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凡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高職院校各項教學活動都在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而“崗位主導”教育模式正是以生為本的重要體現。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主陣地,體育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意志有重要作用。高職體育也應當以崗位為主導開展教學活動,使體育教學目標與高職教育目標相一致,共同培養高素質、高水準的專業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及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高職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養專業化體育人才的同時也要滿足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育能力,為學生日后順利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應用“崗位主導”教學模式不僅是教育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是強化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一、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
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高職體育教學應當始終堅持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其二,體育教學內容應當以職業崗位為導向,將課程教學與相應的職業崗位進行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對職業進行積極的規劃;其三,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充分的尊重,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和平臺[1]。
二、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特點
體能勝任力是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基礎,體育教學的項目、目標和內容都應當滿足學生體能勝任力的需求[2]。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如下:(1)體能勝任力為教學基礎,需要滿足教育的發展需求,并且與學生的職業導向相適應。(2)課程內容應當根據崗位需求進行設定,職業崗位不同,體能勝任力的要求自然也不一樣,因此體育教學的內容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3)高職體育的教育主線為職業崗位所要求的體能勝任力,職業崗位與高職院校有著同樣的體育培養目標,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來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實現體能勝任力的提升,同時也滿足了職業崗位對體能勝任力的需求,有助于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規劃,促進職業發展。
三、“崗位主導”模式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設置能夠對接學生專業的教學模塊
高職院校所設置的專業通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不同的專業都有著相應的職業類型,不同職業類型又對學生提出不一樣的體能素質要求,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職業需求適當地調整體育教學內容[3]。比如,為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更為專業的基礎體能訓練、競技項目等方面的教學,完善相應的評價標準,對專業的體育器械和設施加以有效利用;為機械、汽修等男生偏多且有著較高體能要求的專業學生設置一些可以提升其體能素養的教學內容,如滾輪胎、搬重物等。對體育教學內容做針對性調整,可以使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充分激發出來,滿足職業崗位對人才所需的體能勝任力。
(二)發揮教師的模范作用,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確切落實職業導向和職業服務宗旨。職業服務意識是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躬體力行,為人師表,發揮自身的模范作用,從而培養素質高、專業強的服務型人才。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經營管理等專業具有很強的服務性,體育教師可以在準備運動器材、分配教學場地、指導體育動作、整理并歸還體育器材的過程中展現自身溝通交流的藝術,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儀態儀表,始終秉持為學生服務的工作態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體會到服務的價值,從而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提高職業素養。
(三)適當開展挫折和激勵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職場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成功和挫折通常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崗位主導”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有必要為學生開展適當的挫折與激勵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教師應當構建與高職學生身心成長特點相符合的考評機制,為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提供有效依據[4]。嚴格要求學生不僅是考驗學生自身的體育能力,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內在潛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師的評價以及與其他學生的對比中,學生可以在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對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有助于磨礪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為日后全力應對崗位競爭奠定基礎。
(四)利用集體項目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團隊協作意識及能力是職場中非常重要的品質。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集體類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在團隊中克服己欲,與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目標,從而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集體項目中,學生可以形成公平競爭意識,在團隊中建立相互信任、精誠團結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創造有益的發展空間。
四、結語
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與職業崗位需求相適應的現代化人才,在提高學生職業身體素質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其綜合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因此高職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確切落實“崗位主導”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抗挫折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陳雁秋,陳浩東,於科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實施“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的探析[J].運動,2012 (21):89-90.
[2]陳清華.高職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 (5):后插94.
[3]李勁.試論“崗位主導”教學模式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 (2):108-110.
[4]潘哲.高職院校體育"崗位主導"教學模式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 (0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