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繪畫創作過程中,合理應用綜合材料,能更好地傳遞創作者的思想情感,使作品內涵更加豐滿。文章在介紹綜合材料概念即其在繪畫領域中演變歷程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探究基于材料表達個人情感的方法,分別是綜合材料特性和情感暗示、材料的綜合運用和情感表達、材料與藝術家情感融合以及創新應用藝術媒體等,并科學預測綜合材料的發展趨向,希望能和學術領域相關人員分享經驗與心得。
【關鍵詞】 現代繪畫;綜合材料;發展歷程;表達方法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7-0070-02
在繪畫領域中合理使用綜合材料,從某種程度上其能呈現出人們在不同時期的思維,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凸顯審美格調。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重視的是精神、情感、思想內涵的有機融合及高度統一,伴隨藝術的創新過程,繪畫材料也更加豐富化、多樣化,用于作品創作領域中,使其更具有張弛力與表現能力,為創作者創造了更為廣闊的情感與思想表達平臺。
一、綜合材料概念
在藝術界中,“綜合材料”被定義為在創作藝術作品過程中,合理應用多種媒材創作出的新型、富有生命活力的視覺語言,其包括水性、油性顏料,以現成品、泥土、紙張為代表的生活常規材料以及處于發展與探索狀態的新物料、方法等,可以說動態性是綜合材料的重要屬性之一。在繪畫過程中,藝術家善于使用綜合材料的特殊性能,使畫面具有特別的紋理、肌理,借此方式沖破傳統繪畫創作中高精度、規整化的約束,同時也能較充分地傳遞出藝術家主觀情感。
二、材料在繪畫中發展的演變過程
在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中葉,油畫在西方繪畫領域中占據著主流地位,而在中國紙本水墨已經有較長的發展歷程,藝術家們對材料的重視度整體偏低。直至進入20世紀,現代工業大規模發展,繪畫材料也隨之發生明顯改變,畢加索大師在創作實踐中將單張小型紙片粘貼在一素描的中間部位,而后業內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材料定義為畫面內一種新要素,其受到的關注度逐漸增加,具備的作用也陸續被熟知。波洛克在創作過程中,敢于嘗試、創新,利用滴、灑、潑、甩等形式將顏料鋪到畫布上,其對藝術追求的過程表現出極端化、個性化特征,隨之大量的非繪畫材料也被用于繪畫領域中,顛覆了既往材料在繪畫領域中扮演的角色[1]。
在西方現代與當代思潮的沖擊及影響下,外加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當代藝術的綜合性試驗始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歷經特殊時期以后的“傷痕美術”“鄉土美術”等,盡管在藝術創造中取得一定成績,但創作方式與手法單一化是不可推翻的事實。直至90年代出現了“政治波普”,促使中國藝術創作的重大轉折點,90年代后期成熟度不斷提升。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藝術觀念轉變過程,誘導了多元化藝術的產出過程,繪畫藝術表現形式持續革新,做出巨大突破,并且表現領域也有很大拓展,使綜合材料在我國當代繪畫領域中更加熠熠生輝。
三、如何運用材料傳達情感主題
(一)綜合材料特性和情感暗示
從某種程度上分析,綜合材料自身持有的特性決定了其在繪畫藝術領域中占據的地位、綜合材料是整合質感、肌理、形式等諸多要素的整體,不同要素之間具有的差異性對其所傳遞出的情感需求類型起到決定性作用,使人們產生的感受有區別。綜合材料的特性即“材料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本文做出如下分析:(1)質感:實質上就是繪畫作品所呈現出的物體持有的物質真實感;(2)肌理:即物體表層的組織紋理構造,可能是各種紋理交織、高低起伏、粗糙或順滑的紋理改變等;(3)材料的形式美感:其是組成事物的物質材料持有的顏色、樣態、線條等天然屬性,以及其整合時遵照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呈現出的審美特性。
(二)材料的綜合運用和情感表達
當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尋覓到各種材料,并將其巧妙的用于繪畫藝術創造領域中,這就預示著藝術家始終要有敏銳的眼光,甚至能在一個日常物品內捕獲創造靈感,應善于把握周邊的任何一個創作契機。部分情景下,一種微小的物件能傳遞出無窮盡的藝術感染力。例如,隨手拾起一飄零的落葉,將其巧妙地應用到現代繪畫創作過程中,能使廣大觀眾有獨特的視覺體驗,這無疑是現代繪畫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的一種創新形式。藝術家站在某一角度思索問題或從選用某一材質開始,通過聯想過程能更為真切的傳遞出主觀情感、思想感悟。另外,在表現形式與創作手法上,也要重視多元化,可以適度摒棄傳統中國繪畫中筆墨構成形式,善于采用和黑白影像相近的色調渲染空間氛圍,可以把宣紙等傳統的繪畫材料貼裱在畫布上,紙布、虛實、手工以及技術結合共同打造出特有的藝術形象,也使現代繪畫創作表現出多樣化特征[2]。
(三)材料與藝術家情感融合
情感價值是現代繪畫藝術的核心構成,對于一副優秀的繪畫作品而言,其傳遞出的情感均是能觸動人們心靈最深處的,一方面是創作者表達內心情感的主要載體,另一方面也將觀眾帶入其中,萌生和創作者相同的感受,兩者在情感層面上真正達到共鳴的境界。在藝術界中,造型、色彩及材料是組成繪畫語言的三大要素,自上個世紀以來,材料語言將自身持有的直接性充分的凸顯出來,演變成表達創作者主觀情感與思想依賴的主體,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建設了材料和繪畫藝術作品情感表達過程的相關性。
當下,很多藝術家為強化現代繪畫作品的感染力,不斷鉆研著材料的可塑性,嘗試將多種材料用于作品創作過程中,并試圖創新。比如,聲光電等現代化材料涌現到很多藝術作品中,其和藝術家情感有機結合,也使觀賞者產生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及多元化的生活模式。蔡廣斌的作品《窗》[3]中,在材質上采用了宣紙和廣告墨色,依照事前規劃的圖紙裁剪宣紙,在干濕結合法的協助下,完成人物與環境墨色以后,在其上用線條勾畫出窗格,在所有小幅作品完成后進行拼構、托表處理,組合直到形成整體。蔡廣斌創作采用宣紙、廣告墨色及線條等材料,將傳遞心理情感設為初衷,對都市生活狀態做出深刻反思。
(四)藝術媒體的創新應用
材料技法與創新應用始終是綜合材料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從某種層面層面上分析,材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形式也是內容,是主體也可能是全部,世界上存在的任何物質材料的審美價值均是獨特的[4]。若能合理、巧妙應用到藝術作品創造領域中,則能明顯充實畫面內容,增強其表現力,拓展藝術家們的表達空間,為其創作潛能的發揮創造便利條件。藝術家們在探索成果的過程中,也明顯的充實了藝術形式、語言與媒介。縱觀當下綜合材料現有的成果,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創新應用綜合材料:(1)借鑒傳統,提煉升華:材料性質的不同,決定了繪畫創作思想與技術及表達形式的不同,畫面質感與趣味在性質上存在差異。應加強當代經典美術作品的分析,逐漸認識到任何一個微妙的細節均可能包括巨大發展空間的道理,可以將其作為當代藝術家們的主體語言實現觀念性創作;(2)平庸物質,富有深遠內涵:不同媒材持有的特質不同,過期報紙、舊家具、生活用品等歷經歲月洗禮、時間消磨等,其蘊含的信息可以幫助藝術家表達出個性化的思想內涵。比如德國青年藝術家博伊斯創作出的《油脂椅子》 [5]充滿了隱喻,作品創作過程中摒棄了“形象”“符號”等,也沖破了傳統二維空間的局限性,在一把普通的椅子上堆積了坡狀的動物油脂。在本作品中,油脂完全成為視覺藝術的主體,傳遞出哲學意義和自傳性隱喻。
四、綜合材料在現代繪畫中的發展
觀察20世紀以來東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情況,不難發現中國現代繪畫針對外來藝術形態有不同程度的吸納、接受與采用,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髓在傳承中實現改革創新,逐漸打造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為綜合材料的應用創造了良好時機。針對在現代繪畫領域中綜合材料的發展,可以做出如下幾點預測:(1)在繪畫作品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們采用的傳統材料將會富有更強大的表現力與生命活力,促進藝術家創造思維的迸發過程,表達出更豐富、多樣化的情感;(2)在多元化的時代中,綜合繪畫一定會擺脫傳統帶來的“囚禁”,踐行創新發展路線;(3)抽象主義是現代藝術創作領域的主要格調,提倡非現實性的繪畫風格,在其引導下綜合材料繪畫的創作形式也會在抽象化道路上漸行漸遠。
五、結語
綜合材料繪畫具備著物質、精神與文化屬性等,并且能淋漓盡致的呈現出繪畫美感與創作能力,其和創造者的生活狀態均存在一定相關性。和傳統繪畫相比較,現代綜合材料繪畫不單純是作品內容的“傳聲筒”,其具備相對獨立的價值,藝術家利用材料余元充分的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明顯提升繪畫作品的表現力、感染力以及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顧小燕.淺析材料與技法在兒童畫創作中的綜合運用[J].藝術評鑒,2020,41(13):125-127.
[2]史峰,劉朝陽.綜合材料藝術的認知淺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42(13):20-21.
[3]王大壯.論材料在綜合材料繪畫中的表達及其作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14(05):213-214.
[4]蘭超.繼承與拓展——試論綜合材料繪畫賦予水墨當代轉換的可能[J].美術觀察,2020,11(04):128-129.
[5]陽磊.“大尺寸”在中國當代繪畫中的運用——以2008年至2017年為例[J].藝術品鑒,2018,(24):14-15.
[5]李源甜.以綜合材料為技法的海報設計[J].西部皮革,2020,42(08):40+42.
作者簡介:
李妍漪,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畢業,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