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急廣播作為現代政府應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起到傳播權威信息、澄清事實、答疑解惑、引導輿論的作用。本文通過宜賓交通廣播在“6·17長寧地震”時開展的應急直播,對應急直播在市級廣播電臺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交通廣播;突發事件;應急直播
中圖分類號:G229.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9-0082-02
應急廣播是現代政府應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在城市化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地震、山火、滑坡等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如暴雨、內澇、交通中斷、生命救援、公共衛生與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應急廣播可以發揮廣播信息來源廣泛、制作播出迅捷、不受空間限制等優勢,第一時間傳遞災情信息、救援動態、災區道路交通信息,告知群眾避險方法,提供尋親尋人幫助等,有利于將公共危機對人民群眾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2013年4月22日,四川蘆山發生地震后,從國家層面迅速啟動的“國家應急廣播·蘆山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就是首次以“國家應急廣播”為呼號,對災區民眾定向播出的應急廣播。應急廣播第一時間傳播社會關懷,發布救災信息,引導救援力量,安撫群眾情緒,為災后救援、恢復生產、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成為突發事件中政府倚重、百姓信賴的應急廣播。[1]
宜賓廣播電視臺作為市級媒體,一直非常重視應急廣播的建設。其在3套頻率中,將宜賓交通廣播設置為應對緊急情況的應急廣播平臺,在交通廣播日常工作中做好了應急廣播的制度建設、聯動機制、技術保障、人員安排等工作。2019年6月17日22點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后,宜賓交通廣播半小時內即啟動應急預案,緊急拉開了《宜賓交通廣播6·17長寧地震應急直播》的序幕,并將宜賓臺3套頻率(交通廣播、新聞廣播、音樂廣播)并機直播,在長寧地震權威信息發布、救援情況、災區道路情況、安撫群眾情緒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本文擬通過對宜賓交通廣播“6·17長寧地震”應急直播的分析,對應急直播在市級廣播電臺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
一、應急廣播緊急發布權威信息
“聽眾朋友,現在是宜賓交通廣播6·17長寧地震應急直播,現在緊急插播來自中國地震臺網的最新消息……”2019年6月17日23點40分,在地震過后僅僅45分鐘后,宜賓交通廣播應急直播的聲音就在宜賓的夜空響起。當天的應急直播持續到6月18日3點30分結束,歷時3小時50分。在應急直播中,宜賓交通廣播發揮主流媒體優勢,整合了各方資訊,將權威發布、本臺電視記者、網絡記者、消防救援、醫療救援、交通信息等最新資訊通過廣播直播、連線等方式播出,起到了播報及時、準確,安定人心的作用。
“我是宜賓廣播電視臺酒都播報記者鄭茂圓,我正在跟隨消防隊特勤中隊前往震中長寧雙河鎮……”23點45分,第一條廣播現場連線在應急直播中展開。
“我是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謝明均,我帶領醫護人員正在趕往珙縣方向……”23點50分,第一條救援力量的信息在交通廣播的電波中響起。
“我是一名聽眾,我想問一下宜長路現在的管制情況,我老婆娃兒都在長寧的……”23點52分,第一個聽眾咨詢電話打進了交通廣播的直播熱線。
震區長寧屬于丘陵地帶,地形地貌復雜,且地震發生在深夜。在通信中斷、道路不通等情況下,宜賓交通廣播應急直播充分發揮交通廣播與市交警支隊、區縣交警大隊平時建立的聯動機制,通過現場連線、記者采訪等方式,第一時間發布了大量權威道路管制消息,引導市民讓出生命通道,成為聽眾尤其是災區聽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以人為本的報道理念和情懷
在6·17長寧地震應急廣播中,重點突出“救人”的主題,全面展現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救援的重要指示,展現宜賓各界馳援緊急災區的施救工作。宜賓交通廣播發揮了路況播報優勢,及時與震區交警取得聯系,第一時間發布災區道路通行情況,為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此外,交通廣播還及時發布“尋親熱線”,為受災群眾尋找親人,并將政府和公眾的關切關愛送達他們身邊。
地震發生當晚近4小時的應急直播中,宜賓交通廣播共發布來自中國地震臺網、宜賓發布、本臺消息、四川在線等各類權威最新信息128條,直播連線19條,播出防震避災常識86條(次),接聽聽眾熱線和微信咨詢路況、尋親、求助30余條(次)。并在直播中呼吁駕駛員主動讓出生命通道、非專業力量不要擅自前往災區以及對不實信息進行辟謠等,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三、融媒時代應急廣播的多媒體矩陣
在地震當晚的應急中,宜賓交通廣播還通過微博、微信、無線宜賓APP、聽宜賓APP、喜馬拉雅APP等融媒體,同步播出應急直播。從6月18日7點30分開始,宜賓交通廣播應急直播和宜賓廣播電視臺電視特別節目同步轉播相結合,有效整合廣播和電視對地震的救援報道,一直延續到6月21日24點才結束。期間累計播出60小時抗震救災專題直播,其中,廣播自辦節目32小時。截至6月21日,共發布抗震救災消息600余條,直播連線61條(次),避震救災常識400余條(次),回復聽眾微信及熱線咨詢50余條。
“1059交通廣播”微信公眾號發布救援信息綜合報道、震區天氣預報、交通路況等;“交廣菌”小號發布交通、氣象、救援等信息87條,極大地方便聽眾和災區群眾通過網絡收聽、了解最新信息。
整個應急報道期間,除了新聞播報以外,宜賓交通廣播還派出廣播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報道地震救援中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舍小家顧大家的動人故事,采用“大主題與小切口”有機結合的節目樣態,將黨和政府對災區群眾的關心關愛傳遞到百姓身邊。先后制作播出《安置點的“青青兒童樂園”》《警徽閃耀——長寧交警全力守護震區生命通道》《震區中學生:我想和他們一樣勇敢》《愛在,希望就在——最美準媽媽呂娟的“救災檔案”》《醫者仁心,長寧縣中醫醫院用大愛譜寫生命贊歌》《“瘋子”書記李守秀,我們一起重建家園》《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我們是無畏的逆行者》《我是一株木棉,和你站在一起——抗震一線的“夫妻兵”》等廣播專題和短音頻,在本臺無線宜賓APP和聽宜賓APP上播發。
宜賓交通廣播在應急直播期間及時將長寧地震救援情況發稿至中國之聲,并及時與四川新聞廣播、四川交通廣播、山東交通廣播等兄弟臺連線,發布權威信息,傳遞救援聲音。
從地震突發啟動的應急直播,到融媒體播出的特別節目,宜賓交通廣播對長寧地震的報道形成了不間斷、連續大直播的強勢傳播,通過傳播權威信息、及時澄清事實,為群眾答疑解惑,主動引導輿論,搶占了話語權,有效維護了災區社會穩定,為搶險救災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廣播優勢,第一時間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播報抗震救災實時進展,引導震區道路交通等,凸顯了主流媒體在突發災難事件報道中的主力軍作用。
四、整合資源做好應急直播
一直以來,宜賓廣播電視臺高度重視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結合廣播電視工作實際,制定《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應急預案》。在臺內部建立了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應急報道指揮工作組,由臺長、總編輯擔任組長,根據工作需要,指揮組下設綜合協調、應急直播、新聞采訪、后勤技術保障4個工作小組,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報道的規范化、制度化報道流程。
因為突發事件的不可預知性,所以交通廣播必須時刻做好應急播出準備。宜賓交通廣播不斷優化內部制度,將應急突發預案明確到每一周的具體工作安排中,明確了應急直播的負責人、主播、記者、路況編輯等。同時,宜賓交通廣播充分發揮廣播的優勢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與宜賓市應急局、公安交警支隊、醫療救援單位、武警消防等單位建立起聯動機制;做好各個部門應急聯系排班表,確保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主持人、記者能第一時間聯系到相關單位責任人,做好救援報道、實時播報、路況引導等報道。
宜賓交通廣播在宜賓交通廣播宜賓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建立了第二直播間,進一步增強了路況指揮中心的調度功能。確保路況中心在做好路況服務工作的同時,積極收集新聞線索,讓路況部成為社會突發事件的瞭望者,起到觀察、反應以及調度指揮的作用。[2]
宜賓交通廣播還通過宜賓合眾傳媒與宜賓市應急局、宜賓市氣象臺等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應急突發平臺;在應急廣播的建設和發展中,不斷吸納新的力量加入,搭建川南各地市交通廣播協作網,拓展了應急平臺的單位外延。
五、結語
基于日常工作的周密安排,宜賓交通廣播在應對緊急突發狀況時具備相應的基礎和能力,才能讓宜賓交通廣播順利完成“6·17長寧地震”的應急直播,并贏得了各界聽眾尤其是災區聽眾的一致好評。在“6·17長寧地震”應急直播結束后,宜賓交通廣播進一步細化了應急值班和直播的制度和平臺建設,先后完成了“7·22暴雨天氣”應急直播、“四川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的應急報道等廣播直播,也為進一步做好市級應急廣播平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閃淳昌.應急廣播是加強應急管理的有效手段[J].中國廣播,2015(12):6.
[2] 張祎.安徽交通廣播發展省級應急廣播的實踐和思考[J].傳播力研究,2018(16):48-50.
作者簡介:李杰(1977—),女,四川內江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廣播節目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