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每一種藝術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追蹤到其起源,每一種藝術的產生都會受到當時大的社會環境以及社會背景的影響。當然,交互藝術也不例外,當我們談到交互藝術的起源時,我們可能大多了解到的是交互藝術是伴隨著數碼媒體的興起而興起的,從而有可能忽視了20世紀初各藝術流派藝術思想對交互藝術起源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20世紀初與交互藝術思想有關的各藝術流派的設計思想,探討了其存在時期的思想發展與轉變,從而找到與交互藝術思想起源的根源所在。
【關鍵詞】 交互;交互藝術;野獸派;達達派;波普運動;行為藝術;激浪派
【中圖分類號】J1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5-0066-02
一、交互藝術的概念解析
交互一詞語出語出《京氏易傳·震》:“震分陰陽,交互用事?!苯换ィ附惶?互相。
交互藝術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注重與參與者的互動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人與作品的互動,在藝術領域,藝術作品作為思想觀念的傳播者,人或為藝術作品的鑒賞者,都將產生一種無形的互動,這都可以稱之為交互。
二、二十世紀初各流派設計思想
(一)野獸派的繪畫藝術思想研究
野獸派產生在二十世紀的法國,此時許多藝術家大膽的借助色彩語言表達自我,實現自我與繪畫的解放,野獸派的產生是對繪畫的一次變革,讓世人對繪畫的想法產生現代意識。
野獸派繪畫藝術思想的主要表現:
1.野獸派繪畫突破了當下人們對傳統繪畫的認知,畫家們大膽的追求自己的主觀意思,使用純色看似隨意的涂抹自己的繪畫作品,將繪畫形體進行簡化,讓人們對繪畫藝術有了新的認知。
2.野獸派的繪畫作品更具有創新和時代意識,畫家們不再局限于用繪畫作品去記錄一個事務,他們更注重作品所表達的理念,用自己的繪畫里面去展現新的時代面貌,為以后新的藝術流派興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藝術家們只有打破傳統的繪畫觀念,藝術才能夠不斷創新,不斷前進。
(二)達達派
1.達達派的藝術思想表現研究
達達派在野獸派的基礎上更凸顯出一種藝術本身的精神狀態,藝術創作不再局限于單一的顏料繪畫,作品的使用材料也更加豐富,作品也將更加遵守自然、偶然性的原則。
達達派藝術形式的表達總結如下。
(1)各種材料的雜拌
在現實生活中,達達主義者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作畫材料,他們使用了更多的新材料,例如新聞報紙、頭發、廢棄的塑料等等這些特殊材料,然而這些材料在以前都沒有被提及過,藝術家們將這些特殊的材料應用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從而達到藝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真正的溝通交流。雕塑、繪畫等作品人們還是將其放置在藝術分類框架里,而達達則試圖通過雜湊上千種互不協調的物質材料甚至廢物,來打破或超越這個框架。
(2)偶然性的規則
在美學原則里,諸多藝術家遵循邏輯、平衡等形式美原則,而達達主義者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審美原則,偶然性、不規則性更為達達主義藝術家所偏愛的,達達主義者打破了原有的藝術美準則,讓藝術更加有活力,有無規則美。
(3)抽象化的創造
達達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注意力不再關注事務的本身事實,而是更多的將抽象的、象征性的符號體現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用這些抽象化的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用特殊的材料、抽象化的創作手法創作出的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三)波普藝術
1.波普藝術的設計思想研究
波普藝術是為迎合青年一代的消費觀以及審美情趣而出現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波普藝術認為藝術應該服務于大眾的,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藝術,打破生活與藝術的界限,波普藝術設計出了更多的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產品,例如家具、燈具、日用品、服飾等,波普設計風格更加的詼諧、人性化,設計更加多元化,產品的造型更加夸張、富有想象力,產品顏色更加單純、鮮艷,材料大多是塑料材質和纖維板、陶瓷材質,波普藝術掙脫了傳統設計的束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市場目標是青少年群體,迎合了現代青年的桀驁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及其標新求異、用畢即棄的消費心態。
(四)行為藝術
1.行為藝術的藝術思想研究
行為藝術產生后,人體本身變成了一個表達藝術家行為和思想的場所,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身體,而是可以承載藝術家思想和可創作的作品,在現實社會中,會發現很多藝術家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吉娜·潘(Gina Pare)用剃刀在身上割出明確圖案;奧蘭以十年為周期,分別四次與外科專家合作,實施自己的“整容”手術,她援引了拉康的鏡像理論及克里斯蒂娃的反本質主義女權觀點將手術室變成哲學論爭、時裝表演、生死交匯、悲喜交加的嘉年華會。很多藝術家用人體創作的形式來表達對于一件事務的態度,行為主義的產生也給很多藝術家帶來了心靈的刺激。該藝術形式和繪畫、雕塑等單個的藝術形式略有不同,雖然在理論方面行為藝術包括一些比較流行的藝術活動,比如藝術體操、喜劇、音樂、舞蹈等,一般這些都歸類為表演藝術,行為藝術是社會中比較前衛的視覺藝術和觀念藝術,其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恩(Yves Klein,1928-1962)。
(五)激浪派
1.激浪派的藝術思想研究
激浪派藝術的呈現有些像達達主義,沒有達達主義當時的效果,激浪派藝術在出現時,要把叛經離道作為他們的創作方針,并且要把反藝術、反規律、反理性、反常規作為一個永久的主題。這種做法是必要而且可貴的。因為從達達開始到后來的偶發藝術等做法,由于藝術創作的最終呈現是為了表達一種態度而不是建立某種風格,這種表態通常寓形于蓬頭垢面、不履不衫甚至奇形怪狀中,因此這路藝術總是和人們習慣里的和諧參差著。于是觀眾和藝術家仿佛有一種默契,彼此點到為止,不能老這么干。激浪派將這種造反的態度通過各種藝術活動展現給世人,讓人們不再局限于某種規矩,讓人們重新審視生命,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三、二十世紀初各流派藝術思想對交互藝術起源的影響
(一)野獸派與交互藝術
野獸派畫家追求自由、厭惡束縛,力圖通過色彩來傳達某種歡快的情感,讓觀眾感受美,使人的心理得到輕松、愉快,野獸派藝術家通過大膽使用色彩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達到通過作品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目的。從而實現了藝術家作品與其心靈的一種互動。
(二)達達派與交互藝術
達達派的藝術表現方式不僅帶來了藝術創作材料的創新,還帶來了藝術作品創作原則的改革,它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藝術表達方式,例如不同語言的混淆,不同風格文學作品的融合,他強調了一種跨界的作品的互動與交流,總之,這一系列的達達參與者所使用的表現手段,它們仍然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傳播到了這里,傳播到了現代社會中來,并更加踵事增華。在達達主義者看來,這或許是一種更為有效的藝術交流方式。
(三)波普運動與交互藝術
波普運動受美國大眾文化的影響,其設計思想主要強調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打破一切傳統的審美觀念。波普運動時期的藝術家更注重了藝術作品的張力、視覺沖擊力,強調了藝術與人的交流互動。
(四)行為藝術與交互藝術
行為藝術是傳統架上藝術形式(繪畫、雕塑)的觀念化移置和拓廣,尤其是抽象表現主義之“行為繪畫”和“無形式藝術”的延伸和變異。它突破了架上藝術單純靠二維視覺感知創造靜態藝術空間的限囿,將空間的物像延伸為時間的事像,將靜態的被動接受轉換為動態的交互關系,并借此達成易于和觀者交流、對話的場所和情境。其用身體直接演繹了人與物,人與環境的交流。
(五)激浪派與交互藝術
激浪派強調一種造反的藝術,它不再是一種規矩的藝術,激浪派的藝術風格受到了約翰·凱奇的影響,而在約翰凱奇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是一個反傳統的人,尤其在他的《4分33秒鐘》中,可以形象地看出藝術要強調其與人之前的溝通,強調人們傾聽的重要性。約翰·凱奇的思想試圖打破生活藝術的界限,而激浪派藝術家也認為任何具有激浪派精神的藝術創作都是可取的,任何藝術媒介都是可融合的,這也是推翻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倡導群眾參與的目的之所在。因此激浪派藝術不再局限于一種單一的藝術形式,注重了藝術與藝術,藝術與現實之間的交互。
四、總結
通過以上對野獸派、達達派、波普運動、行為藝術運動以及激浪派藝術思想的分析,不難看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想打破傳統的藝術表達方式,打破生活與藝術的界限,藝術不再局限于是一種作品,更是藝術家對身處現實環境以及內心情緒的表達與交流方式。因而,在20世紀初藝術流派中藝術家們已經有了通過自身或藝術品與外界進行交流的想法與愿望。因此,通過分析這些藝術流派的藝術思想,可以看出交互藝術思想已經萌芽,并且對以后交互藝術的產生具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薛冬冬.野獸派繪畫形式語言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9).
[2]陳佳麗.論野獸派藝術特征及其影響[J].安徽文學,2011,(6).
[3]張春.約翰·凱奇對激浪派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9).
[4]金英子.打破音樂與生活的界限——試析約翰·凱
奇偶然音樂的“非情感表現”特征[J].藝術研究,2012,(02).
[5]黃鳴奮.交互藝術的設計與鑒賞[J].山西大學學報,2005,28(2).
[6]王佳賢.淺談達達主義對平面藝術的影響[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
作者簡介:
王彬雪,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