅對愛默生的作品《自然》虔誠地閱讀并聆聽了后者在哈佛的演講。
畢業之后,梭羅幾次更換工作,最后選擇了在愛默生赴歐洲游歷演講期間,負責照料后者家事并擔任其相關親戚家庭教師,當時的梭羅亦是超驗主義的一員并著手撰稿發表詩文。
在1845年7月,梭羅被允許在愛默生購置的土地上建造一所木屋,開始了兩年零兩個月與“自然”的“同居”生活。梭羅對于自然的喜愛已經到了著迷的程度,并稱自然于他有股“磁力”,正是由于這種癡迷梭羅的相關作品才彌足珍貴并受后人追捧。
二、愛默生、梭羅的“自然”印象
愛默生與梭羅對自然的理解、界定是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愛默生在《自然》的導言中將自然定義為宇宙的兩個組成部分:“宇宙自然和靈(soul)的存在?!?/p>
這里“宇宙自然”指的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靈”就是指精神,簡單概括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關系。愛默生在《美國學者》中所說的,“對心靈產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自然”,他認為自然物質世界對于人心靈的影響作用,但是在《自然之法則》的演講中他提到的“在神圣秩序中,心智(intellect)是第一位的;自然是第二位的”,這里愛默生著重關注的是人的精神,而忽略了客觀存在的自然。
梭羅對于“自然”有著更為科學的認知和解釋。對他而言,自然就是真實的存在,是“宇宙萬物所有細節的綜合”,梭羅強調的是客觀物質世界,自然存在的宇宙萬物,并且他珍視宇宙萬物并由此而觸發的美麗情感,所以他愿意成為自然的朋友,愿意徜徉自然,融于自然,親近自然并真真切切地用心感知自然、理解自然。這從他的作品《馬薩諸塞自然史》和《瓦爾登湖》中可以看出,他近乎癡迷地細致觀察,進而從事對一年四季、動物、湖泊的描述?!坝^察之耐心,記錄之詳細,有時候甚至到了巨細不遺,不厭其煩地地步。”
三、愛默生、梭羅風格各異的“自然”
縱然梭羅在超驗主義思潮的諸多觀點上深受愛默生的影響,且二人在對自然的認識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在發現與愛默生些許觀點相似后倍感苦惱,因為他要保持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立個人的另一面。
(一)愛默生對自然的“高歌”與梭羅對自然的“低吟”
愛默生的一生以其講演聞名,游歷歐洲和美國進行各地演說,他認為真正的“美國學者”應該是具有獨立思想的人,不應盲從。愛默生的精神獨立源于美國政治獨立的精神鼓舞,是最初美洲大陸自然影響了早期移民的心智從而創造了獨立神話,于是愛默生“謳歌贊頌自然,激情頌揚自然”,“他‘ 大聲地思考’及‘高歌’使聽到或無意聽到的他思想的人會不自覺地跟著他的思路走,這是讓人理解自然之美的間接思維方式?!?/p>
梭羅在瓦爾登湖湖畔與自然“我在自然中來去,我是她的一部分”,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都是與他心神相通的朋友,在他的作品中也處處可見他“行人”般的吟誦描述,自然于他,已經彼此相融,這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思維方式。
(二)愛默生的“抽象語言”與梭羅的“簡單陳述”
對自然的概述即界定,愛默生與梭羅所用語言是截然不同的。愛默生用以描述他眼中的自然采用的語言抽象,當然解釋起來也是用抽象語言。愛默生對自然美的描述“自然的這種被感知為美的美,只是初級的美……如果我們追求過甚,則成為嘲弄我們的虛幻展示”,對自然美的概括粗糙而又抽象難懂。
梭羅不同于愛默生,梭羅更像是用一種主動的方式,對著“大眾說話的人”,他的語言通俗、口語化。愛默生是一種師長作風,說話威嚴傲慢,滔滔不絕,別人無從插嘴。梭羅的語言平鋪直敘,簡單,生活化,這可以從兩人風格迥異的作品中可見一斑,梭羅的文章大多有翔實的觀察資料。
(三)愛默生、梭羅對自然的認知方式和態度上的差異
愛默生對自然的認識秉承了最初移民的“拿來主義”和“利己主義”,因此愛默生對于自然的態度也充滿了“霸權”意識與征服觀念,宣稱“我從生活中獲得多少經驗,就能征服和開墾多少未知的荒野,或者說我就能延伸多少自我存在的范圍”,這里看不到愛默生對自然的謳歌與頌揚,只有利用與侵占,這與他骨子“清教徒”移民者最初對北美土地的占有欲有關,也高高在上地宣揚資本主義對外擴張掠奪的姿態及野心勃勃對自然的強烈的霸占。
另一方面愛默生更多看中的是自然的功利價值,“大自然完全是中介物,它天生是為人服務的。它向人提供它所有的財富,以便他把這些原料改造成有益的東西。”自然在他眼中便是人類可利用服務于精神的工具,這里已經凸顯了愛默生為“人”對自然的輕慢。
與愛默生不同是,在梭羅的生態意識觀念中,大地是獨立存在的客體,并非上帝或人的意識的反映。愛默生“自然中的每一個事實,都是某一精神意志的象征”呈現了哲學觀點上唯物與唯心的對立,而顯然梭羅對于自然的認知更為科學、合理。梭羅在《瓦爾登湖·獨處》這樣描述自然中的一樹一草“和湖中興奮地呱呱直叫的潛鳥一樣,北極星不孤單,南風不孤單……我怎么會孤單呢?”一種立體自然美景圖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人們的視野與腦海中,在這樣的情境中,人與自然親密無間,人在有聲有色的自然美景中怡然自得。
四、愛默生、梭羅觀點異同成因
(一)愛默生與梭羅的私人關系
起初,梭羅是非常崇拜并敬重愛默生的,愛默生在哈佛大學演講后,深受鼓舞的梭羅將愛默生才發表不久的重要論著《論自然》從圖書館借出,讀了兩遍,深受影響,以后買了一本藏于書房直至去世。他在愛默生的影響下加入了“超驗主義俱樂部”,并在其創辦的刊物《日晷》上發表刊物,可以說愛默生是梭羅核心觀點的啟蒙導師。
愛默生不僅喜愛梭羅,在對梭羅的私人生活上也加以照顧和幫助。在梭羅失去工作之際,介紹梭羅成為自己親戚的私人家庭教師,并允許梭羅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進行切身實踐,這也為梭羅日后創造出諸多與自然相關的散文名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這也是在兩人的作品中關于超驗主義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的成因。
(二)愛默生與梭羅的個性使然
愛默生本身是個極為叛逆之人,不喜歡模仿、追隨,信奉注重內心、關注當代。梭羅也是個極有個性的人,他的作品《論市民之不服從》就是個例子,并且因拒絕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入獄,梭羅如此地特立獨行以致當他發現自己的觀點與愛默生的有所相近時倍感苦惱,即便如此他也不承認,卻仍舊想保持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
梭羅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同R.W.E(愛默生姓名首字母縮寫)交談,或者說努力嘗試著同他交談。雖并無分歧,他卻硬擺出一副與我觀點相左的樣子,講的什么我都明白,而我也拼命想象自己是與他意見不同的什么別的人,浪費了不少時間?!彼罅_即繼承了愛默生的觀點,保持了部分與愛默生一致的看法,而兩個個性不同的人分別對彼此又有所異議,尤其是梭羅受到并繼承愛默生諸多理論觀點后,又在實踐中加以創新,導致了很多人認為“把愛默生的理論拿來實踐”,雖然有失偏頗,卻也可見梭羅與愛默生的不同之處。
愛默生最初關注自然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美國的霸權野心,是政治衍生物,而梭羅發自內心地關注自然生態著實讓人敬仰。梭羅在瓦爾登湖播種的“自然生態信念”讓“每年約有50萬人從馬薩諸塞州的高速路拐到彎彎曲曲的公路上,目的都是瓦爾登湖”,越來越多的人都曾擁有梭羅的“瓦爾登湖”,世間只有梭羅那么全身心、投入地愛著自然。
參考文獻:
[1]Richard Ruland and Malcolm Bradbury,From Puritanism to Postmodernism:A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1991.
[2]張沖.新編美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斯蒂芬·哈恩.梭羅[M].王艷芳譯.彭國華校.北京:中華書局,2014.
[4]波爾泰.愛默生集(上)[M].趙一凡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3.
[5]胡家巒.愛默生經典散文選[M].宋靜存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6](美)羅伯特·米爾德.重塑梭羅[M].馬會娟,管興忠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6.
[7](美)魯賓斯坦.美國文學源流[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梁英,女,漢族,江蘇邳州人,研究生,講師,英語教育教學,美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