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政府購買服務的基本內容進行概述,從公共性、公開性、多樣性三個方面,對政府購買服務特征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政府購買服務的運作與效率評估建議。
關鍵詞:政府購買服務;運作;效率評估
從政府購買服務角度來說,也就是指政府部門通過采取治理方式,在優化政府職能的同時,提高政府公共資源分配效率和水平,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質量,更好滿足群眾公共服務要求,在釋放社會活力的同時,對推動公共服務穩定發展有著現實性意義。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開始朝著人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均衡發展方向邁進,這給公共服務提出更高標準。為了更好滿足人們美好生活要求,需要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優化公共服務模式,在社會力量帶動下,構建多元化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便于給人們提供更專業的公共服務。
一、政府購買服務的基本概述
政府購買服務主要指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以及政府國民經濟政府部門為了行使自身服務職責,向社會各個服務機構支付相關費用,以采購或者契約方式提供由政府部門界定類型和品質的公共服務,是一種政府出資,定向采購、契約管理的一種公共服務供給形式。從政府購買服務自身角度來看,作為政府職責轉變形式,不但能夠降低政府職能部門工作壓力,同時也能讓服務機構利用承辦項目展現自身優勢。與此同時,通過開展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能夠讓對應服務項目更加專業化和標準化。
二、政府購買服務特征分析
(一)公共性
通常情況下,政府購買服務主體主要以行政部門或者具備行政職責的部門為主,這些部門自身具備行使對等權限的權力,這種權力需要根據人們主權要求綜合思考,這是因為人民是國家的真正主人,人民意愿和利益形成了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這也決定著政府部門在行使政府購買服務權限過程中,應該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并非服務某一群體。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意義在于,更好滿足社會群眾需求,特別是對于社會弱勢群體,應對其基本生存進行思考,為人民服務。
(二)公開性
公共財政來源于國民稅收,這也導致財政資金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以謀求公共福利為核心,政府部門需要充分展現出財政資金應用途徑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所以,政府部門在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時,應該將實際情況在政府采購平臺中及時公布,保證政府購買服務信息的透明性和公開性。除此之外,在政府購買服務過程中,公開性標準展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作為服務承接方的社會組織機構,應定期開展信息公布工作,組織能力、資質及服務情況等信息都要向群眾公布,只有這樣,才能讓政府部門和群眾對其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其次,政府部門應落實好采購信息公布工作,便于接受社會監管,防止各種違規違法現象出現。
(三)多樣性
因為每個公共服務種類和規模有所不同,所以在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時,工作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政府部門在選擇服務購買方式過程中,需要結合購買項目內容、資金數量決定采購方式。合同外包、政府支持等作為購買公共服務的主要形式。其中,合同外包作為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政府部門把行政事務性工作采用簽署合同方式外包給社會組織機構,社會組織機構從而成為服務項目生產者,政府作為服務提供者及管理者。但是政府職責不會因為服務外包而把職責也進行“外包”處理。反之,政府部門也要承擔更多職責。
三、政府購買服務的運作與效率評估建議
(一)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效率評價指標
1、政府投入指標
在政府投入指標設定中,主要包含了四方面。首先,政府部門在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活動時,需要投放大量人力資源,具體投放人力資源數量,應該結合人力資源投放量、人力資源應用率等進行設計。其次,政府部門定期對服務投資資金情況進行預測,可以根據投放資金數量、投放資金比例及投資資金應用情況進行設計。再次,政府部門在服務中投放的基礎設施數量,可以從基礎設施規模、投放比例及投放設備應用情況進行設計。最后,政府部門政務信息化水平。因為隨著信息時代來臨,信息傳遞方式增加,傳播范疇擴充,政府政務信息化水平成為績效評估的重要因素。在給政府政務信息化水平評估過程中,可以從政府政務信息化覆蓋面、政府政務信息化應用率和政府政務信息化準確率等方面入手。
2、服務供給機構投入指標
首先,服務機構人員結構專業化水平。作為正處于謀求發展階段的社會機構,人員結構是否規范合理將直接影響其今后發展,也就是是否可以給服務主體提供專業的服務。具體來說,包含了服務機構人員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情況、各個人員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其次,服務機構承辦服務項目初期啟動資金數量。是否具備充足的啟動資金用于政府購買服務活動順利開展,具體包含啟動資金投放量、啟動資金應用效率、初期硬件設備投放等。這些都給機構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提供條件。最后,服務機構社會認可度。針對服務機構承辦政府購買服務相聚之前的各項經營活動,不管是政府,還是服務群眾,對社會組織有一定的認可度,該認可度包含了社會組織服務水平、運營能力等,其直接影響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最終效果和發展前景。所以,在制定績效考核指標過程中,需要從社會組織承辦項目之前的信譽情況、專業程度和綜合能力等方面思考。
(二)引入綜合評估機制
要想確保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順利進行,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服務評估機制。所以,建立公眾、政府部門及第三方機構一同協調的管理模式,可以真實展現出政府購買服務運行效果。但是在這種綜合評估機制中,應該把重心放置在群眾上,重點做好群眾服務滿意度調查工作,讓綜合評價更具專業化和標準化。并且,政府部門需要選擇具有一定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參與到評估活動中,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專業作用。另外,政府部門應給予評價管理高度注重,評估機構在提出改進建議后,應把評價結果和修改意見反饋給服務購買者及服務承接者,將評估結果當作今后年度預算規劃的參考依據。
(三)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平臺
受到傳統中央集權模式影響,我國公眾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政府行為監管上,職責意識不足。對此,政府部門應該強化群眾在政治項目中的主體意識,提高群眾權益意識和政治歸屬感。其次,各個社會監督管理主體需要形成統一的監管網絡,公共利益的維護僅憑公民個人是不能實現的,系統網絡監管模式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各項監管工作的落實,需要在政府公開購買信息的情況下實現,所以,財政部門需要定期公布采購信息,并要求各個部門嚴格落實,把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及時公布到指定平臺中,便于接受社會監管。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政府職能的變化,政府購買服務覆蓋范疇逐漸擴充,而群眾對政府采購服務效率評價需求逐漸增加,所以,應結合政府購買服務情況,做好政府購買服務評價工作,完善相關評價體系,從而提升政府購買服務運行效率,給后續政府購買服務深入改革和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曉克.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風險性問題探究[J/OL].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0):41+37.
[2]李宏敏.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問題探析——以內蒙古為例[J/OL].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0):124-126.
[3]楊鵬.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績效考核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161.
[4]劉志輝,楊書文.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公共性論綱[J].理論月刊,2019(10):116-123.
作者簡介:
郭麗輝,石家莊市欒城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