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


中考浮力題靈活多變,綜合性強,同學們往往在這類題型上失分較多。下面通過剖析近年來中考典型錯例,幫助大家走出浮力題的誤區。
誤區一:混淆比較浮力大小的方法
例1(2019·遼寧·鞍山)甲、乙、丙、丁四個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實心球,在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丙、丁兩球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C. 甲、乙、丙三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D. 丁球沉入水底,所受浮力最小
錯解:C或D
解析:四個小球的體積相同,由圖可知,它們排開水的體積關系為V甲排 答案:B 點評:比較浮力大小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方法的選擇是解決該類型題的關鍵,注意利用控制變量法明確變量和不變量來選擇合理的方法。 誤區二:忽視問題情境而導致錯解 例2(2019·江西)“遠征號”潛水艇在南海執行任務,根據任務的要求,潛水艇需要在不同深度處懸浮,若海水密度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潛水艇排開海水的體積相等 B. 潛水艇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C. 潛水艇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D. 潛水艇所受的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 錯解:D 解析:由題意可知,潛水艇在不同深度處懸浮,處于浸沒狀態,排開水的體積與潛水艇的體積相等,則排開水的體積保持不變。同時,由于海水密度保持不變,根據 F浮 = ρ液V排g可知,潛水艇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由于潛水艇處于懸浮狀態,則潛水艇所受的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所以潛水艇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答案:B 點評:本題考查懸浮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運用,解題關鍵是明確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 誤區三:液面變化的決定因素不清導致錯解 例3 如圖2所示,水平桌面上一盛有水的容器中漂浮著一冰塊,冰塊熔化后,液面將( )。 A. 上升 B. 不變 C. 下降 D. 無法確定 錯解:A 解析:由于冰漂浮于水面上,所以F浮= ρ水gV排 = G冰①,又因為冰熔化成水后,其質量不變,重力不變,所以G水= ρ水gV水= G冰②,由①②得到:ρ水gV排= ρ水gV水,所以V排= V水,即:冰熔化為水的體積等于冰排開水的體積,所以水面高度不變。 答案:B 點評:對于形狀一定的容器,液體的量不變時,容器中的液面升降決定于V排 的變化。由公式V排=F浮/[ρ液]g可知:當[ρ液]一定時,V排和F浮的變化具有同時性、同向性,即F浮增大,V排也增大,F浮減小,V排也減小,F浮不變時,V排也不變。 誤區四:不能從“整體法”的角度分析問題導致錯解 例4(2019·湖南·郴州)A、B是兩個不溶于水的物塊,用一根細線連接在一起,先后以兩種不同方式放入同一個裝有水的燒杯中,處于如圖3甲、乙所示的靜止狀態。試判斷兩種情況下,燒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關系為( )。 A. h甲 C. h甲=h乙 D. 無法判斷 錯解:D 解析:把A、B當作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因為處于漂浮狀態,所以,甲圖物體受到的浮力:F甲=GA + GB;乙圖物體受到的浮力:F乙=GA + GB。因此,兩種情況下,F甲=F乙。根據F浮= ρ水gV排可知,排開水的體積也相同,h=[VS] = [V水+V排S],所以h甲=h乙。 答案:C 點評:將阿基米德原理F = ρgV和漂浮條件F = G聯合使用,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對于漂浮狀態下的連接體,利用“整體法”進行受力分析可簡化問題。 誤區五:物體的浮沉狀態不明導致錯解 答案:0.16 點評:求靜止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時,若物體的浮沉狀態不明,一定要先通過比較[ρ物和ρ液]的大小關系或比較[F浮和G物]的大小關系判斷物體的浮沉狀態,然后再選擇適當方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