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媒體時代下,短視頻新聞借助多種媒介融合方式,發展出全新的創作形式和手法,是加快新聞素材傳播、提高新聞內容社會影響力的主要形式。為了進一步解讀短視頻新聞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本文以第28屆中國新聞獎融媒短視頻獲獎作品為例,分析短視頻新聞興起的原因及傳播特點,探討短視頻新聞對融媒傳播的意義。
關鍵詞:融媒體;短視頻;新聞報道;前景分析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213-01
一、融媒概念及短視頻新聞的融合創新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整合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存在共同點的媒介資源,在具有互補性的媒體資源中挖掘新聞價值,[1]進而在新聞內容、人力資源、新聞宣傳等方面發揮出整合效果,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形式。
在融媒體時代下,短視頻新聞的發展空前快速,在新聞內容表現形式上更加突出融合創新的基本需求。[2]從傳播方式來看,短視頻新聞以短視頻的形式出現,通常嚴格控制時長,多保持在10分鐘以內,所傳播的新聞信息容量大、時效快,具有較高的信息傳播效率;從傳播平臺來看,短視頻新聞往往借助互聯網傳播,能夠以手機、電腦等個人媒體終端接收,具有便捷性。相較于以往的傳統新聞報道,短視頻新聞使得新聞報道融合了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從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中脫穎而出,是新聞報道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大膽轉型。
以第28屆中國新聞獎融媒短視頻獲獎作品《公仆之路》為例,其創新性在于極大地拓寬了新聞信息的獲取途徑,通過互聯網、公民記者等渠道獲取新聞素材并整合在短視頻中,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容,提升了報道的真實度,同時利用傳統媒體的專業技術,以更為流暢、清晰的新聞短視頻制作,展現出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宗旨和情懷。《公仆之路》在5分26秒內完成了48年的時空漫游,再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從黃土地到中南海,初心不變、始終如一、為民服務的公仆歷程。
總而言之,短視頻新聞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結果。一方面,短視頻新聞具備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另一方面,其又能適應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復雜的傳播環境,為受眾提供更加便捷的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為傳統的新聞報道帶來轉型的機遇。
二、短視頻新聞興起的原因及傳播特點
新聞企劃是新聞主體在傳播過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則和目的,“對宣傳客體的報道思想、報道手段、報道角度、報道時機等活動進行全面、細致、周密、合理的計劃和安排”。傳統的電視媒體從這些程序中完成對事物和事件的闡述,具有規范性和完整性,一方面需要傳播者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完成,另一方面需要觀眾集中精力利用完整的時間段觀看獲取信息,因此難以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
而融媒體的短視頻新聞形式能夠使新聞信息在短時間內實現較大范圍的傳播,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并且能夠及時得到受眾的反饋信息,在短期內到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因此,短視頻興起是媒體發展的必然,是社會公眾對于參與新聞評價、傳播新聞內容、融入社會發展的本質心理訴求。短視頻新聞素材內容集中、主題鮮明、容量較小,形成了短視頻新聞內容的快速傳播特點,是現代快節奏社會狀態下的新型融媒體新聞表達方式,有助于新聞素材更快地傳播,同時短視頻的受眾參與功能也使得受傳雙方的溝通成為可能,使傳播者與社會公眾之間形成了高頻次的新聞互動。
三、短視頻新聞對融媒傳播的意義
融媒體的發展是新媒體時代的一種必然,是加快新聞傳播和資源整合的必然趨勢。但是如果新聞素材過長,或者新聞主題表達過于廣泛,就很難在短時間內的新聞資料中突出傳播價值。而短視頻新聞的意義在于精益求精,盡量縮減價值密度較低的新聞資料,提升短視頻新聞素材的可讀性、體驗度、文化價值。以第28屆中國新聞獎融媒短視頻獲獎作品《網紅店假排隊調查》為例,該篇報道由長江日報融媒體單位制作,記者暗訪江漢路網紅店“充場”,12小時當托排隊10次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以往時期在制作新聞素材的過程中,需要有理有據地表現出具體的新聞事件起因、過程、結果、社會反響等。但在短視頻新聞素材中,為了節約內容展現時間、提高融媒體新聞素材的閱讀價值,削減了諸多無效信息,如暗訪過程中的排隊情況、店內環境等,以記者在深入QQ群、論壇、微信群之后,得知“工頭”在網上發布充場任務,組織大批兼職者現場排隊當“托”的現象為主題,將暗訪中的對話情節以短視頻信息為主要內容呈現出來。在最大限度地呈現關鍵內容之后,增加了短視頻新聞素材的價值密度,提高了融媒體新聞的傳播效率和質量。
目前來看,短視頻新聞極大地反映了新媒體的特點,從策劃開始就能夠利用多種不同的平臺進行高效傳播,改變了以往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長篇大論和官方說辭,一方面符合多媒體平臺傳播的要求,迎合了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短視頻新聞為新聞報道帶來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傳統的新聞節目,通過融媒體轉型能夠重新獲得受眾。
四、短視頻新聞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第28屆中國新聞獎融媒短視頻獲獎作品的評價情況來看,未來短視頻新聞將成為融媒體發展的重點方向。這種發展趨勢是短視頻新聞價值更高、傳播速度更快、社會影響更大等諸多因素下形成的必然結果。短視頻新聞作為融媒體時代的重要發展趨勢,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短時間獲取高價值密度新聞資料的可能,借助網絡環境提高了新聞素材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從發展趨勢分析,短視頻新聞內容將更為短小精悍,更加積極地傳播社會正能量,重點關注社會輿論的焦點問題。將輿論性、公益性、社會性、文化性、娛樂性等諸多要素融合之后,短視頻新聞將得到長遠發展。
包括云電視臺和云報紙在內的實踐,在我國媒體產品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以云電視機為例,如果把電視連接到互聯網,就可以隨時從外界獲取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一邊看電視一邊社交。這預示著電視發展的必然性——大數據牽引下一代信息技術變革的浪潮,成為驅動力強的戰略資源。
以第28屆中國新聞獎融媒短視頻獲獎作品《老外看中國:英國小哥細數“兩會”關鍵詞》為例。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日報推出了以手機自拍形式呈現的特別節目《英國小哥細數“兩會”關鍵詞》,英國小哥方丹以變幻無窮的視頻形式展現“兩會”關鍵詞。節目中大量融入了影視特技摳像技術,將方丹縮小后置于辦公桌上,通過方丹與桌上物品互動的新穎形式,回顧了我國過去幾十年發展過程中的“兩會”熱詞,簡潔明快地梳理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脈絡,最終引出“中國夢”和“人民”等方面的“兩會”熱點詞匯,深刻闡明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論點。在未來創作短視頻新聞素材的過程中,將大膽嘗試更多的創作手法,融合多種媒介的表達方式,將短視頻本身的影響效果和理論集中地表達出來,在社交媒介的支持下實現更為廣泛的傳播。
五、結語
傳統的媒體結構在數碼技術和移動互聯網融合媒體的時代迅速發展,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社交媒體的大熱、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使得很多電視觀眾不再擁有手中的遙控器,人們獲得權威信息的方法不僅局限于電視新聞,很多年輕人更愿意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網絡中社會的焦點不斷發酵、掀起波瀾,網絡意見的領導者也逐漸帶動了社會的輿論。同時,傳統媒體收視率不斷下降,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公信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在新聞環境中不斷被挑戰,其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不可避免。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的線索和素材的來源多元化,同時在生產方式上更重視觀眾的體驗,在內容的選擇方面更關注民生和社會的焦點,在傳播方式上進一步實現了多元化,傳播的效果和觀眾的參與性也大大優化提高。
參考文獻:
[1] 翟修樹.融媒體下高校電視媒體發展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73-76.
[2] 李志東,周艷.淺析融媒體作品腳本的策劃技巧[J].采編寫,2018(03):34-35+83.
作者簡介:王誠(1990—),男,安徽淮南人,碩士研究生,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戲劇影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