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江 陳偉
摘要: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會認知、會技能、能生存的“職業人”作為主要培養目標,創新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理念,必須以“工學結合”模式來適應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工學結合”模式下表現性評價進入高職體育課程的必然性,經過文獻參考和教學實踐研究,總結歸納出體育表現性評價主要開發步驟為:評價目標的確定、評價內容的選取和任務的開發、量規的創編。
關鍵詞:高職;體育;表現性評價;“工學結合”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高職體育課程是其對于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同時也是學生的體育意識以及觀念還有習慣和知識等等多個方面的最后形成的時期。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四年時間高職學生在校的時間顯得尤其珍貴,并且今后的職業特性決定了對高職學生體能、體育素養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的學校體育既要注重其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職能、又要傳授其正確的運動方式方法、傳遞并傳承人類優秀運動文化,還應充分考慮其職業能力的發展。[1]以職業教育為先導的“工學結合”尤其注重學校體育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必須將學校體育內容與學生將來的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突出職業教育新的價值取向。因此,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體育的價值不只是健康、娛樂,或升學、就業準備,而是為了人的一生做準備。因此,學者占勇在其研究中指出,讓學生不僅僅身體可以得到鍛煉,其他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得到綜合的鍛煉。不僅僅需要教會他們如何進行體育鍛煉,還需要讓其了解到如何進行生存訓練,這樣才能將體育的多功能的作用發揮出來。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授不僅僅需要向學生講授知識,還需要讓學生了解社會人文等等多方面的文化。[2]表現性評價作為一種興起于20世紀80-90年代的適應教育發展的評價方式能準確評價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及相關素質,這樣不僅能克服傳統的標準化的評價對于低水平知識的測試的評價以及對于相應的孤立技能的弊端的規避。表現性評價注重在真實情景中進行測評,還可以對于真實世界中的許多復雜的方面以及成就的影響進行改變,并且推動當前教育過程中的教學實踐。
一、評價目標的界定
評價目標來源于對課程標準及具體的教學目標的分解,要體現新課程的三大課程目標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表現為在進行體育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需要重視學習到的知識還需要對于能力的鍛煉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積極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增強學生進一步的學習以及具體的情感追求,進而可以更加主動的投身到學習過程中去。高職體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體育教學為職業教學的服務性,在界定具體的評價目標時要體現出未來職業對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的需求。同時評價目標的明確以及具體的描述是更加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后續評價內容的選取及標準的制定。
二、評價內容的選取和任務的開發
表現性評價是開放的、復雜的、真實的,遍布于整個課程或單元計劃中,強調在用真實的方式來測量學習,讓學生完成真實世界的任務,剝去知識的表層理解而能揭示對知識深層的理解。因此,表現性評價既要評價學生知識的構建,又要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還要考察學生表達能力,而高職體育評價內容還要體現職業性。基于上一步的評價目標,結合教學中的專項選取對應的內容作為考察對象,比如籃球專項學習中投籃技術、運球技術、上籃技術、戰術配合、意識、處理球的策略、上課的積極性、對待器材的態度等等都可選擇作為考查內容。內容的選取要體現全面性、合理性、發展性以及深度性,教師在選擇這些評價的內容在每次評價的內容中,主要是wield可以讓學生自身更快的構架知識體系,完成知識的攝取和各種信息之間的關系的整理,進而對于各種信息進行比較好推理以及進一步的評估分析。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因素如專業、性別、年齡、體質水平等差異進行適當調整或側重,但必須嚴密論證,具有科學性,將其分解為可觀察的具體行為,同時注意每項內容不宜太多,須精簡、具代表性。
三、量規的創編
量規(rubric)主要指的是對于表現性進行評價的一種評分標準,其是一種評價的具體量表,其在進行開發的過程中,主要的人員就是教師和專業的測評人員進行開發,之后對于具體的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表達,從而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的標準,才能對于學生的各方面復雜的表現以及作品進行評價。量規的開發是表現性評價的核心部分,是用于促進學生學習或評價學習結果的具體工具,它包含了評價指標、評價標準、等級或分數三個基本要素。
基于考察主題確定評價指標:
根據Wiggns和McTiighe(1998)提出
的“逆向設計”思路,評價的設計先于教學的實施,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就需創編量規。當教師確定將要在真實的評價任務中考察某一或某些主題時,教師需要把主題分解成更詳細的評價指標。表現性評價要求評價任務和量規應盡可能多的包含多條標準,但未必是全部標準,所以在我們確定指標時應確定指標的重要性和全面性,并要與目標對應。比如以“籃球行進間傳接球”作為評價主題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對于核查表這類量規,只需要列出評價指標就算是完成了。分值系統卻要根據重要程度賦予分值,而分析性量規卻需要再進一步細化指標制定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占勇.試論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創新[J].南京體育學報,2011,12 (6):106.
[2]趙德成.表現性評價:歷史、實踐及未來[J].課程·教材·教法,2013,2 (2):97.
(通訊作者: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