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偉良
摘要:足球運動具有運動對抗度高、運動時間長以及運動負荷量高等基本特征,對于足球運動員而言,不僅要充分提高自身靈敏、柔韌性、耐力、力量以及速度等方面能力,更要綜合提高心智、技術以及戰術等三方面水平。本文以青少年足球運動中的生化特征為切入點展開研究,論述了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專項水平訓練方式。
關鍵詞:青少年足球;生化特點;專項訓練
一、前言
足球運動是運動員在運動對抗度高、時間長以及負荷量高等運動背景下展開的運動競技,在整個90min的足球比賽中,運動員在球場的運動距離主要集中在8000-10000m,這其中包括了諸多的8-50m之間的沖刺距離,15-30m的沖擊距離出現頻率最高,整個沖刺距離高達2000-3000m;攻防之間的變化平均每隔45s-60s就要完成一次,同時運動員還要面臨高強度的起動、無規則韻變向跑、彈跳、急轉、急停以及身體碰撞。因此,足球運動員體能的高低往往決定著比賽的勝負。基于生化層面而言,足球運動既是無氧代謝運動,也是有氧代謝運動,兩者混合共存。所以,足球運動員在足球訓練中將技戰術與體能兩方面訓練融合一體,逐漸提升專項技術水平,繼而逐漸成熟從容的進入到足球比賽中。
二、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生化特點
人體自身的有氧代謝、糖酵解以及ATP-CP等三大系統共同構成了其功能系統,ATP的快速合成轉化保證了人體運動的持續化。ATP再合成一般有下列三種方法完成:(1)ADP+CP=ATP+C,CP在人體肌肉中的含量為17mmol/kg,成為了在6-8s極限運動中的供能保障;(2)伴隨長時間高強度運動,肌糖元逐漸酵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累積還原,形成乳酸,此類供能一般集中在30-60s范圍內的高強度運動中;(3)有氧代謝功能,即蛋白質、脂肪以及糖完全氧化成水與二氧化碳,同時形成大量能量,此類功能主要集中在1min以上的持續運動中,并伴隨持續時間不斷上升,供能占比不斷提升。以足球運動的特點為前提,依據上述三項代謝系統的供能特征,在運動極限強度下,糖酵解供能系統形成的無氧與有氧混合供能是供能主體;另外在運動中等強度下,供能主體為脂肪以及糖等有氧供能。
三、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一)耐力訓練方法
耐力訓練由無氧與有氧兩部分構成。持續的有氧訓練能夠提升運動呼吸的充分化與深入化,糖原累積儲備提升,運動損傷率減少。運動員在足球場上的持續跑動與自身耐力息息相關。耐力能力的提升起始于青少年初期,所以該時期耐力能力的儲備發展十分關鍵。耐力訓練方式一般為庫珀測試與法特萊特訓練法,除此之外,挪威有學者根據研究提出使用4組4min90%-95%最高心率跑,每組間歇3min的訓練方式,其訓練者最高攝氧系數上升10.8%,跑動距離上升1/5。另外,瑞典學者根據研究提出了在33m×20m的訓練場地內展開3v3小球門(不設守門員)比賽的有氧訓練方式,上述兩項訓練方式皆可融入到青少年耐力的日常訓練中。
(二)力量訓練方法
針對足球運動員而言,肌肉一方面是決定著自身運動水平的關鍵,另一方面保障了運動動作發揮出更大力量。在具體的足球比賽里,運動員一般需要在不斷和對方球員的激烈對抗中跑動8000-10000m。所以,肌肉的有效訓練顯得特別關鍵,尤其是從青少年初期開始的訓練。在此時期,運動員要以肌肉系統的全面訓練為核心,保障其自身的整體平衡,逐漸為足球專項水平的提升夯實基礎。其訓練方式一般使用分組訓練法(3組10次,50%-70%最大力量)或者循環訓練法(15-30s/2-3組/練習)。以此為基礎再針對最大力量展開訓練,訓練主體涵蓋到身體的所有部分。在該時期,力量訓練要保證在7天的次數達到2次。總而言之,合理的整體力量訓練和夯實專項水平基礎的訓練,在保證參訓人員整體體能的同時,還能夠促發其高水平運動的出現。
(三)速度訓練方法
速度是體能提升的核心要點之一。在實際90min的足球比賽里,運動員一般針對10-40m范圍內的沖刺跑要達到100-150次。尤其是在射門與控球環節,速度的逐漸變化尤為重要。而力量的分配協調直接關乎著上述快速運動動作的完成質量。通常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極限速度跑動距離集中在10-40米之間,所以供能主體是無氧非乳酸。針對青少年的運動訓練,關鍵在于無氧非乳酸速度、變向速度、帶球跑動、起動速度以及沖刺速度的訓練,具體訓練可根據上述訓練點進行分解訓練。該訓練方式可以逐漸增強訓練者的心理技能、肌肉強度以及最高速度。此外,使用無球或者帶球的變向與變速跑。再根據聽覺與視覺信號的變化,加強跑位、起動以及失位情況中反應速度等方面的訓練,或運用秒變提升運動員的興奮性,使用測試的方法加強訓練。
(四)柔韌性和靈敏性訓練方法
柔韌性是以極限幅度中完成運動動作的能力,足球比賽中假動作、控球以及射門等動作都離不開良好的柔韌性。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發育時期,柔韌性訓練以靜態牽拉與動力性運動為主,上述兩項訓練方式是普遍用以柔韌性訓練與提升恢復的主要方式。靈敏性的提升能夠保障運動員更好地協調運動動作,更加快速完成技戰術,成為各技術運動完成的前提。靈敏性的訓練最為關鍵期在青少年兒童時期,該時期運動員能夠快速應對外部刺激。運動員一般每周針對專項以及高速步法速度的協調性練習次數至少2次。將耐力、力量以及速度等練習融入到協調性練習之中,促進運動員可以良好的完成運動動作,同時具備優秀的協調水平,不斷提升運動員的比賽信心,繼而促進潛在能力的迸發。
四、結束語
目前,足球運動員必須不斷提升體能水平,從而應對賽場節奏、攻防的快速變化、攻擊速度以及比賽強度的逐漸變化。運動員在初期的訓練環節,必須要擁有有效的體能儲備,所以青少年運動員以及教練人員都必須意識到體能發展的關鍵,以青少年成長發育為前提,針對具體運動員的運動潛力以及發育特征,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展開訓練,不斷增強運動員的運動體能。
參考文獻:
[1]水祎舟,黃竹杭.足球運動專項無氧能力訓練設計實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 (06):110-118.
[2]牛錦山.足球運動員專項體能生理機能評定與應用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 (12):55-57.
[3]魏俊峰.足球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訓練的生化分析[J].內江科技,2009 (05):1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