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 克羅齊的心靈哲學自成一個系統,美學是開端,歷史學說是他全部“心靈哲學”的總匯。從《美學原理》的思想出發,克羅齊對其歷史理論進行了深入性探索和系統性建構。從藝術的整體性與歷史的統一性、藝術的個別性與歷史的當下性、藝術的獨立性與歷史的本體性三個方面,克羅齊在一個圓圈內建構出具有統一性的哲學體系。克羅齊的美學觀與歷史觀建立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但他思想的閃光點和獨特性卻啟發著研究者不斷開拓思路,不斷求索。
【關鍵詞】 克羅齊;美學觀;歷史觀;《美學原理》
【中圖分類號】B8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9-0027-02
《美學原理》作為克羅齊的首部著作,研究了多領域的問題,美學是整個哲學系統的切入點,包含著他全部思想的雛形。寫完《美學原理》之后,他繼續寫了《邏輯學》《實踐活動的哲學》《歷史學》來闡釋他的思想??肆_齊的歷史理論與其美學理論密不可分,克羅齊對于精神的方式及其差別與統一,對于意識和生活的全部研究,都指向歷史理解問題。從《美學原理》中的思想出發,克羅齊對其歷史理論進行了深入性探索和系統性建構。
一、藝術的整體性:歷史的統一性
克羅齊所說的“藝術的整體性”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語言與藝術的統一,二是藝術本身是目的。
克羅齊在《美學原理》中明確指出,藝術作品具有不可分性,每個表現品都是整一的表現品,藝術須寓變化于整一??肆_齊以為藝術作品是完整的有機體,內容與形式不能分,猶如人的形體和生命不能分,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在于內容得到形式。所謂“內容與形式不能分”,即直觀與表達具有同一性。對印象和感受加以直觀的過程,其實就是運用符號來對其加以表達的過程。
在各種審美的感覺以及美與丑的分別上,克羅齊認為,在心靈的整一體中,藝術本身就是目的,我們不能談原因、結果和時序上的先后。不成功的作品可以有各種程度的優點,甚至于最卓越的優點。克羅齊認為,無價值不一定就是反價值,審美的意識是完全整一的意識,不是兩股合成的意識。在克羅齊看來,美丑原是相對的,“各人有各人的美的事物,猶如各人有各人的情人”,真正的美的基本形式是“原子”,美不是物理的存在。藝術是直覺,直覺是個別性相,個別性相向來不復演。把人類藝術的歷史看成沿一條前進和后退的單線發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從“藝術整體性”的美學觀點出發,克羅齊論證了“歷史統一性”的觀點。首先是歷史與哲學的統一。這一觀點與“語言與藝術的統一”不謀而合。歷史是全部心靈活動具體的表現,一切判斷是事(個別形象)與理(普遍性)的交融??肆_齊所謂“歷史就是哲學”,意指歷史由人的思想活動所衍生,而思想活動是哲學的起點。其次,歷史的目的就存在于它本身。藝術作品的創作是既成事實,歷史研究在于對它們進行解釋。藝術作品的意義在它存在本身,歷史解釋也是如此。但其存在并不是停滯不前或者彼此獨立的模塊,歷史的解釋將對新的藝術創作造成改變,而這些創作將帶來新的歷史研究。歷史的研究便是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它無時無刻完成著自身,卻又在此刻孕育著未來。最后,歷史不以進步律為前進準則??肆_齊不贊同用簡單的“進步”來概括歷史的進程,歷史現象紛繁復雜,包含著眾多偶然性和不確定性。
二、藝術的個別性:歷史的當下性
克羅齊在《美學原理》中尤其注重藝術的個體特殊性,他否認藝術種類說,認為藝術是直覺,而直覺是個別性相??肆_齊直言,“運用術語并不是制定規律和界說,錯誤只在把科學的界說的重量加于一個術語上面,而且茫然自墮于術語的迷網”。由此美學觀延伸,克羅齊總結出“歷史的具體性”“歷史的當下性”“歷史的個別性”等思想。
所謂“歷史的具體性”,是指歷史有形可求,有事例可指。就其為形式而言,它只是直覺品或審美的事實,它只管敘述,不管推證。歷史的具體性是根據記憶和權威的確實,而不是根據分析與推證的確實。在克羅齊的心靈哲學中,歷史和邏輯學都是哲學,他們都是第二度的知解活動,目的都在于發現普遍的真理,即純概念。在他看來,純概念必有三大特征:表現性、普遍性和具體性。其中的“具體性”是指有形可求,在真實界有事例可指,可由感官呈現于心靈,具體的才是真實的,抽象的就是不真實的,這是純概念與數理科學概念的區別素。
“歷史的當下性”,是指一切對于歷史的解釋都是基于現實的,真正的歷史無法再現,歷史只是現時的哲學。在克羅齊看來,歷史起源于現實的研討和思索,某一歷史現象與現實具有聯系,于是歷史的解釋出現,正是在此意義上,他提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觀點。
“歷史的個別性”,在于歷史是個別史家根據現時生活興趣,對歷史現象加以解釋的哲學。每一位史家或者每一個個體都懷有彼此不同的歷史觀,不同的解釋方式,對史實采取了有差別的批判方式,正因如此,生于思想和批判的歷史是個別的,是有差異的??肆_齊否認“普遍史”或“通史”的可能。所謂“普遍史”,其實只是東拼西湊。在克羅齊看來,“事實的真理”不獨立存在,也就是史實不獨立存在。它不是與歷史家對面的“對象”或可取的“已在自然中”的材料,而是歷史家在起知識或思想時所發的判斷。歷史是歷史的敘述,而敘述是個體思想的產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具備了個別性。
三、藝術的獨立性:歷史的本體性
藝術的獨立性,源于藝術作品是直覺的事實?!睹缹W原理》提到,一切知識的基礎是“直覺”,直覺指個體見到事物,進而在對比與聯系中找出它與其他事物的同與異,并繼續推理和判斷其意義,如此所得的知識就是概念或者邏輯。直覺知識可離理性知識而獨立,而藝術是直覺知識,在這個意義上,藝術是獨立的。克羅齊認為藝術表現作為一種認識活動,是先于理性知識,先于實踐活動且不依賴它們而存在的?!凹兠勒f”指藝術是獨立的,是不以實踐價值,不以道德判斷,不以利益得失為衡量標準的。
克羅齊將此美學思想延伸至歷史理論,歷史的本體性同樣強調了歷史本身的獨立性,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歷史具有邏輯必然性,二是歷史本身具有習成性。
歷史的邏輯必然性,不同于歷史的因果必然性,也不同于歷史的超驗必然性。在他看來,歷史的邏輯必然性存在于一個貫穿性的問題之中,而不存在于一事一物的因果解釋之中。歷史是由實際生活需求激發的哲學思考行為,有其內在線索和問題意識,在克羅齊看來,自由便是歷史的答案。歷史朝著自由的主題而發展,這是歷史進程的動力,也是歷史前進的最高理想和原則。另一方面,歷史是具有習成性的,自然的符號并不存在,一切符號都是習成的,都是受歷史條件決定的。歷史的解釋努力把歷史過程中已經改變的心理情況在人們心中恢復完整。
朱光潛曾經評論說,克羅齊的歷史或哲學思想是一個圓圈,其心靈活動的解釋、生展和前進都在這個圓圈之中循環,他的哲學是徹底的一元主義與內在主義??肆_齊不求原因(causes),不求目的(finality)。他不求原因,在于因果線索必有斷頭的時候。他不求目的,在于目的觀想象宇宙的運行有一個目的。歷史是現時的判斷和思索,它的起點和研究對象都是永恒的現時。在每一個現時,歷史的解釋和哲學判斷都是一個完全的圓圈,材料、原因、目的都存在于其中,等待個體去解釋和探究。不僅是歷史觀,而且從美學觀到歷史觀,克羅齊的思想也是在一個圓圈內建構自我體系,這也是克羅齊自我哲學體系的統一性所在。從藝術的整體性與歷史的統一性、藝術的個別性與歷史的當下性、藝術的獨立性與歷史的本體性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克羅齊美學觀與歷史觀的密切聯系。
歷史學在克羅齊哲學中的重要性并不減于美學,美學是它的起點而歷史學是它的終點。毋庸置疑,克羅齊所秉持的是唯心主義歷史觀,在它看來,歷史是精神的活動,是個人的判斷,其主詞是自由、文化等概念。
如今看來,其思想無法用簡單的正確與否來評價,正如列寧所說,聰明的唯心主義或許比愚蠢的唯物主義更接近聰明的唯物主義。克羅齊對于歷史與美學的觀點,不乏智慧的閃光點,這些思想將會從反面啟發后來的美學研究者開拓思路,不斷求索,從而使認識更接近真理。
參考文獻:
[1](意)克羅齊.克羅齊哲學述評[M].朱光潛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2](意)克羅齊.美學原理[M].朱光潛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3](意)貝內德托 · 克羅齊.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歷史[M].田時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意)貝內德托 · 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M].田時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5]楊思茜.“藝術即直覺,直覺即表現”——淺析克羅齊的美學思想[J].美與時代,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