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宋初期,詞壇一片沉寂,直至晏殊等人的出現,才使詞得到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更多地體現在雅化方面。晏殊從內容、方法和風格三個方面對詞進行了雅化,本文將一一詳細論述。
【關鍵詞】 晏殊;詞;雅化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1-0073-02
詞是一種配合燕樂演唱的長短句,又稱為“詩余”。晚唐五代以來,詞主要是供伶工歌女演唱的,詩歌占據文壇的主要地位。宋初的半個世紀,詞的發展并不明顯,處于一種停滯的狀態。直至晏殊、歐陽修、柳永等人的出現,詞這種文體開始迅速發展,并在宋代達到了巔峰。
在宋初的著名詞人中,晏殊第一個以詞名家,被稱作“北宋倚聲家初祖”。他延續唐五代花間詞風,又在花間的基礎上進行揚棄,這種揚棄就是對詞進行雅化。
一、內容之雅化
晏殊對詞內容的雅化,主要體現在對花間詞的繼承和發展上。
(一)繼承
晏殊所處的時代距五代不遠,他的詞中不可避免的繼承延續花間的傳統,尤其在題材和內容方面。《花間集》所收錄的主要是小令和中調,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小令,如《菩薩蠻》《臨江仙》等。晏殊繼承了花間這一特點,堅守小令的陣地。《珠玉詞》一百三十四首均是小令。
《花間集》主要收錄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十八人的詞作,風格艷麗,內容多是相思離別和男女戀情。晏殊受花間影響,《珠玉詞》的內容也多半是戀情、相思、離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訴衷情》)、“長恨離亭,滴淚春衫酒易醒”(《采桑子》)。
雖然晏殊的詞緊承花間詞風,內容也多半與花間相似,但也對花間詞風有所發展,拓寬了詞域,脫離了花間輕佻艷冶的風氣。
(二)發展
首先,花間詞及大部分南唐詞人的詞主要寫男女戀情和相思離別,不免落入
“艷詞”的窠臼。而晏殊的詞除了寫戀情相思還有宴飲祝壽詞、寫景詞、詠物詞、詠人詞、送友詞等,在題材方面拓寬了詞域。例如:“金鴨香爐起瑞煙。……蟠桃花發一千年。祝長壽、比神仙。”(《燕歸梁》)這是一首典型的祝壽詞,而晏殊是北宋初期寫作祝壽詞最多而又成就頗高的詞人。再如《少年游·霜花滿樹》是一首詠物詞,本是詠木芙蓉,而晏殊在詞的結尾發出“更憑朱檻憶芳容。腸斷一枝紅”的感慨,這也使這首詞不單單是一首詠物詞,而是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
其次,晏殊詞過濾了花間的艷冶雜質,變得更加純凈雅致。
同樣是描寫女性,花間詞更多的是以一個男人的視角,將女性作為審美對象而將其特征一一描寫出來,例如:“肌骨細勻紅玉軟,臉波微送春心”(《臨江仙》唐·和凝)、“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蓮”(《南鄉子》唐·歐陽炯)。這種描寫的結果也只是得到了一個美人,一個沒有思想、沒有感情的美人,甚至帶著一些色情的色彩,所以這種女性之美是單薄甚至是粗俗的。
而晏殊對于女性的描寫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著眼于內心世界的展示。如:“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破陣子·春景》)通過表情、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內心到外表塑造了一個青春活潑的少女的形象。這個形象與花間詞中的相比,更加豐滿,更加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美麗的軀殼。在語言上更是去除了輕佻艷冶的雜質,顯示出純凈的一面。除此之外,晏殊詞中的女性大多不是詞人想要真正描寫的對象,她們的存在更多是詞人的陪襯,如:“人生樂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蕭娘舞袖回”(《采桑子》)。詞人主要想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詞中的蕭娘比起一個人物更像一個意象,詞人不需要細致地刻畫她的形象樣貌,提起她只是為了引起或襯托詞人的思想、情感。
再者,同是描寫女性的妝容,晏殊不像溫庭筠一樣致力于刻畫出一個珠光寶氣、極具脂粉氣息的女性,而是塑造一個妝容淡雅、恬靜美好的女子形象。“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菩薩蠻》溫庭筠),這是溫庭筠筆下的女子。“露蓮雙臉遠山眉,偏與淡妝宜”(《訴衷情》),這是晏殊筆下的女子,兩者相比,晏殊筆下的女子明顯減少了很多珠寶氣,轉而變得淡雅,這種轉變與宋代文化更加內斂不無關系,宋代與唐代不同,再加上宋初局勢穩定,人們生活相對安逸,因而宋人重文不重武,從雅不從俗,越來越多的文人詞相繼出現,顯示出了詞雅化的趨勢。
二、方法之雅化
晏殊不僅在詞的內容上雅化,還運用以詩入詞等方法對詞進行雅化。
(一)以詩入詞
晏殊常常以詩入詞,有時照搬原句,有時將詩句化用進詞中。例如《喜遷鶯·花不盡》中“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就是直接照搬自杜牧的《題禪院》,而“天若有情應老”化用了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行路難》)。再如《破陣子·湖上西風斜日》:“年年歲歲情”化用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代悲白頭翁》)一句。《清平樂·紅箋小字》中“人面不知何處”化用了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樣的例子在《珠玉詞》中不勝枚舉。
這種以詩入詞就是對詞的雅化,使詞開始脫離艷情的窠臼,逐漸走上文人詞的道路。稍晚的蘇軾將其完善為以詩為詞,才真正打破“詩莊詞媚”“詞為艷科”的藩籬,提高了詞的表現功能,促進了詞體制的完善。
(二)情中有思
情中有思是晏殊詞最重要的特點,晏殊身為太平宰相,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順遂,然而他在二十多歲時接連遭受了喪弟、喪父、喪母、喪妻等痛苦,以至于他的情中之思主要著眼于生命的脆弱短暫,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意識。
例如他最著名的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從首句可以看出詞人開始時還是懷著安然的心境喝酒吟詞,卻不期然想起了去年也有過相似的情景,情景相似,但此時已經不是去年了,詞人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發出了“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感嘆。之后融情于景,花的凋零、時間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規律,但值得欣慰的是燕子的歸來。寥寥幾字便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再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詞一開始就點出時光有限,相思離別讓人銷魂,所以要及時行樂,憐取眼前人,表達出珍惜人生的積極態度。這些詞句都表達了晏殊的生命意識,也表現出了一種節制的哀傷。
然而,他的詞充滿對于人生 、生死、時間流逝的慨嘆卻哀而不傷,更多的是表現對生命的憂思,從圓滿的生活中感悟不圓滿,再加上情愛的缺失,最終構成晏殊詞的“情中有思”。這種情中有思使晏殊詞更富哲理,更文人化,不再只是伶工之詞,這也是詞雅化的一個表現。
三、風格之雅化
晏殊詞風格之雅主要是雍容高雅,包含一種富貴的氣象。《青箱雜記》也記載:“晏元獻公雖起田里,而文章富貴出于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唯說其氣象。”
晏殊一生仕途順遂,歷經兩朝,位極人臣,生活也自是富足,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使得他的詞中帶有富貴雍容的氣度。而他的詞中意象也的確如他自己所說“不言金玉錦繡”,使得他的詞富貴又雍容高雅,不顯俗氣。
首先,晏殊常常通過對歌舞管弦、祝壽應酬等場景的描寫來突出富貴生活,如:“畫堂今日嘉會,齊拜玉爐煙。”(《訴衷情》)、“榴花壽酒,金鴨爐香,歲歲長新”(《訴衷情》)。畫堂、玉爐、榴花壽酒、金鴨爐香都顯示出富貴氣象。
其次,晏殊還通過對建筑的描寫突出富貴氣息,他的詞里常常出現“亭”“臺”“樓”“閣”“堂”等意象,如:“去年天氣舊亭臺”(《浣溪沙》)、“斜陽獨倚西樓”(《清平樂》)。他身居高位,家產豐厚,流連于歌筵酒席;又具有濃厚的文化氣蘊,使得他的詞脫離俗套,顯示出雍容的氣象,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照。
與晏殊尚雅相反,柳永尚俗。兩人活躍于詞壇的年代相近,卻最終走上了雅和俗的不同道路,成為詞雅化和俗化的代表。
晏殊作詞有意尚雅,南宋姜夔也是如此,甚至徹底反俗為雅,他的詞成為雅詞的典范。與晏殊的雍容高雅不同,姜夔的詞風更多的是清雅。雖也是雅,但毫無晏殊的富貴氣象。
晏殊對詞的雅化還體現在使詞具有了士大夫的雅趣,標志著北宋士大夫對詞這種文體的接受,士大夫填詞從偶爾為之轉變為有意為之。這種雅化對后世詞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在詞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如江編著.花間詞[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5]吳處厚撰.李裕民點校.青箱雜記·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5.
[9]張屏.兩宋詞雅化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田家榕,女,漢族,吉林長春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