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茹 牛媛 邢玥 杜榮榮 劉運良
摘要:本文首先對旅游保險國內外發展的現狀和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其次從旅游天氣保險的需求以及可行性進行了分析,通過SWOT分析海南省發展旅游天氣保險的特征,并對旅游天氣險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旅游天氣險;海南;SWOT
本文受到2018年海南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3892045),三亞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SYSK2018-20)資助。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旅游的行列中,為旅游目的地帶來了經濟收入,各個地方政府均非常重視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在旅游經濟火熱的背后,各個保險公司也相繼推出旅行意外險,為游客送去一份實在的保障,使游客放心地去旅游。但在旅游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天氣問題,比如登華山,想看日出,但等了一晚上發現第二天是陰天,旅游享受明顯會受影響。基于旅游感覺會受目的地天氣顯著影響,而天氣又是無法控制的,本文試著從旅游天氣保險方面進行探討,為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天氣問題試圖找到一份保障。
二、 旅游天氣險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氣候保險作為一種現代金融工具,具有一定分散風險的功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受影響居民們的經濟損失和人身損害,在應對氣候災害中有著至關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國,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巨大自然災害保險制度、自然災害保險制度的構建和完善,并沒有很充分的考慮氣候災害保險的特殊性,將其從多種多樣的自然災害形式中剝離出來進行研究分析。另外,在實踐層面,我國針對氣候風險的災害保險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對氣候災害保險這一運用市場化手段來緩解氣候災害影響的保險險種進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旅游保險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的因素
1、旅游類保險起步晚,并且滯后于旅游業的發展。
旅游類保險同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一樣,隨著改革開放以后才開始興起,保險公司才開始有旅游保險類業務,但其主要面向的主要對象是住宿游客和出國人員。隨著市場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旅游活動的興起,旅游保險遠遠滯后于市場需求,這成為旅游保險市場的一大問題,如何解決不同需求,比如自駕游、自由行的旅游保險需求,成為目前市場最迫切的問題。一方面由于這類保險面向人群較小,另一方面與之相關的政策不明朗,監管機制不健全,使得此類旅游保險在市場中發展很難。
2、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不強
居民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旅游作為休閑娛樂的方法,享受旅游帶來的樂趣,使得旅游活動在近些年越來越熱。但旅游活動具有短期性且頻繁,游客往往忽略其活動中存在風險,常常抱著僥幸心理,忽略保險的重要性。這也使得旅游類保險成為保險公司的“雞肋”。由此可見,對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天氣問題,對天氣保險的需求就更不會有保險公司引起重視。目前,各地方的行政管理部門對旅游企業投保也漠不關心,往往更關于于本地區旅游的經濟效益,對旅行社投保“放水”。
3、旅游保險制度完善度低
在旅游保險的賠付方面,涉及到賠付時,最高賠償額僅有20萬元,遠低于國外保險公司賠付的金融。另外,旅行社方面,對游客的保險補償金僅有3萬元,國內外游客最高才能賠付10萬元和30萬元,這與現行的收入不匹配,使得游客更多的選擇不買。另一方面,對海外游客來說,其買保險的功能并未實現其緊急補償的功能。
4、旅游保險服務滯后。
(1)從保險品種的選擇上,關于天氣方面的保險險種非常少,涉及到的天氣保險也較少。比如,游客在履行過程中,僅有旅游救助保險、旅客意外傷害險、旅游人身意外傷害險、住宿游客人身保險等4個類型的保險可提供選擇。如果給游客一種關于旅游過程中天氣保險的選擇,游客會有更多的選擇。
(2)投保方式表現不太科學。
旅游保險已經包括了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兩個面的內容。我國保險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同一保險人不得兼營財產保險業務和人身保險業務。如果加入天氣保險,大眾選擇的范圍會增大,則會選擇更高保額的那個部分。而如今這種分業經營的情況下,自由行者購買旅游保險或者天氣保險,必須向兩家保險公司投保,費時又費力,無疑抑制了保險的需求。
(3)銷售服務不夠。
目前保險投保的方式包括旅行社代理、機票點代售、網上投保三種,代售的網點還不多,此外,本身意外保險在大眾面前有時就是可有可無,所以天氣保險是否能被大眾接受成為第一大難題。另外保險公司考慮到成本問題,也會忽視天氣的重要性。
(4)現有技術無法及時跟進自由行游客的風險。
通常情況下,旅游保險是旅行社團體投保,保險公司可通過簡單的承保方式就可以為大量具有相類似風險因素的人群提供保障。而自由行者相對缺乏對特定景區天氣狀況的了解,加之自由行的游客在生存技能以及行經驗的差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為保險公司選擇承保對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旅行者異地發生危險,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技術也具有一定挑戰。
(5)旅行社缺乏積極性,銷售受到限制
旅行社一方面為游客提供旅行服務安排,另外一方面旅行社也要面臨盈利的問題。作為旅游天氣險銷售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旅行社更關系自己的利益問題,對于相關保險的介紹方面,這并非其主要業務,如果推銷此類保險還沒有利益,有的時候甚至被認為是其綁架銷售等,成為他們推銷的一種負擔。由于旅游監管部門沒有相應的制約機制,有的旅行社則會為了降低報價而削減保險費用,或者不足額為旅游者投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者對旅游保險的信任程度。
(6)格式合同還待規范
合同作為雙方約定權利和義務的重要做成部分,是雙方對自己權利實行的保障。通常情況下,雙方對簽訂的合同都會仔細斟酌,但當合同或條款中存在模糊或者不清時,需要告知對方。同樣,在保險合同中,保險公司有義務告知客戶合同所涉及的各項內容。
(二)國外旅游天氣保險業的發展
1、日本——賞櫻花 日本“櫻花險”
日本人對櫻花的喜愛由來已久,每當春天櫻花盛開時,賞櫻花是日本人必不可少的節目。因此為了給賞櫻花上一個保險,日本的保險業為此專門設置了相應的“櫻花險”。在每年的櫻花盛開之前,保險公司會邀請氣象專家和搜集氣象資料,預測櫻花開放期,保險公司把個地方的櫻花盛開預測提供給客戶,如果客戶在保險公司的預測日期內無法欣賞櫻花,那么保險公司會進行賠付,賠付的金額依據預測的偏差進行賠付。“櫻花險”也是利用氣候變化在保險方面的創新,櫻花險的推出也與日本保險業的發達相匹配。
2、美國——觀光天氣保險
大衛·弗萊德是全球第一家氣象保險公司的創始人,其首創“天氣賬單”產品。大衛的公司通過把電子商務網站和復雜的天氣預報分析系統整合起來,推出了各種天氣信息的金融衍生產品,通過開發各種需求的產品,銷售給對天氣有需求的公司和個人。其工作原理是客戶通過谷歌地圖選擇一種天氣狀況,然后根據客戶需求的天氣狀況,設置相應的天氣指標,選擇對應的產品,天氣賬單會根據模型進行計算價格,客戶相應的進行支付,最終實現客戶對天氣風險的對沖。 “天氣賬單”首先在極短時間內給出客戶指定區域的天氣預報,同樣也可以給出本區域30年內的氣象數據。客戶通過“天氣賬單”網站購買到自己需求的天氣保險。
三、旅游天氣險的需求情況
(一) 前景分析
目前,不論國內還是國外,保險公司都非常多,保險項目也非常多,旅游險也有,但是只是針對人身安全意外險,并沒有針對游客旅游因天氣原因沒法進行的險種。
1、從行業來看,保險公司開創多年,有旅游險種,但是不完善。而旅游天氣險,可以更好地保障游客利益。
2、從市場競爭來看:同樣是旅游險,人身意外的可能性要小于天氣變化,游客肯定會選擇一個概率比較大的險種。
(二) 市場需求分析
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保險賬單是1384年在佛羅倫地區產生的,保單承保的范圍是貨物與船員的意外事故。而被承保的就是船員的切身利益。游客去旅行,如若碰上天氣問題導致不能游玩,就是切身利益受損,因為他(她)是花錢去放松,去享受等,不是為了大老遠跑去住酒店。我們通過下方的圖表,可以明確認識到旅游人數逐年上升,需要有人來為他們的旅途做些實際的保障,而不是每個保險公司都有的人身意外保險。
(三)數據分析
本文就旅游天氣險相關的需求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問卷星的電子調查問卷,由于環境限制,調查樣本為200人,調查對象多數為在校大學生,調出數據如下。
對于調查對象是否遇到過因天氣原因而導致原有旅行計劃取消的情況,60%的對象偶爾有,經常碰到有14%,從未有的僅占26%。由此可見,多數人都遇見過因天氣原因而取消行程的狀況。對于是否希望保險公司推出相關旅游天氣方面的天氣保險問題,84%的人希望推出,對于是否購買的問題中,56%的調查對象都會購買。
因此我們認為旅游天氣險存在市場。
四、海南發展旅游天氣險的SWOT分析
中國市場調研在線網發布的中國旅游保險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和對開放的進行,保險業在這些年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具體體現在:一是為滿足各種客戶的保險需求,保險產品體系逐漸健全,保險種類不斷豐富,小群體的保險需求也在穩步推行中;二是旅游保險市場份額和結構發生變化,比如,現在對外資保險的顯著逐步解除,市場作用在逐漸起到資源自由配置的功能;三是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推動,旅游保險營銷方式不斷的改進和變化,線上線下各種保險業務在穩步進行。有了旅游保險的蓬勃發展,旅游天氣保險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壯大和發展,給旅游天氣保險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會,旅游天氣保險作為旅游保險是新型的保險,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發展市場也非常巨大,蘊含著極大的發展潛力。有了旅游天氣保險,外出旅游的人就不會因為天氣原因而使旅途悶悶不樂,旅游天氣保險很大程度上為游客們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和云智能時代,對數據的充分利用,最大化地發揮數據開發資料的作用。另外,云智能的發展,計算機人工智能在逐漸自我學習,回味客戶提供更多的智能服務。大數據和云智能在旅游天氣險的大數據分析中得出有效的信息,對這些提取出的數據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概括,這為旅游天氣險的險費厘定和理賠進行獲得技術支持。游客們在買了旅游天氣保險后,可以放心的享受自己的旅程。
(一)優勢:海南位于中國最南端,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造成了海南省旅游經濟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天氣多變,往往突然天氣變化降雨,另外游客多屬于高端消費人群,人均花費遠高于其他旅游城市,這類人群比較注重旅游舒適度,對天氣更加敏感。因此我們推出了海南省旅游天氣保險,取消游客的后顧之憂,在旅游行程中遇到大暴雨,高溫暴曬,可以收到相對應的理賠金額。
(二)劣勢:天氣保險和其他保險比起來有一點不同的是,天氣風險指數比較難以捉摸和監測,天氣氣候難以預測性以及極端天氣的突發性,這是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一大難點。數據搜集和分析難度比較大,國際上也沒有領先的金融機構。
(三)機會:海南省自貿區的免稅政策,離岸金融,三亞市金融中心的建設相一致。離島免稅政策的放寬,促進了海南省的旅游和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四)威脅:我們這類天氣保險產品可代替性強,易于復制。天氣數據分析很難,其他保險公司也可以復制推行。
總的來說,海南省發展旅游天氣保險值得推行,風險和利益并存。
五、海南發展旅游天氣險的建議
雖然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是新時代流向的必然結果,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阻礙。
(一)充分利用政策優勢
對海南省來說,自貿區、全省特區的建設為海南設立了政策先行優勢,但目前沒有相應的法規出臺,需要政府層面給予政策支持。可采用地方試點,先從氣候變化比較頻繁的景區開始。
(二)信息的安全性難以保證
互聯網發展至今,為人民提供了方便,但其也給人民提供了各種擔憂,比如信息泄露,大數據殺熟等事件,因此對于客戶信息安全性的管理技術有待加強。此外,新產品的推出,往往因為系統考慮問題不全,往往有一些投機者利用漏洞獲取利潤。因此在設計相應天氣保險產品時,應提供數據的真實性,健全系統,防止數據被篡改和操作,影響到互聯網或保險公司的管理和運營。
(三)客戶對互聯網銷售模式缺乏一定程度的信任
移動互聯網發展之間,由于其便捷性,使得更多的客戶通過互聯網了解保險公司的產品介紹,但互聯網對產品的介紹往往存在不真實的感覺。因此對于產品的銷售,可從現在的各類自媒體軟件入手,增加該保險的出鏡率,也可先從高消費人群先下手,從各大平臺的旅游博主開始,或者與各大知名航空公司合作,可在線上選擇性購買,這樣可更快進入大眾市場。線下的方式則可從知名度較高的風景區開始投入,以此來提高信任度。
(四)后期的賠付難以跟進
互聯網保險發展到現在,各大保險公司均建立的相應互聯網服務途徑,網絡售后服務也應逐步建立,可與各類天氣軟件配合,提高所在地區的天氣變化準確率。通過各種導航定位系統來判定后期理賠情況。與各個地區政府合作,要求上傳實時天氣狀況。
(五)復合型人才匱乏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增長,原因在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開發和設計,需要互聯網知識和金融雙重知識,而這正是目前阻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的主要問題。解決此類問題可以在保險類專業中開設天氣保險這一二級專業,針對某些地區培養專業人才,提供實踐地點。在大數據專業科目中,開設天氣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專業。另外,互聯網銷售人員也要掌握技術和保險方面的專業知識。
作者簡介:
王倩茹,三亞學院財經學院;
牛媛,三亞學院財經學院;
邢玥,三亞學院財經學院;
杜榮榮,三亞學院財經學院;
劉運良,三亞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