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醫藥體系的深化改革,內部控制管理逐漸成為醫藥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有效地降低和防范企業風險,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醫藥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本文主要對醫藥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關鍵詞:醫藥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近幾年,國家為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和醫藥行業無序發展問題,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對制藥行業的監督管理,明顯加快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步伐。國家對醫藥行業先后出臺了新版“GMP”認證、“藥品一致性評價”“4+7”集中帶量采購等各種政策,使得醫藥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高額利潤時代已不復存在了,醫藥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就需要轉變升級,就需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向高質量產品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一、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概念及重要性
企業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參與,通過建立和實施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最終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通過系統的高質量的內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目前,國家對醫藥行業改革不斷深化,醫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醫藥企業要想轉變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就要高質量的實施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從而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
二、醫藥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管理組織架構不合理
醫藥企業應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股東(大)會決議和企業章程,結合著企業實際情況,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內部各層級機構設置、職責權限、人員編制、工作要求。目前很多醫藥企業,只重視市場銷售,不重視內部控制管理, 設置的組織架構不合理,使得治理結構形同虛設,重大事項缺乏科學決策,給企業經營帶來風險。另外,很多醫藥企業內部機構設計地不合理,導致機構設置重疊,職能交叉,工作相互推諉扯皮、運行效率低下。崗位設置方面,沒有將不相容職務相分離,使得內控失效。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完善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和降低企業管理風險的基礎。目前,有些醫藥企業雖然制定了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制定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往往碎片化,存在著漏項,沒有根據業務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更新,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沒有覆蓋企業所有業務和事項,沒有實現全過程、全員性控制,存在內部控制空白點。另外,有些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嚴謹、不細化,線條較粗、隨意性較大,涉及財務風險的指標不具體化,這樣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三)風險評估機制薄弱
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著諸多不確定風險,部分醫藥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沒有獨立的風險評估部門負責企業的風險識別、分析、評估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企業只是根據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管理者的風險偏好對風險識別、風險管理、風險分析等,此種方式比較粗獷,未對風險進行專業、細致、全面、定量、定性的分析,因此就會導致企業不能合理規避和有效應對風險的發生。如新產品研發、對其他企業的兼并或收購、重大投資等,若不事先進行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重大風險。
(四)企業內部信息與溝通不暢通
及時有效地收集和傳遞內部控制信息,是企業做好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醫藥企業,不重視內部信息管理,沒有建立信息收集和傳遞系統,只是通過不定期的會議傳遞一些信息,使得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及時傳遞給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影響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開展。另外,許多醫藥企業還存在著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企業沒有設置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溝通平臺,使得相關信息在企業內部各管理層級之間、各業務環節之間、企業與外部相關部門之間不能有效傳達與溝通,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
(五)內部監督不到位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于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內部監督包括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許多醫藥企業缺少監管機制,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缺乏獨立性,不能充分發揮監督的職能。另外,有些醫藥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內審機構或內部監督部門,沒有對內控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管理出現的漏洞,長此以往,沒有監督的內部控制管理,逐漸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失去防范風險的作用。
三、醫藥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改善對策
(一)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組織架構
醫藥企業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組織架構,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權限、任職條件、議事規則、工作程序等,要將企業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分離,形成相互制衡的體系。企業“三重一大”的事項,必須實行集體決策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團決策意見。企業應當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要求,設置科學合理的職能崗位。企業應當制定組織架構圖、業務流程圖、崗位說明書、權限指引等內部管理制度和相關文件,對發生變化的及時進行更新,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傳遞給企業員工,使企業員工能及時了解和掌握組織架構設計及權責分配情況,正確履行職責。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礎。醫藥企業要對公司各項業務逐一梳理,分析各項業務的風險點,針對風險點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要形成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不能留有空白點。同時,醫藥企業制定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時,一定要科學、嚴謹、細化,涉及財務風險指標時一定要具體化,不能籠統模糊。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了,各項內部控制管理也就有據可依,企業管理效益就會越發突出。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醫藥產業改革的加速,醫藥企業面臨著諸多風險,如何準確地評估風險,需要企業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法制意識較強、職業素養較高的風險評估團隊,同時要對風險評估標準、方法、依據、流程等做出詳細規定,企業重大事項都要經過科學的風險評估,篩選出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將更多的不確定性轉化為機會,改變只靠企業“一把手”評估風險的落后局面。如醫藥企業新藥的研發,前期需要經過實驗室研究、一期臨床、二期臨床、工藝驗證、國家審批等諸多環節,耗用時間長、投入經費高,經濟效益需要經若干年后才能逐步顯現,所以,醫藥企業在確定新產品研發前,必須做好市場調查,搜集相關信息,測算相關數據,做好風險評估工作,若盲目研發,不進行風險評估,很可能會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風險。
(四)設置現代化的信息管理平臺,保證信息傳遞與交流暢通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醫藥企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構建科學的內部報告網絡體系,指定專人負責內部報告工作,重要信息能及時上報到高級管理人員。如醫藥企業可以設置政策研究室,每日負責收集、分析、整理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市場環境、國家政策變化、醫藥產業動態等相關信息,上報到企業內部相關層級領導,使領導能及時掌握最前沿信息,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策略。另外,醫藥企業還要根據發展戰略、風險控制和業績考核要求,科學規范不同次級內部報告的指標體系,將公司相關信息及時傳遞到相應級別的管理層級和全體員工,保證信息及時與暢通。
(五)強化內部監督,保證內部控制執行到位
醫藥企業應當設置內部監督部門,通過日常監督,檢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是否存在缺陷,內部控制管理是否執行到位。重點關注“三重一大”事項是否經過集體決策、不相容崗位是否進行相互分離、各職能部門是否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各業務是否按照規定流程辦理、是否存在營私舞弊、違法違規行為等。企業對內部監督發現的缺陷,要及時糾正、改進,對發現的違法違規事項、制度執行不到位情況,除了按照企業制度進行處罰外,還需要通過公司信息平臺進行通報批評,警示其他員工,督促企業員工自覺遵守公司內控管理制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管理在醫藥企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醫藥企業要合理設置組織架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風險評估水平、加強信息傳遞與溝通、強化內部監督,使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逐步規范化、科學化,真正起到防范風險的作用,為企業的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亞菊 醫藥行業內控制度漏洞識別與財務管理應對 [J]管理觀察,2018(08):166-168.
作者簡介:
徐秀珍,迪沙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