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亳州市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未來亳州市文創產業將會以此為基礎獲得長遠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亳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其次闡述了亳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具體舉措,最后作出總結。
【關鍵詞】 亳州市;文創產業;發展基礎;發展現狀;發展舉措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9-0059-02
基金項目:2020年度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名稱:亳文化產業協同發展路徑研究,編號:2020120;亳州學院2019年度院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亳文化背景下亳州市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研究,編號:BYR2019C11。
一、亳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
亳州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創意資源非常豐富,如花戲樓、曹氏宗族墓群、曹操運兵道、尉遲寺遺址和萬佛塔五處國保單位,有南京巷錢莊等18處省保單位,總共1000處文物古跡,再加上名城、名人、名勝和名產,形成了獨特的亳州特產文創資源,為發展文化資源拉動型的文化產業提供基礎。第一,史前文化。主要以蒙城縣尉遲寺遺址為代表。第二,道家文化。以老莊文化和哲學思想為核心代表人物,有老子和莊子等。第三,曹魏文化。它是三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曹操和曹丕等。代表景點有曹操地下運兵道、曹氏宗族墓群等。第四,中醫藥文化。亳州市中醫藥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華佗,代表景點有華祖庵和護譙中醫藥文化博覽園。第五,白酒文化。代表白酒有古井貢酒和高爐家酒,代表景點有古井酒文化博覽園。第六,亳商市井文化。代表景點有花戲樓、南京巷錢莊、北關老街區和江寧會館等,根據可靠數據統計,文創資源總共分6類,32個基本類型,其中優質文創資源占比一半以上。
二、亳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具體舉措
(一)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亳州市要深入實施文化民生工程,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積極補齊公共文化場館建設短板,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018年亳州市文化旅游局承擔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項目和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兩項文化民生工程,嚴格落實“月督查、月通報、月排名”制度。市文化館場館功能配置也在加速推進完成蒙城縣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啟動國貧縣利辛縣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申報資料已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批;五禽戲群眾文化普及活動順利通過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驗收,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未來亳州市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文創產業發展繼續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著力繁榮新聞出版文化藝術。亳州市已經開始圍繞“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持續打造精品,市廣播影視產業園獲評“安徽省廣播影視產業園區”,亳產電影《美麗的抉擇》《愛的傳遞》分別獲2018年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最佳故事片、第三屆橫店兒童電影節最佳公益短片獎,梆劇《春暖花開》和《仙鄉藥嫂》《一樹梨花白》分別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劇展演及安徽省戲曲創作孵化計劃。另外,亳州市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創新開展“博物館歡樂奇妙夜”活動,打造全國首家夜間開放的博物館;組織亳州文物走出去,聯合南京六朝博物館舉辦“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磚拓片全國巡展”活動。大力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北關歷史街區設置非遺直播間,組織開展剪紙、糖畫、面塑等非遺展演活動。
(三)著力豐富文化產業資源供給。當前亳州市正實施“百景提升”工程,邀請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來亳州指導旅游創建工作。古城旅游區、古井旅游區創建5A級旅游景區加速推進,北關歷史街區業態不斷完善,外立面改造加速推進;古井樂酒家園建成并對外開放。林擁城、亳州城市展覽館通過4A級旅游景區景觀質量評定,輝山紅色景區、治未病養心園等6個景區獲評3A級旅游景區。未來亳州市要以現有文化旅游景區為基礎,著力開發其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潛力,給文創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素材。
(四)推動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亳州市要積極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華佗故里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成功獲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華佗五禽戲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獲評安徽省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組織開展評比創優。舉辦中國(亳州)藥膳大賽、“聽美食故事、品舌尖上的亳州”評選活動,推出亳州十大金牌藥膳菜肴、三十道名吃;組織亳州市文創產品參加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和安徽百佳文創旅游商品創意大賽。
(五)著力補齊文創產業發展短板。大力實施重點項目帶動工程,著力推進北關歷史街區二期工程和業態完善;休閑書吧、戲劇茶館、旅游購物店、老字號店鋪、非遺直播間等不同業態有序布點,建成城市海洋館、樂酒家園、建安文化廣場、林擁城蝸牛莊園、人民路地下旅游通道、阿土部落等工程項目,完成了江寧會館、姜桂題公館維修工程。湯王溫泉二期工程即將完工并對外開放,10大旅游服務綜合體項目已開工建設南部旅游服務綜合體、林擁城旅游服務綜合體和北部游客集散中心3個項目,亳州酒吧風情街、林擁城游客中心、十河芍花養生特色小鎮、藥王村田園綜合體、義門古鎮改造等項目加速推進。
(六)著力拓展文創產業重點客源市場。重點培育以亳州為半徑200公里范圍內周邊旅游市場和京九沿線及長三角地區重點城市客源市場。突出主流媒體。參加全省旅游宣傳“1+N”品牌活動,“中華藥都·養生亳州”亮相央視黃金時段,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專題推介亳州“道源問道”精品旅游線路;春節期間,央視春晚特別節目《一年又一年》兩次直播報道亳州市北關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及春節民俗活動;央視兩會特別節目《談談家鄉新變化》對南湖燈光水舞秀進行報道;芍花節期間,新華社、人民網制作專題頁面全程直播芍花節開幕式盛況,安徽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報道亳州市萬畝芍花美景;《人民日報》《中國旅游報》頭版報道中心城區旅游業發展情況;香港衛視《香江唱皖》欄目報道“道源問道”精品旅游線路。
1.進行定點投放。亳州旅游拜年宣傳片免費在上海鐵路局所轄654趟高鐵、48,241個高鐵電視屏幕循環刊播;藥博會期間,亳州印象系列海報在徐州東站進站刷屏機免費投放,一周累計刷屏10,850次;國慶節前,亳州旅游形象廣告畫面在北京地鐵1號線國貿站LED大屏免費刊登一周;開通亳州至合肥旅游專列,開展40期亳州旅游扶貧新貌游活動,鄉村旅游扶貧做法被《中國旅游報》刊發;亳州旅游走出國門,成功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2.實施精準營銷。出臺《亳州市對組織、接待游客來亳旅游企業獎勵暫行辦法》,提高旅游企業組團來亳積極性,組織國內重點旅行商、臺灣旅行社、各省市媒體記者來亳采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推介亳州旅游產品和獎補政策;聯合省旅發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在亳州舉辦“道源問道”中華傳統文化之旅啟動儀式暨2018年全國車友皖北自駕游活動,定向開發自駕游市場;分管市長帶隊到重點客源城市召開專題旅游推介會,在周邊20個地市設立駐地營銷機構,在合肥實施五禽戲進高校和旅游宣傳進社區活動,著力鞏固傳統旅游市場,積極開發研學旅游市場。
3.加大宣傳創新。全面加強智慧旅游建設,充分發揮“兩微一端”平臺作用,實現旅游景區監控、無線全覆蓋和一機在手玩遍亳州。2018年,亳州市旅游微信公眾號全省排名第四、微博排名第二、智慧旅游排名第三,被授予全省智慧旅游先進單位。通過開展103項文化旅游年活動和面向全國征集亳州旅游宣傳口號、亳州旅游金點子等系列活動,不斷提高亳州旅游品牌影響力。上半年全國地級市文旅部門綜合影響力排行榜TOP50(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公布),亳州全國排名第24位,活躍度全國第一。策劃拍攝系列旅游微視頻、抖音和旅游宣傳片,《中華藥都 養生亳州》《緣定歌臺》兩部旅游宣傳片分別榮獲2018第三屆全球旅游視頻(旅游界奧斯卡)大賽最佳旅游視頻獎和最美旅游視頻獎。
(七)著力優化文創產業發展環境。
1.強化黨政主導。市委、市政府確立了文化旅游強市建設目標,把文化旅游業作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市委書記汪一光、市長杜延安親自謀劃、調度和推動文化旅游業發展,召開了全市文化旅游業發展大會暨文化旅游年動員大會,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文化旅游工作,市政府工作報告、市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大篇幅安排部署文化旅游工作。成功組織召開了皖北片區旅游發展調度會,亳州市政府和省旅發委簽訂了全省首個加強文化旅游強市戰略合作協議,與安徽大學簽訂了亳州旅游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2.強化政策引導。2018年,市財政設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建設資金2億元,出臺了《2018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動方案》《亳州市文化旅游產業“借轉補”和事后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亳州市對旅游企業組團來亳獎勵辦法》和新改建旅游廁所、民宿發展、花戲樓小吃街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向文旅產業聚集,引導各類人才向文旅行業靠攏,引導文旅企業做大做強。
(八)著力保障文創產業健康發展。建立健全主城區市場輪動執法、錯時執法檢查制度和市局對縣區市場“月巡查、月通報”制度;積極推進全市文化旅游市場秩序綜合整治行動,與市公安局聯合在全市網吧推行電子身份認證系統上線;組織開展演出市場專項整治行動,與阜陽市、周口市、商丘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執法聯動;組織開展出版物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主城區印刷企業摸底調查;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規范亳州康美中藥材專業市場旅游經營秩序,組織召開旅行社座談會保障全市文化創意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三、總結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亳州,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未來亳州市將緊緊圍繞打造繁榮文創產業,不斷攻堅克難、創新發展和奮力拼搏,努力開創文創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斌.文化創意產業下設計服務與管理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
17(10):78-80.
[2]王冰.文化創意產業在城市轉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J].紅河學院學報,2020,18(05):77-80.
[3]陳韻宇.數字媒體藝術影響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J].藝術品鑒,2020,(27):196-198.
作者簡介:
張婧,女,漢族,安徽亳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