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風亞
摘要:拳擊運動是一種帶著拳擊手套在規定場地內進行格斗的體育運動項目,分業余拳擊與職業拳擊,拳擊運動的勝利條件為獲得更多的點數、分數或者將對手打到,拳擊運動最早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真正進入奧運會則是在第三屆出現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隨著拳擊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我國也出現了以拳擊運動為職業的拳擊運動員,通過參加奧運會角逐冠、亞、季軍。但是拳擊運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拳擊運動員需要付出幾倍的汗水、努力才能將自己的狀態保持在巔峰,通常通過心理調適、針對于自己短板的專項訓練以及保持身體協調性、靈敏度、抗擊打能力的體能訓練等。本文主要以上述三方面進行敘述,探討相關的問題答案。
關鍵詞:拳擊運動員;心理調適;專項訓練;體能訓練
拳擊運動的發展歷史較為長遠,以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可以推算出拳擊最早是人們保護自己、獲取食物、求得生存的手段之一,拳擊在發展過程中有過輝煌有過沒落。拳擊在我國最早被稱為“西洋拳”,經典影視作品《霍元甲》就存在其身影。拳擊運動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昌盛,更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實現了金牌“0”的突破。拳擊運動與拳擊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綜合能力、體能等均有著極大的聯系,故以這三方面為主要論點,探討拳擊運動員訓練中的科學訓練方式。
一、拳擊運動員的心理調適
(一)逆境心態的克服
競技比賽輸贏均屬于正常之事,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比賽輸掉結束以后,最先做的不是如何懊悔自己的失誤,應當理性的分析對手的打法、體能程度、優勢方面與短板方面,并與自身的相關數據相結合,從而綜合性的得出自己與對手的差異,并對同類型的對手制定相應的克制措施。
(二)休閑心態的享受
學習要勞逸結合,運動更是如此,只有讓肌肉、身體、精神充分的放松,從而深度的消除疲勞,改善患者狀態。在這方面的心理調節措施上,可以選擇音樂調節方法實現目的,舒緩、悠揚的音樂能給人帶來生理、心理的雙重放松[1]。
(三)科學技術的使用
借助于生物電信號反饋技術,在拳擊運動員心理狀態波動大的時候,將運動員本身不易察覺的心理狀態波動以電信號的形式表現出來啊,從而在日常訓練中捕捉到拳擊運動員的興奮點與爆發點,便于運動員更好的掌控,從而在比賽中發揮出更好的實力。
二、拳擊運動員的專項訓練
(一)扎實基礎、練習技術
拳擊運動的能力提升是無上限的,制約拳擊運動能力提升的只有拳擊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對拳擊技術的理解與運用。在拳擊運動的訓練中,堅持基礎練習,在長期的基礎練習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以后專項練習的短板訓練提供更加便利的訓練方案,同時對于拳擊搏擊技術應當勤學苦練,以就技術為基礎,創新符合搏擊運動規則的新技術,并將其提升[2]。
(二)尋找短板、專項練習
針對于在強化基礎練習中發現的短板,采用適當的專項練習方式,提升運動員自身素質的短板,保證運動員的綜合能力均處于達標線之上,保證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處于均衡發展狀態。
(三)因人而異、彌補短板
基于運動員自身身體素質不同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力量方面欠缺的運動員進行專門的力量學習,在速度、靈活性方面欠缺的則針對性的實施專項練習,提升短板,促進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拳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一)速度以力量互相結合
拳擊運動不單單依靠體能、力量、速度中的某一項取勝,若是能夠將其聯合起來,以強健的體魄帶動兇猛的力量,搭配敏捷的速度,在目不暇接的連環打擊不當能夠拿到更多的分數,還可能直接終結對手[3]。
(二)戰術與技術互相結合
強悍的身體素質在拳擊運動中占據的優勢較大,但是在身體素質差距不是太大的情況下嗎,可以通過有效的戰術與高效的格斗技術將對手終結,故戰術、技術之間的相互搭配也有著重要的價值。
(三)體能訓練方法的創新
在體能訓練方面,應當結合當代科學技術,以科學技術為支持,以體能訓練計劃為基礎,綜合性涉及飲食、作息、運動、攝水量、光照、熱浴等多方面的體能訓練措施,創新體能訓練措施,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4]。
四、結語
在拳擊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中,根據當前的時代觀念,綜合性的提升拳擊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結合當代科學技術,通過調節運動員心理狀態,讓其保持良好的比賽心態;通過針對性的專項訓練,彌補運動員綜合素質中的短板;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保證拳擊運動員的體能狀況能夠承擔高強度比賽帶來的體能消耗等。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保證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均有著良好的表現,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改善患者體能體質,同時考慮到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差異,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
參考文獻:
[1]李勇志.拳擊運動員的心理調適及專項技術和體能訓練[J].武魂,2013 (5):58-59.
[2]王立海,樊慶敏,邱兵新.簡析拳擊運動員的心理調適、專項訓練及體能訓練[J].運動,2017 (11):26+23.
[3]羅輝新.試析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在實戰訓練中的恐懼心理[J].體育風尚,2018 (8):27-27.
[4]王躍祥,王倩.女子拳擊運動員賽前心理特征與訓練方法[J].智富時代,2018 (3X):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