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軒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加以尊重。田徑運動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關鍵性內容,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田徑運動的作用與意義,如何將貼合時代發展的內容融入到田徑運動教學中,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成為教師關注的重中之重。本文針對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改革展開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中小學;田徑教學;改革
田徑運動在各種運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能讓人體的肌肉、神經、內臟等器官得到全面活動,促進其他技術的提升與進步[1]。長期以來,中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模式基本是采用基礎框架系統與競技層面內容,只關注競技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講解、完整性和全面性,忽視學生體育素質與運動能力的提高,導致體育運動缺乏愉悅性及趣味性,所以加強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改革顯得尤為關鍵。
一、優化運動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學習興趣能充分反映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針對運動項目進行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和探究。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所以中小學教師在田徑運動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興趣,適當添加不同類型的田徑運動形式,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好地達成田徑教學目標。通常在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層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學輔助手段進行,如向學生播放短跑競速訓練或百米短跑決賽的相關視頻,使學生通過觀看專業運動員的比賽視頻來感受田徑運動的魅力,掌握專業知識要領,并在教師的示范講解下產生學習興趣,自主完成田徑學習任務[2]。同時在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適當趣味性強的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如:傳統教學中多是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實際上可以鼓勵學生先模仿動作,再由教師進行糾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或者是從生活中獲取富有趣味性的內容進行教學,如:引入電視節目中“撕名牌”的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以此提高學生的田徑技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教學理念,拓展學習內容
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田徑教學,其主要是利用投擲、跳、跑等不同的運動形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身體機能,發展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靈耐力、爆發力、敏捷度、柔韌性的提高。由于田徑運動具有豐富性、獨特性的優勢,所以中小學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環節要積極改革和創新內容,適時更新教育理念,融入與學生特點相符的環節。同時新課標倡導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師要盡可能減少以往過于注重指標考核的方式,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加以尊重,明白田徑教學的目標在于學生提升自我鍛煉,即:學生在運動中獲得自我身體素質的強化。例如:開展田徑力量訓練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拓展內容,針對提高爆發力的短跑訓練活動,可以適當增設無氧運動的內容;針對培養耐力的長跑訓練活動,可以增添變速跑、定時跑、折返跑等內容。另外,教師應該不斷優化和精選田徑教學內容,讓學生全面了解、充分掌握 田徑運動的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系統掌握強身健體的方法;或者是打破單一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讓田徑教學更加豐富多樣,進而讓各水平學生都能愉悅地參與田徑運動,獲得情操的陶冶和個性的發展,形成終身體育意識[3]??偠灾谛抡n標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對各環節訓練特點進行綜合考慮,以學生的不同素質為依據來增添教學項目,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各項身體素質的培養,避免因運動計劃不科學而損傷機體。
三、創新教學手段,發展綜合素質
對于以往的田徑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基本是采用三段式的教學方式,即:動作分解講述、親身示范動作要領、學生模仿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對僵化,忽略興趣在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新課標強調體育教學要以人為本,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加以尊重,加上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身體素質差異,對體育運動的理解有所不同,傳統“填鴨式”的教學勢必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影響,更遑論學生參與運動習慣的培養。為此,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只關注成績的方式,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的價值加以重視,如身體素質的增強和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等。在田徑1km測試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關注成績是多少秒,還需要注重學生此次成績是否有所提高,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加以肯定,促使學生在田徑運動中保持長久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個性化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如針對跳高等特殊項目,有些學生存在畏懼情緒,若能引導學生克服這種心理,敢于嘗試跳高,即便沒有取得優異成績,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使學生形成學習自信心[4]。同時在個性化培養環節,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極限運動特點有所了解,正視身體素質的培養,通過適當的輔導、積極的肯定、科學的訓練來鍛煉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田徑運動的樂趣及魅力。當然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也可以實施新型的“娛樂化”教學方式,以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依據,科學設計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內容,若條件允許則可利用雙人組的方式進行競爭、合作的對抗,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提高田徑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國家越來越注重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育教學逐漸成為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部分。而田徑教學作為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關鍵內容,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環節立足實際,積極改革教學內容,拓展學習內容,優化運動形式,豐富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田徑課程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余敬平,麥全安 .“以人為本”改革中小學田徑教學內容 [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22 (3):99-100,128.
[2]郭健,徐淑萍.中小學開設田徑課教學內容及方法評價與分析[J].運動,2012 (6):125-126.
[3]鄂西.新課標下中小學體育教科書田徑教材的特點與功能研究[J].體育師友,2016,39 (4):31-33.
[4]葉天玉.淺談中小學田徑教學的現狀及建議[J].新課程·下旬,2014 (4):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