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全社會用電量也連年居全國首位。近年,國家大力推動減稅降費措施,廣東省電網企業積極部署落實落地,全力籌措降價資金,降低全省用電成本,支持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與此同時,廣東省立足本省能源特點和未來能源需求,規劃并大力推動建設燃氣機組和海上風電項目,未來將不可避免推高全省用能成本。但在國家降價降費大背景下,上馬高價機組與降低用能成本困境呈現。按照中發9號文提出的“管住中間,放開兩端要求”就是要大力推動電力市場化建設,發揮市場配置電力資源的功能,以促進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廣東下一步還需積極探索通過市場化改革、推動緩解電價交叉補貼等綜合施策消化疏解不斷高企的用能成本。
關鍵詞:降低用電成本;電價矛盾;市場化改革
目前,廣東正落實推動新一輪能源規劃,預計還要新增投資超過千萬千瓦裝機的燃氣機組,同時根據廣東省發改委發布的《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編)》明確到2020年底,開工建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底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燃氣機組上網電價遠高于廣東當前燃煤機組標桿價(改革后稱為基準價),海上風電及配套儲能電站投產也將不可避免推高廣東全省用能成本。近年,廣東省電網企業積極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過首輪輸配電價改革釋放超100億元紅利后,在2018-2019年又連續落實兩次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降低10%任務,但還面臨支持大灣區建設保持投資強度、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電量增長不確定等多重困境,輸配電價改革再降價空間已不大。當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廣東作為經濟體量最大、經濟活力最好的省份也在全力推進深化改革過程中,著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為促進廣東電力行業健康穩定發展,保障能源供給消費合理平衡,下一步廣東還需通過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等多措并舉方式消化疏解用能成本變化,以發揮市場配置電力資源功能,統籌實現上網側新投產高價的燃氣機組和海上風電、廣東省電網企業輸配電環節保持投資強度和投入,以及堅強安全穩定優質的供電服務等多維發展目標。
一、廣東全力推動降低用電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從全國來看,經濟體量和用電量最大,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自2015年電力體制改革實施以來,電力市場化改革、輸配電價改革、配售電業務改革等任務推進速度在全國也是靠前。據統計,近年廣東省電網企業全力推動輸配電價改革,堅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提出的兩次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降低10%任務,嚴格落實國家降低增值稅率、降低基金附加等各項措施大幅低用戶用電成本。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更多發電、售電公司、用戶主體形成進入電力市場,交易規則進一步完善修訂,交易品種逐漸豐富,現貨市場在全國率先實現結算,2018年,廣東市場化交易電量超過1600億千瓦時,占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的25%,2016年至2018年累計降低用戶用電成本超過160億元。增量配電網定價政策和項目實施改革正穩步推進,與此同時廣東省電網企業大力推進優化電力營商環境,進一步簡化辦電程序和辦電時間,并通過延伸業擴界面投資進一步降低用戶接電成。
二、廣東電力發展面臨進一步降低成本困境
實施首輪輸配電價改革,廣東省電網企業承擔降價金額,平均降低工商業銷售電價2.33分/千瓦時,反觀體量相當的江蘇、浙江等輸配電價改革降價小于1分錢,再加上首個監管周期執行過程中,國家2018-2019年連續兩次出臺一般工商業降價10%政策,廣東省電網企業承擔部分降價金額,輸配電經營空間受到進一步壓縮。目前國家正在開展省級電網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核價工作,從新修訂的成本監審辦法和定價辦法來看,本輪核價政策環境整體趨嚴趨緊,降價預期顯著。為落實穩增長要求,適應電量增速下降和輸配電價監管從嚴從緊環境,近期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已發文要求各省級電網公司加大投資管控,實施精準投資,減少低效無效投資。但同時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電網企業還要保持投資和運維投入強度。整體來看,廣東省電網企業盈利已大幅降低,進一步降低電價空間已不大。
廣東一次能源匱乏,再加上落實國家淘汰控制燃煤裝機要求,廣東從2015年以來已累計新投產大量高價燃氣機組達1000萬千瓦,當前廣東省發改委批復的上網電價為0.665元/千瓦時,比原燃煤標桿價高0.21元/千瓦時,測算累計增加全省用能成本超百億元,當前未疏導的燃氣機組電價矛盾主要是由廣東省電網企業承擔。但據了解,廣東省未來幾年還要大量投入燃氣機組超過千萬千瓦,如此龐大成本是電網企業、電力用戶不可承受的。同時還投資建設大量海上風電項目,由于風電特性,必然要配套建設抽蓄儲能項目,這些成本疏導都要找到解決途徑。
三、著力通過市場化改革消化疏解用能成本有關建議的幾點思考
鑒于廣東面臨電力降成本困境,結合國家改革要求及廣東電力體改推進實際情況,兼具長短期,建議嘗試從以下幾點推動消化疏解用能成本,以推動電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滿足廣東人民對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求,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全面落地實施。
一是當前廣東電力市場化改革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市場化交易規模也是最大的。下一步廣東應進一步加快電力市場建設,不斷優化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和交易品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通過市場競爭來決定參與市場的電源、用戶等的電力價格,破除改革就是降價的怪圈,讓市場價格有漲有跌,還原電力商品屬性,逐漸促成通過市場化機制消化疏導廣東未來燃氣機組和海上風電高價機組電價矛盾。
二是我國出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保證民生等方面考慮,對部分用戶實行低于成本的優惠電價,如居民、農業等。一般工商業電價和大工業電價承擔了對居民和農業的交叉補貼。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應努力在解決交叉補貼問題上發揮示范作用,充分借鑒總結國外經驗,進一步深化電價機制改革,逐步緩解理順工商業用戶對居民農業的電價交叉補貼問題,下決心“小步快走”逐步提高居民二三檔電量電價,并減少一檔電量,對應提價金額聚焦用于進一步降低工商業電價,同時一定程度抵減燃氣機組、大規模海上風電及儲能電站投資增加的電力成本。
三是鑒于一般工商業已與大工業電價倒掛,且大工業用戶降價訴求較高,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核價降價應聚焦降低大工業電價,但不能普降全部大工業用戶,實際操作時應扣除有色金屬冶煉等高載能行業,一方面,適當抑制高載能擴張,且高載能用戶普遍用電量較大,參加雙邊協商等市場化交易時能夠獲得較大降價幅度;另一方面聚焦降低制造業用電價格,符合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要求,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
四是目前電價上仍有多種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包括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地方水利基金等。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達1.9分錢,廣東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偏低,占全國比重非常小,但廣東售電量盤子大,相當于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上是凈輸出省份,隨著可再生能源補貼退坡機制實施和可再生能源更多平價上網,廣東可推動國家適當降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水平,進一步減輕工商業用戶電價負擔,還原電力商品屬性。
五是積極落實西電東送戰略,多吸納云貴清潔能源水電電量,購水電價格相對廣東省內燃氣機組更低,能夠緩解新投高價機組帶來的電價壓力,而更多吸納水電也有利于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落實好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同時,目前西電東送輸電價格采用的是單一制的電度電價機制,可探索建議國家對西電東送輸電價實行兩部制電價機制,即在合同或協議電量確保電網企業回收國家核定準許收入前提下,實現進一步降低云貴超合同協議電量價格目的,相應能提高廣東消納低谷電量積極性,也減輕了云南棄水壓力。
六是2018年我國單位GDP能耗超150千克標油/千美元,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美國和OECD國家。單位GDP電耗超700千瓦時/萬元,也高于美國和OECD國家。結合上述能耗水平,除了推動直接降低工商業用戶電價水平,還需同時推動企業在控制能耗上持續用力,已達到綜合施策降低用能總成本。廣東可探索進一步強化產業政策引導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支持低能耗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加大技術革新力度,升級工業工藝流程,鼓勵節能技術應用;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開展全民節能行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R].(中發[2015]9號),2015.3.15.
[2]中共中央宣傳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邵立華,南方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