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現階段山西晉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挖掘與開發,著眼于旅游品牌創新研究領域,對如何將晉南地區非遺文化進行創意轉化,進而形成有晉南非遺特色的品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南;全域旅游;旅游品牌創新
【中圖分類號】D82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9-0068-02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它們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彌足珍貴,為世人所矚目。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2006年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公布,共518項,按34個省級行政區計算平均數為15.23,山西省入選30項;2008年第二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新增510項(不含第一批的擴展項目),平均數為15,山西省入選40項;2011年第三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新增191項,平均數5.62,山西省入選19項;2014年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總數為153項,平均數是4.5,山西省入選6項。
一、非遺文化旅游品牌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深度轉型升級,挖掘提升旅游景區文化內涵,加強特色旅游景區建設,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在文化旅游業“十四五”規劃中,打造文旅融合產品、以市場為導向推出新型產品、全域旅游推動全產業融合發展,是“十四五”期間旅游發展的新趨勢。文旅融合是旅游產品創新、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以全域發展模式代替景區發展模式是山西近些年旅游業發展的新方向,山西地區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是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尤其是山西最具價值的古建筑方向,因為景區的特殊性很難在外部條件上進行全域發展,因此山西的全域旅游發展一定是從文化方面切入。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山西旅游發展最強有力的文化軟實力,雖然分布在晉南的各個地區,但是通過全域發展的規劃是非常具備整合推廣的先天條件的。旅游產業的發展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大力挖掘并充分利用山西晉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旅游產品進行深度融合,推出一大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產品,并且建立品牌,形成成熟的產業模式,為帶動山西旅游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對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和研究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整合,使得文化創意產品更加適合于山西的“全域旅游”大環境,既做到有非遺的文化性,又可以做到全省旅游的全覆蓋,在設計方法、設計風格選擇等方面的甄選是十分重要的,山西的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對于文創產品的設計既是優勢也是挑戰,優勢是山西非遺的文化創意產品在文化屬性上十分具有深厚的積淀,文化屬性豐富且特征性明顯。挑戰是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和表現形式各異,如何進行“全域”性的處理和整合,在最大程度的保留文化性的前提之下,又可以與全省的非遺文創產品形成統一的形象,對更多的消費者形成統一的印象。
二、晉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
在山西省的行政區域劃分中,晉南地區是指由長治、臨汾、晉城、運城四市組成的山西省南部區域。當地也在積極發展非物質文化旅游的發展,多與文化館、博物館或是個人建立的小型民間博物館相合作,參觀對象分別是游學旅行團、學生考察團體、個人學者或游客,基本以非遺文化制作展示為主。然而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山西積極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深入挖掘,例如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舉辦山西工藝美術作品展,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館內進行非遺手工藝品的制作,展示和宣傳非遺文化。而在旅游品牌的持續發展下,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也需要繼續進行創意轉化,以便能夠促進晉南地區非遺旅游實現長效發展。晉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但就傳統美術部分共有44種之多。例如長治市的炕圍畫、襄垣民居脊飾傳統技藝、黎城布老虎、 武鄉剪紙、晉城泥塑、平陽木版年畫、聞喜花饃等,大致分為繪畫、面塑、剪紙、雕塑四大類,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創作提供了廣泛的題材選擇空間。
三、晉南非遺文化旅游產品設計方式
(一)準確定位晉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晉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豐富內容構成包羅萬象,傳統美術類、民間音樂類、民間舞蹈類、傳統習俗類等,涵蓋范圍非常之廣,與其他省市相比晉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是以山西為代表的中原大地文化的濃縮表現,在這些非遺作品中包含著中原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用最質樸精煉的形式表現出來,是百姓智慧的集中體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一些歷史典故、民間故事,里面含有深刻的哲理,卻用極為簡單直白的形式表現出來,不添加更多的修飾或婉約,這與其他地方的文化大有不同。正是這樣的質樸與不矯揉造作的風格最能夠代表山西地區人民的民族特性和豪爽的性格特點。因此晉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要在此基礎上彰顯出大氣厚重的歷史氛圍,并且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熱情和豪放的氣質中加入現代設計的精致與簡約。
例如桂林的旅游品牌就一直是以“印象劉三姐”為主題,打造了一系列的歌舞劇、水上表演、燈光表演等。陜西西安近些年在旅游城市的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得益于西安的美食文化的大力宣傳,與此同時西安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六朝古都、盛世大唐建都于此、世界八大歷史奇跡之一的秦兵馬俑陵墓也在這里,可以說通過美食給了西安一個再次被消費者認識的機會,走近這座城市你又會被他的歷史文化所吸引,這樣旅游品牌的層次和豐富性就完全體現出來,品牌效應也完全發揮了他最大的優勢。
(二)旅游文創產品的多樣構成性。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消費者對與旅游產品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以前的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沒有現代設計感,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沒有吸引力,現在消費者審美水平日益提升,更青睞于富有設計美感的旅游產品。
國內旅游產品最成功的就是故宮文創產品,從最初的逐步摸索到現在的成熟發展模式,故宮文創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潮流、一種消費觀念的代表,與此同時也為故宮景區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找到晉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定位之后,文創產品的豐富種類為較為關鍵的一環,是消費者最直接能接觸到的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強的美術色彩,為設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運用傳統的紋樣和圖案制作現代工藝的產品,或者是利用傳統非遺技藝制作現代商品,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才是非遺文化產品的發展方向。以上是指非遺產品設計的產品設計部分。
其實旅游產品從來都不只局限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方向,而是要將旅游文化本身作為設計的對象來進行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就是需要非遺傳承人進行講述和展示,才能夠被人們所發現,也是因此這種旅游資源帶有先天的互動性強的優勢,這在旅游發展方面是非常有利的一點,與游客進行互動,讓游客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制作中,增強游覽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體驗參與,同時又可以傳播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得以保留和傳揚下去。另外在數字媒體的技術影響之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方式也可以進行更新,例如利用新媒體技術深度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讓游客簡單直白地了解到非遺文化的前世今生,這樣的方式要比展板上的圖文簡介更具吸引力。或者借鑒《又見平遙》的成功案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這樣的情景沉浸式互動體驗,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沒有可以依托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短板,那么這樣的情景劇就可以為非遺提供一個實景的舞臺,從而讓旅游產品更加豐富多層次。
(三)利用新媒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進行宣傳推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借助新媒體的宣傳正是時下流行的宣傳主流,進行文化軟植入。例如真人秀節目,是最近最新的綜藝類節目新形勢,與這樣的節目合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或者制作工藝植入節目中,是對非物質文化的一種宣傳手段。利用自媒體的形式建立晉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官方平臺,利用直播或者短視頻的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推廣,這樣的覆蓋人群面廣且效率較高,不會浪費宣傳資源。且根據大數據和平臺數據反饋,還可以及時針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興趣的人群,或有旅游計劃的人群進行推送,這樣的投放與宣傳更加精準有效。
建立非物質文化宣傳基地之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域化集中式管理,與各大高校和單位進行合作,建立非遺傳統文化宣傳基地,對有組織的旅游團隊進行服務,保證固定客源和宣傳渠道,并且這樣的文化宣傳和旅游內容也正是這些群體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借助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生的美育教育,企業可以通過這樣的游覽增強企業的文化實力和團隊凝聚力,因此要積極發展和拓寬旅游群體。
四、小結
綜上所述,晉南地區需要在對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進行大力挖掘、深入開發以及有機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其旅游文化品牌,最大限度的發揮品牌效應,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和傳承。吸引設計人才來晉,帶動本省的人才培養發展,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一改以往粗放的門票經濟發展模式,充分挖掘晉南地區豐厚的文化歷史資源,創立特色的全域旅游名片。從創新性設計的角度開發、研究晉南地區旅游產品,為山西省旅游文化提供了不同的宣傳角度,加快城鎮化建設。使旅游品牌成為晉南全域旅游的重要窗口。要樹立品牌意識,做好文化旅游品牌的經營管理,實施品牌延伸策略,在拓展產業鏈的同時,加強對衍生產品的管理,維護品牌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宋千策.基于三晉文化題材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理念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8.
[2]張建忠,李國卿.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山西旅游發展機遇思考[N].中國旅游報,2017.
[3]王佳元.文化創意服務業:發展與選擇[M].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2012.
[4]劉幗君.基于文化之維的日用品再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09.
作者簡介:
閆格,女,漢族,山西人,碩士研究生,山西工商學院,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