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勇 韓俊杰 楊宇鵬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資本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越來越多投資者將人才看成最重要的資源,這種觀點已經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認可。投入人力資源,使之成為人力資本,這種做法已經不局限于專家學者的書面研究中,而是已經體現在政府部門的政策取向上。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一轉變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在本文中,正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人力資本;人力資源;概念與范疇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市場主體數量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要想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離不開技術、創新、管理等,歸根結底,需要的是人才。企業在爭奪人才的過程中,并不能單純追求數量,還要考慮到如何將人力資源真正轉化成人力資本,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實現產業化發展。
一、概念與界定
(一)人力資源的概念與界定
對人力資源的研究,理論界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然而,至今為止,對人力資源這一概念,不同學者存在差異化認識,相互之間并沒有統一意見。伊凡·伯格(Ivan Berg)認為人力資源就是人類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人們在工作過程中運用了這些知識和技能,為企業帶來了產出。雷西斯·列科(Rensis Lakere)則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人力資源并不能從單個人的角度來定義,而是應該站在企業層面,人力資源既包括生產力,也涉及到商譽。內貝爾·埃利斯(Nabil Elias)擴大了人力資源的外延,他認為對人力資源的定義不能局限于企業內部,有些資源雖然源于外部,但是只要可以為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企業產生價值,也可以劃歸到人力資源的范圍內。此外,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人力資源就是可以提供價值的人群,只要他們擁有勞動能力,都可以劃歸為人力資源的范疇。
從廣義上來說,只要具備勞動能力,或者可以通過開發、學習獲得勞動能力的人口,都可以稱為人力資源。按照這個定義,不論勞動者處于在職狀態,還是處于待業狀態,都屬于勞動人口。至于勞動者擁有怎樣的勞動能力,可以從事什么類型的工作,是復雜工作,還是簡單工作,并不在討論范圍內。按照這個定義,只有無法獲得勞動力和已經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口才不屬于人力資源。從狹義上說,人力資源包括可以從事簡單勞動的人口,他們的勞動能力源于實踐,而不是通過參加專門的培訓,或者接受正規的教育形成的。只要人們身體是健康的,長大成人之后,就自然而然會擁有勞動能力。這種類型的勞動人口沒有任何專長,從事的勞動也是最簡單的。也就是說,通過社會實踐自然形成勞動能力的人口被稱為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本,則是指接受過正規教育培訓形成的勞動能力。可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非常大。
(二)人力資本的概念與界定
在傳統的認知中,資本主要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提出打破了這一概念。人力資本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過教育投資實現。要想獲得人力資本,首先要擁有人力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投資,讓勞動力可以從事更為復雜的勞動,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技能,提升認知和思考能力。人力資本的屬性是雙重,一方面它屬于資本的一種表現形式,屬于非物質資本,另一方面,它又屬于復雜勞動力。人力資本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僅包括通過教育提升的勞動力技能,還涉及到智力水平的提升,同時涵蓋健康、道德品質等等,是一個綜合概念。這一特殊資本投入到生產中之后,可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基于人力資本這一概念,我們可以對復雜勞動有更加形象地認識,可以將其拆解成三個方面:首先是知識,是通過教育培訓獲得的;在接受教育培訓的過程中,勞動者還提升了人格品質;此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勞動者積累經驗,這對于勞動效率的提升也是有顯著作用的。在開展復雜勞動的過程中,勞動者不僅需要足夠的智能,還要體能,文化修養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企業投入人力資本,并不是一種消費,而是一種投資。通過這種投資,可以為企業帶來切實的利潤增長。
二、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區別
(一)內涵不同
人力資源的表現是勞動總人口數量,只要具備勞動能力,或者能夠形成勞動能力的人口都可以納入其中。對人力資源進行考察,主要是為了衡量一個社會在特定時間內創造財富的能力,這里的能力是社會自然形成的,不包括經過教育培訓獲得的能力。人力資本則是通過教育培訓形成的勞動能力。雖然人力資本也是用來反映特定時間內一個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是在原有自然形成能力的基礎上擴展而成的。這種能力包括諸多方面,除了基本的知識技能之外,還涉及到健康、人格等。
(二)屬性不同
人力資源屬于資源中的非物質資源,與它相對的是物質資源,它的價值體現在勞動力的有用性上。人力資本則從屬于資本,與它相對的是物質資本,它的價值體現在勞動力價值上。在對人力資源進行考察的時候,勞動力的有用性是沒有差別的,無須考慮勞動者可以從事哪種勞動。也就是說,它只能單純從數量上反映資源多少,勞動力資源的質量高低是無法分辨的,更談不上不同類型勞動力的付出與回報。人力資本則不同,它會將不同類型的勞動力進行區分,它不僅討論勞動力的總量,還討論其中的結構。
(三)形成方式不同
通常情況下,一國人口數量越多,意味著具備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越多,人力資源就越豐富。因為人力資源是社會自然形成的,并不需要教育、培訓投入。人力資本則不同,需要通過教育培訓,讓勞動人口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從事更為復雜的勞動。所以,一國的人力資本多少,與該國的人口數量并沒有直接關系,最關鍵的在于該國的教育水平。基于人力資源的角度,就是充分利用當下的勞動力資源,即勞動力的有用性,同時,注重挖掘現有人口資源下蘊藏的勞動力資源。基于人力資本的角度,則是基于現有勞動力資源,進行持續教育和培養,通過投資的方式,提高勞動力素質,使之具有更大價值。
(四)歸屬不同
從前述中可知,人力資源是自然形成的,屬于每個勞動者自己的資源,利用這種資源可以獲得相對應的收益,這種收益完全歸屬與個人勞動者,他們可以自由支配。人力資本并非自然形成,而是通過教育投資,讓勞動者接受專業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說,人力資本中,既包含了勞動者與生俱來的能力,還包括投資實現的價值增值。由于這種價值增值的源泉是投資,所以,勞動者在實現能力提升之后,其擁有的勞動力就不完全歸其本人,其中有一部分屬于投資者。由此可見,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在歸屬上存在一定差異。
三、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聯系
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存在諸多方面區別,兩者之間也存在緊密聯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兩者的載體是相同的,都是具備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兩者要想發揮作用,都需要勞動者這個載體。
第二,兩者都是稀缺的。人力資源是否稀缺與人口增長有直接關系。人力資本是否稀缺,關鍵在于社會是否重視教育,是否愿意投資人力資本。
第三,兩者都有能動性。這是兩者與物質資本最大的差別所在。兩者均屬于能力,這種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發揮,關鍵在于承載這種能力的人。所以,其中的主觀能動性十分關鍵。所以,在進行企業管理的時候,必須重視激勵,只有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發揮。
四、總結
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是對資本這一概念的拓展。人力資本要高于人力資源,如何將人力資源轉化成人力資本是當前重點研究的問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不是單純需要聚集人力資源,更關鍵的是如何形成人力資本,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如果在此方面可以處于領先地位,就會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
參考文獻:
[1]暴麗艷. 淺議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源之異同[J]. 經濟問題, 2004(08):14-15.
[2]王愛華. 淺談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的異同[J]. 中國電子商務, 2013(12):126.
[3]劉南. 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化過程的博弈分析[D]. 武漢理工大學, 2007.
[4]楊永林. 從人力資源到人力資本[J]. 改革先聲, 2001(07):43.
作者簡介:
王學勇,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
韓俊杰,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
楊宇鵬,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