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宇 閆紅光 楊啟啟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賽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對2018年上海網球大師賽男子單打比賽中錦織圭和吳易昺的技戰術運用進行統計分析。從接發球階段,錦織圭的接發球能力明顯優于吳易昺,擊球進攻性和取得破發點能力很強;相持階段錦織圭的技戰術體系更為豐富,底線攻擊力強,尤其正手抽球得分能力突出,同時重視網前截擊技術的運用。
關鍵詞:吳易昺;錦織圭;技戰術;上海網球大師賽
一、前言
過對2018年上海網球大師賽上兩者技戰術的對比分析,找出吳易昺與錦織圭在技戰術中的差距與不足,從而對吳易昺的技戰術提高提供參考和幫助,同時也為我國男子網球選手的技戰術發展作出一些貢獻。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8年上海網球大師賽男子單打比賽中吳易昺和錦織圭運用的技戰術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瀏覽上海網球大師賽官網、ATP官網以及查找和比賽有關的資料書籍獲取相關資料。
2.比賽觀察法
反復觀看2018年上海網球大師賽吳易昺和錦織圭的比賽視頻并詳細記錄雙方對戰的技戰術運用情況。
3.數理統計法
通過統計學和Excel對視頻中提取的數據統計分析。
4.邏輯分析法
將整理后的資料和統計分析后的數據,運用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發球階段技戰術使用情況分析
通過研究得出,吳易昺一發的落點選擇主要集中在內角和外角能夠提高發球的進攻性。吳易昺一發發球方式的使用比例排序為上旋>側旋>平擊,最多的發球方式為上旋發球;二發落點總體情況為內角>外角>中路,落點分布比較均勻。二發發球方式的使用比例最多的發球方式為上旋發球,上旋發球落點后彈起較高、速度較快,吳易昺在發球中較多的使用上旋發球能夠很好的抑制對手攻擊,阻礙對手大角度的回球,從而降低對手回球質量,但吳易昺在二發發球方式的選擇上比較單一,缺少變化能使對手更容易總結發球規律。錦織圭發球角度分布的情況,一發落點區域方面總體情況:外角>內角>中路。錦織圭一發落點頻率最高的是外角,錦織圭各發球方式比例依次為:上旋>側旋>平擊;使用最多的發球方式為上旋發球,二發落點方面中路>外角>內角,而且發球方式選擇上也是以上旋發球為主。對錦織圭發球分析總結使用頻率最高的是上旋發球,一發落點變化較多,二發以發中路為主,中路的發球能夠起到偷襲對手的效果,但使用過多容易被對手抓住機會。
(二)接發球階段技戰術使用情況分析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第四拍技術運用中吳易昺使用正手擊球11次反手擊球13次切削球7次挑高球使用1次正反手使用頻次均衡,而錦織圭正手使用23次反手使用16次切削球使用4次挑高球使用1次,正手使用次數明顯多于反手,說明錦織圭在第四拍擊球方式選擇上優先選擇正手擊球利用正手擊球給自己建立優勢。線路選擇上吳易昺第四拍回斜線次數最多占第三拍回球總數的59.38%,直線和斜線分別為15.63%和25.00%,回擊斜線次數最多說明吳易昺第四拍回球進攻意識不強以反手回斜線防守為主;錦織圭在第四拍回球線路選擇上回擊直線23次回擊中路和斜線分別為16次和4次,回擊直線次數占總次數的52.27%,壓縮對手回球時間,很好的調動了對手,為相持階段打下了好的基礎。
(三)相持階段技戰術使用情況分析
通過分析得出吳易昺在相持階段使用各項技術的具體情況。從中得知,吳易昺相持階段各項技術運用由高到低排列順序:反手(64)>正手(48)>切削(16)>截擊(2)>高壓球、放小球、挑高球(各1次)。在相持階段初期和后期各技術運用情況遵從以上規律,但在相持階段中期吳易昺正手使用頻率要高于反手。錦織圭相持階段各項技術運用由高到低排列順序:正手(59)>反手(46)>切削(11)>截擊(7)>高壓球(2)>挑高球(1)。可見正反手技術是錦織圭在相持階段主要攻擊手段。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發球階段,本場比賽錦織圭強于吳易昺。
2.接發球階段,錦織圭的接發球能力要強于吳易昺。
3.相持階段錦織圭的技術的穩定性和全面性要優于吳易昺,通過不斷的調動對手取得場上的主動壓制對手的弱項,尤其在比賽后期錦織圭表現很強勢通過多次上網壓制對手取得主動。而吳易昺相持階段反手受到對手的壓制,能力發揮受到制約,擊球進攻性和穩定性略差。
(二)建議
1.發球階段除了要追求發球速度還要加強在發球中力量、旋轉、角度的結合運用。
2.接發球階段不僅要訓練接發的能力和意識,而且要對接發球的路線和落點進控制。
3.在相持階段,要有主動出擊的意識應該多調動對手并采取底線和網前相結合的戰術來打亂對手的擊球節奏。
參考文獻:
[1]李松璞.日本選手錦織圭網球比賽技戰術風格對我國男子選手的啟示[D].鄭州大學,2016.
[2]王飛雄,路蓬濤.2014年美網錦織圭與西里奇的技術對比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5,34(02):31-33.
[3]劉曉虎,董眾鳴,莫曉勇,王裕斐.2014ATP年終總決賽錦織圭與對手技術對比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1):229+231.
作者簡介:楊高宇(1994-),男,漢族,山西晉中人,沈陽體育學院2017級體育教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網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