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發球作為排球運動的關鍵技術,是排球比賽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說排球比賽中的勝負跟發球效果的好壞有著直接性的關系,好的發球效果可以使排球比賽勝負的天平向一方傾斜。對于“每球得分制”下的現代女子排球比賽而言,發球效果的好壞至關重要,所以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技術統計法、數據統計法等對2018年世錦賽我國女排和世界3支高水平女排的發球方式產生的效用展開比較研究,分析我國女排發球技術特征、突出點以及不足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中國女排;發球;運用方式;效果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2018年世錦賽中國女排與世界高水平女排不同發球技術運用效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2 技術統計法;3 數據統計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中國女排與世界高水平女排不同發球種類的比例結構
隨著世界排球的發展,現在女子排球的發球方式已經逐漸分為三大類,跳發飄球、站立式飄球和跳發大力球。
根據表1可以看出,中國女排與其他三支隊伍在發球方面都是采用跳發飄球為主,尤其是世界一流隊伍的荷蘭隊和美國隊都是使用了6個人全部的跳發飄球,而中國隊僅有一個身高195的副攻手使用的是站立式發球,其他隊員則都是跳發排球,意大利隊也僅有一個身體素質超強的接應隊員使用的是跳發大力球,說明隨著現今排球運動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個強隊的一傳也越來越好,想要抑制住對方的一傳,只能在發球上下功夫,既要破壞對方的一傳,又要保證穩定性,所以跳發飄球成為了世界各支隊伍的首選發球方式。
(二)中國女排與世界高水平女排不同發球落點分布的區域
根據表2可以看出,中國女排與其他三支隊伍的發球落點在1、5、6區較多,而在2、3、4區較少,說明無論是中國女排還是其他三支隊伍都有發后場區的特點,大家都想在保證發球速度與力量的同時,沖擊對方的后場區,破壞對方的一傳。中國女排與其他三支隊伍相比,發球落點在1區的比例較低,經檢驗,中國女排發球落點在1區的比例為20.25%;荷蘭女排的比例為27.66%;意大利女排的比例為23.55%;美國女排的比例為21.63%,中國女排與其他三支隊伍發球落點在1區出現差異,這可能是因為一區發起來不夠順手,隊員既想要發出自己的特點,又需要保證穩定性,所以容易忽視發1區。在這方面,中國女排可以多向其他三支隊伍學習,提高發球的分散性,加強對各個區域的沖擊。
(三)中國女排與世界高水平女排不同發球線路的分布特征
通過對中國女排與世界高水平女排不同發球線路的統計,可以分析出不同發球線路的數量及比率,經統計如下。
根據表3可以看出,中國女排與其他三支隊伍相比,發球線路在A區的比例較高,經檢驗,中國女排發球線路在A區的比例為44.04%,荷蘭女排發球線路在A區的比例為32.15%,意大利女排發球線路在A區的比例為29.78%,美國女排發球線路在A區的比例為25.00%,中國女排與其他三支隊伍發球線路在A區存在明顯差異,說明中國女排發球線路以A區為主,可能是發A區穩定性較高,攻擊性較強,所以中國女排才會以發A區為主。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中國女排發球種類均為飄球,其中跳發飄球的效果較好,而站立式飄球的效果較差,意大利女排的跳發大力球的效果較好。
2.中國女排與其他世界高水平女排發球落點都集中在偏底線的后場區,證明各個隊再拼發球時,都采用的是沖擊對方后場區的方式。
3.中國女排與其他世界高水平女排在發球線路上發兩個邊線的線路的效果遠遠高于發中間線路的效果。
(二)建議
1.建議中國女排要發球的種類擴大,不能僅僅依賴于飄球,可選用5個跳發飄球和1個跳發大力球的組合方式。
2.建議中國女排發球的落點要分散一些,多加強對后場區1號位的沖擊,或是多加練習發前區球,通過落點的變化主動調動對方接一傳的隊員。
3.建議中國女排在選擇發球線路時,多選擇發靠近兩條邊線的直線和斜線,盡量少選擇發中線的區域。
參考文獻:
[1]劉磊,葉茂.論排球比賽中每球得分制對發球技術的影響[J],科技資訊,2008,7 (22):163-164.
[2]張然,新規則的知與新[J].中國排球,1999,9 (4):27-28.
[3]任宏,唐月琴.芻議排球發球技術的發展趨勢[J].山西體育科技,2003,4 (1):18-19.
[4]網桂榮,劉家生.現代排球技戰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1997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