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格雷厄姆·格林是二十世紀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說以壓抑、恐怖、幽默為主基調。其中,他的英式幽默在引人發笑的同時,也引起讀者深刻的思考。本文以《Beauty》為例,嘗試解讀他在字里行間流露的幽默色彩和復雜情感。這種幽默將喜劇因素和悲劇因素相結合,賦予了幽默深刻的內涵和獨特的意義,給他的小說也蒙上一層獨特而迷人的面紗。
【關鍵詞】 格雷厄姆·格林;英式幽默;《Beauty》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4-0009-02
一、格雷厄姆·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英國作家、編劇、文學評論家。1932年,以《斯坦布爾列車》成名。1950年,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一生獲得21次提名,被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無冕之王。直到格林去世,他一直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作為二十世紀文壇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將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有機結合,這種風格使他的作品獲得廣泛好評。格林的創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風格獨特,被評論家稱為“格林之原”,壓抑、焦慮、恐懼的氛圍是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惡”無處不在,暴力、犯罪、墮落更比比皆是,他總是以旁觀者身份冷靜地對這個病態的社會發笑。
其長篇小說多以宗教主題為主,大部分圍繞道德界限與人性的掙扎展開,而短篇小說則更偏向于“娛樂化”的日常生活。格雷厄姆·格林生于赫特福德郡的大戶人家,童年時光多在鄉間度過。校園欺凌與重度抑郁充斥著他寄宿的生活,年輕時的格雷厄姆把讀書形容為一件“孤獨而隱秘的事情”。 格雷厄姆·格林筆下的黑色世界為英國二十世紀中期黑色電影鋪墊了基調。
二、英式幽默
印象中英式幽默是包含著陰沉,在絕望中大笑,在無可奈何的悲劇境遇中的喜劇性。英式幽默也是對某種產生于英國和它的前殖民地的某些有喜劇效果的語言或行動的總稱。然而,這種幽默對非英聯邦國家的人來說可能難以理解。例如,人們不熟悉的一些英國俚語或一些在英國知名但在世界上不知名的人。強烈的諷刺和自嘲的主題貫穿英式幽默。幽默中的情緒成分往往藏在表面以下,導致有時來自其他文化的人難以感受到。英式幽默討論一切主題,幾乎沒有任何禁忌。
一提起英國文化很多人會想到“英式幽默”,它又常被稱為“冷幽默”,因為它講究克制、含蓄,其中包含大量的雙關詞、反語、荒誕的情節、諷刺以及自嘲。這些幽默元素廣泛出現在英國報刊、文學作品以及電影電視節目中,讓人會心一笑。具體來講,英式幽默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諷刺
諷刺是英式幽默的精髓,它主要通過對事物輕描淡寫或夸大其詞來提醒讀者留心言外之意。英國人是諷刺的高手,無論是家庭里的日常對白,酒吧里的尋常對話,還是電視上的各種訪談都很常見。
(二)文字游戲
文字游戲是英式幽默的另一大特色,它是指通過利用語言結構特征,制造兩種或多種形似或聲似的結構來產生幽默效果的手法。比如《經濟學人》和《衛報》這類報刊經常出現雙關語標題,英國報紙上也有大量的填詞游戲。
(三)出人意料
出人意料是英式幽默中的一種重要手法。使用該手法時先對某一個場景做鋪墊,引導讀者的正常思維前進,然后突然出現反轉,以此取得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四)幻想和荒誕
荒誕情節也經常出現在英式幽默中。英國人對于幻想和荒誕的追求跟經驗主義有關。經驗主義要求人們不斷追求真實,但對現實的追求無窮無盡。這種情況下,幻想和荒誕就成了解壓的方式。
總之,英式幽默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包含諷刺、文字游戲、反差與荒誕等元素,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英國人性格和社會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三、《Beauty》中的幽默色彩
《Beauty》講述的是一對夫妻與其寵物狗Beauty的故事,全文以環境描寫和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文章基調是辛辣、諷刺、反差、幽默。作者精準獨特的用詞和筆下強烈的畫面感讓讀者印象深刻,使故事趣味盎然,同時濃厚的幽默氣息中又彌漫著發人深省的意韻。以下選取一些片段來分析。
“And her voice bulldozed through all opposition. ”文章開頭把女人的聲音比作推土機發出的噪音,新奇且不落俗套的比喻給這個形象增添了些許幽默和諷刺氣息,同時又能暗示讀者女人咄咄逼人的性格和形象,引起讀者對下文濃厚的好奇和興趣。
“The man was struggling still to maintain the appearance of a summer visitor, but he shivered in secret every now and then in his blue cotton sports-shirt. ”一個冷得瑟瑟發抖卻依然刻意保持清涼形象的滑稽男人展現在讀者眼前,這個畫面向讀者暗示出男人過分注重體面的性格,為下文的故事開展做了鋪墊,增加了讀者對故事開展的期待感。
“I hadn’t noticed Beauty until then because he was so well-behaved. He lay flat on the window-sill as inert as a cream bun on a counter. ”這是文中第一次描寫寵物狗Beauty的形象,作者把它比作柜臺上的奶油包“a cream bun on a counter”,還有后來的“He gave a kind of grunt like an old man in a club who has been disturbed by the waiter. ” 描繪出的悠閑畫面容易把人引入美好的遐想世界,實則卻是為了與下文垃圾箱旁惡心的畫面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產生出人意料和荒誕的效果。
“He hesitated with what I thought was admirable English courtesy as he weighed in the balance the correct term-cell?kennel?-a room of his own. ”此處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細致而真實,讓讀者不禁對這個典型的英國男子表里不一的行為產生反感,從而諷刺他身上帶有的膚淺英國禮儀。還通過設問的方式加強語氣,凸顯畫面感。
“She lifted him from, the window-sill as easily as she might have lifted a stole of fur and pressed him resolutely against her left breast; he didn’t even grunt. ”此處把狗比作毛披肩“a stole of fur”,這種獨特且諷刺的比喻體現出女人對狗并無幾分寵愛,更多的是把它當作玩物,為下文狗走丟后女人冷漠呼喊的畫面埋下伏筆,增強了故事的深意。
“The dustbins were all out and dogs had made ordure on the pavements and children had urinated in the gutters. ”這種荒誕甚至略露骨的畫面描寫顯得尤為真實,故事情節也由此開始轉入下一階段,巧妙地用畫風的轉變來推動情節發展,引起讀者情感上的轉變。
“He began to undulate down the pavement with a purpose, like the feather boa in the cabaret act which floats around seeking a top-hat. ”此處尋找大禮帽的蟒蛇這一比喻同樣為故事增添一抹滑稽感,同時用極具動態的畫面感讓讀者展開遐想,為下文直白露骨的環境描寫奠定基礎,營造氣氛。
“At last he had what he had come for—a long tube of intestine belonging to God knows what animal; he tossed it in the air, so that it curled round the milk-white throat. Then he abandoned the dustbin, and he galumphed down the street like a harlequin, trailing behind him the intestine which might have been a string of sausages. ”此處通過“a long tube of intestine”“like a harlequin”這種具體的一串腸子、小丑等令人反感的意象增強畫面感,這種畫面描寫越詳細就讀者的反感就越強烈,恰好與前面的美好舒適的畫面形成巨大反差,用這種鮮明反差來反映真實而殘酷的社會。
“While the satin eyes gazed imperturbably up at the great black Midi sky. ”此處的漆黑穹頂“black Midi sky”看似是故事里的情景,實則是真實社會的投影,整個故事的畫面由美好到反感的轉變都是為了諷刺當時的社會黑暗和人性墮落,故事情節的發展越荒誕,引發讀者的反思就越深刻,故事也就越發人深省。
四、結語
格林是一個把幻想與現實完美結合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主要關注于國際重大政治事件,他的短篇小說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從普通人的視角冷靜地對社會進行觀察。格林的英式幽默不是輕松膚淺的,他透過這種幽默來表現對資本主義社會下人性墮落的批判。在《Beauty》一文中就足以體現,正是這種獨特的英式幽默讓整個故事意趣并存,讓讀者產生強烈的畫面感,從而繼續甚至反復閱讀,因為只有反復品讀才能摸透這種獨特幽默背后的深意。
參考文獻:
[1]夏宗霞,方嬌艷.格雷厄姆·格林研究在中國[J].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4.
[2]張中載.格雷厄姆·格林及其作品[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0,(04):34-42.
[3]維·斯·普列切特.格雷厄姆·格林的人情味[J]. 世界文學,1982,(3):47.
[4]Greene, Graham. Graham Greene Complete Short Stories[M]. New York:Penguin Classics, 2005.
作者簡介:
何夢之,女,漢族,江西吉安人,在讀翻譯碩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級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英語筆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