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國家加強了對中小企業IPO過程的管控,企業在上市的過程中需要接受證監會對其財務的審核。當企業出現重大財務問題時容易被否決IPO,因此企業在IPO上市過程中要聘請外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審查公司的財務管理現狀,對重大的財務問題企業要通過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解決問題。文章著重對中小企業IPO上市過程中產生的財務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并提出若干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IPO;財務問題
一、引言
國內部分中小企業要通過IPO的形式到資本市場募集企業發展資金,國內當前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等板塊市場,國家也出臺了《證券法》,對上市的企業財務狀況提出嚴格的要求。上市企業財務管理狀況必須符合《證券法》所規定的標準,其規定國內任何企業單位和個人沒有經過核準不得在市場上公開債券。因而只有通過IPO才能在資本市場獲得一定的融資以及發行股票。
二、財務處理問題
(一)財務不規范
國內部分中小企業在IPO過程中由于自身的財務問題比較突出,不能滿足國家所制定的上市財務標準。因而企業整個上市過程充滿較大的風險,在上市后企業需要定期向社會公眾公布自身的財務報表,財務的經營行為也要接受證券監督機構和社會投資者的監督。上市公司能否保持企業規范的運營成為其上市獲得融資的基本條件,當前國內的中小企業在IPO前就要規范財務工作中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報表,符合國家所出臺的會計準則。并按照國家的要求開展賬務處理,尤其要結合國家對上市公司賬務處理的具體要求,開展財務工作的梳理。
(二)資產減值不準確
當即將上市的中小企業要將自身的資產減值工作進行系統分析,但是國內部分中小企業未能將其真實的資產價值反映到財務報表中,導致公司的資產縮水。往往企業故意抬高自身的無形資產和部分固定資產,在資產評估時過高評估資產價值,導致企業中的資產數據不夠真實,進而也會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企業投資者提供虛假的財務信息,嚴重擾亂國內的證券市場。而資產減值主要是當前資產的實際價值低于原記賬時對資產的評估價值,財務工作者對資產減值工作的處理主要包含對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以及對于公司內部部分存貨減值。此外,財務工作人員還要對公司內部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開展減值準備工作。
在開展資產減值工作時,企業財務人員不注重對資產的減持工作進行系統的評估分析。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對資產估值不準確,導致資產減持不能真實的體現出資產的實際價值。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在出具財務報表時虛增當期的經營利潤,在企業IPO過程中證券監督委員會重點對上市公司的財務以及資產狀況進行重點分析和審核,保證公司的資產價值與實際的狀況符合財務。審核人員重點關注企業的資產減值能否科學的體現出公司的資產價值,以及重點分析即將上市公司是否虛增資產[1]。
(三)收入費用處理不當
部分中小企業在確定收入的方法上不能真實反映當前公司的實際收入狀況。部分中小企業通過應用跨期的收入確認方法開展公司的收入核算工作,這樣就容易產生平滑業績的問題。企業要保證使用的收入費用核算方法符合證券監督委員會所制定的財務管理規定,在部分建設施工企業中發包方未能有效的確認第三方的驗收證明,產生收入費用處理不當問題。在企業對研發工作的費用處理上部分企業降低公司的納稅,提高研發費用的比例。因而企業只有使用正確的收入費用核算方法才能保證企業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進而順利通過IPO審核[2]。
三、應對策略
(一)科學評估公司財務指標
國內許多公司在IPO過程中因為財務指標不達標以及公司內部財務管理問題被拒絕。多數未能成功上市的企業都是由于企業財務人員沒有充分的考慮上市公司所要求的財務指標問題,也未能在上市前做好充分的財務策劃工作,導致最終的IPO無法被證監會順利通過。當前國內要求企業在IPO上市發行股票時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能超過70%,但是企業較低的資產負債率會被認為企業經營管理比較保守謹慎,因而在上市后也不能實現公司市場市值的快速增長,公司的吸引力不足。同時,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速動比率都會對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管理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這些財務指標均為上市公司在IPO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關注點。企業在籌劃上市前就要組織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充分分析評估企業當前的財務指標是否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通過擴大公司的產能適當地使用銀行貸款,將公司內部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此外,公司的財務人員也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的回收,通過使用合理的經營策略,促進公司內部存貨的周轉。在部分公司IPO中通過使用一定的會計政策對公司內部的財務進行包裝。例如,公司可以對某類業務使用特定的會計結算方式,將公司不理想的財務指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例如,公司可以使用收入費用的跨期調整機制,也可以應用成本核算方式,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企業內部經營管理體制和會計核算方式的不規范,也會導致公司的財務指標無法滿足上市公司的要求。公司要深入研究國家所制定的上市公司財務法規和相關標準,及時調整公司內部的業務結算方式。在開展資產包裝過程中財務包裝程度必須控制在國家出臺的會計準則范圍內,不能濫用會計政策,進而導致財務報表弄虛作假[3]。
(二)完善法律手續
在中小企業上市的進程中由于部分企業內部的無形資產占有較大的比例,當前國家出臺的上市管理規定將無形資產占比的限制范圍取消。但是對于國內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嚴格的審核無形資產以及評估價值,仍然是上市進程中的重點工作。在當前國家新出臺的新會計準則背景下,企業可以對已經開發的產品項目開展研發費用的資本化,這規定將企業已經投入研發的部分項目也可以納入到公司的資產報表中,進而合理的評估企業資產價值。此外,研發費用資本化也成為部分公司上市合理的控制利潤、優化財務報表的一個重要管理工具。
(三)規范公司的財務工作
公司在上市前需要嚴格按照國家出臺的上市公司財務管理辦法對公司內部的財務工作進行系統的梳理,保證財務工作的合規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較弱,沒有應用現代化財務管理體系,進而導致部分企業使用違規的方法逃避納稅,容易給公司在IPO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稅收風險,進而受到國家稅務行政部門的處罰。因此,中小企業在開展IPO過程中要對公司內部不合規的財務流程、財務制度進行優化,及時調整財務工作,避免因為財務不規范而影響企業的上市。在中小企業上市準備階段就應該對公司內部避稅的違規問題進行科學的整治,及時繳納稅收款項以及改變公司的稅收管理政策,從而提高稅務管理的合規性。同時,企業的人事部門還要給會計人員制定落實財務工作的考核機制,以及設計財務知識學習的考核指標,并將員工的考核結果納入到其薪酬發放、年度獎金發放以及職位晉升等工作中,進而提高會計人員對上市過程中財務規范工作推進的重視。對于公司內部積極推動財務規范工作知識的員工,并且高效的落實公司所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流程的員工,企業的人事部門要給予其一定的物質獎勵,可以適當地提高其年度獎金發放的比例 [4]。
四、結束語
企業上市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講,上市對企業公司未來的經營有重大的影響。通過IPO可以為公司獲得大量發展資金,也有利于企業實現快速的發展。因而企業需要通過在IPO前期對公司內部財務工作進行系統的梳理,盡量減少公司內部財務不合規問題。同時,公司的財務人員學習先進的現代財務管理理念和方法,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提高公司內部財務管控工作的效率,為公司未來的上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小軍.淺析毛利率的IPO財務關注點及對策[J].當代會計,2017(05):35-36.
[2]吳美花.淺談擬上市企業財務準備中的常見問題及操作指引[J].經貿實踐,2018(06):269-270.
[3]郝洪玉.IPO融資動機誤區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8):175-176.
[4]周芬芬.IPO企業財務審查要點分析[J].財會學習,2017(21):44+46.
作者簡介:
郭嘉欣,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