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人 郭曉莉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民眾上下同心,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身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特別是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夾雜各類亂象,攪動輿論,迫切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凈化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增強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要全面增強網絡治理能力,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新聞傳播輿論正向引導保障。
關鍵詞: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輿情引導;新聞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072-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人工智能發展與政府治理創新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BZZ011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面對當今經濟共享化、文化多元化、萬物互聯化、信息數字化、生活方式多樣化、政府信息透明化、社會治理智能化、交通便利化、應急管理協同化、媒體融合化、社區網格化、社會問題多維化,網絡賽博化、輿論分眾化等時代特征,高度重視凈化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增強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等,既是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干部值得高度重視的重要問題,又是值得學術界理論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新聞宣傳傳播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對促進治國理政、定國安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凈化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增強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等問題。特別是在這場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更需要增強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以更好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場合講話中強調了加強輿論引導的重要性,增強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性。2020年1月25日農歷大年初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指出:“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布疫情,回應境內外關切。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指出:“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2]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指出:“要加強輿論引導工作,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公開透明回應群眾關切,增強輿情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3]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要增強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要繼續做好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解讀,深入報道各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完善疫情信息發布,依法做到公開、透明、及時、準確。要適應公眾獲取信息渠道的變化,加快提升主流媒體網上傳播能力。”[4]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指出:“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干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感人故事。對善意的批評、意見、建議要認真聽取,及時改進工作,解決問題。對惡意攻擊、炒作,放大個別問題影響脫貧攻堅工作大局的,要堅決依法制止。”[5]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再次強調指出,“要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要堅持依法防控,加強社會面管控,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維護社會大局穩定。”[6]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緊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講話為增強新聞傳播輿情引導能力,提升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動力和治理支持,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對網絡信息內容的有效治理,是新聞輿情引導與治理的重要內容。治理的著力點關鍵在于:一是法規政策的限定;二是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規避嵌入的應用;三是人們的倫理道德行為約束;四是依靠使用者的自覺自律自尊;五是賽博空間文化環境熏陶。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全文共8章,42條,以下簡稱《規定》)也于2020年3月1日正式開始施行。這是我國在網絡生態治理方面制定的首部綜合性專門立法,全面系統地規定了從音視頻、文字、動漫到游戲等全生態領域的內容生產、分發、審核、管理等制度。這個重要《規定》的實施對于進一步凈化網絡空間,有效治理謠言傳播,推進網絡綜合治理精細化、專業化、法制化、智能化、系統化、生態化,優化網絡信息內容生產傳播環境等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為當前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及時的、較強的法治依據和重要的智力支持。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多方主體參與,共同構建良好的網絡生態系統。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需要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消費者、傳播著等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的共同治理。
一、正確的新聞傳播政治導向是輿論正能量之源
任何一個新聞機構和媒體都有一定的價值觀和傳播傾向。我國對新聞輿論的政治性要求是要體現出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使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成為防疫抗疫最強音。突出政治方向,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宣傳政治引領。“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新聞輿論戰線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遵循黨中央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疫情防控總要求。大力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營造萬眾一心阻擊疫情的輿論氛圍,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要發揮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的作用,把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和進展轉化為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疫情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主流媒體要突出輿論導向,發揮主流輿論“定海神針”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傳播極快,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評論員”的全媒體時代,各種聲音在互聯網流傳,輿論場成為另一個“主戰場”,宣傳戰線也成為戰“疫”前線。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事業發展;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瓦解斗志,危害黨和人民事業。應不斷強化輿論導向,用好權威平臺,多層次、高密度、及時準確地發布權威信息,引導人民群眾看本質、看主流、看趨勢。第一時間組織發布辟謠信息,讓真相“跑贏”謠言,充分發揮主流輿論在輿論場上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要充分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措施成效。疫情發生之后,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按照黨中央應對抗擊疫情的各項工作要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迅速形成了嚴防嚴控、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工作格局。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要反映各地區各部門的硬核舉措,讓人民群眾在“看得見、聽得到、觸得著”的實際防控效果中堅定信念。
二、生產創造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根本之源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突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在當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要以互聯網思維和區塊鏈思維的模式重新審視政府、企業、社會、網民這四大主體在網絡生態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規定》把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列為網絡信息內容治理的主體,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網絡信息內容為主要治理對象,以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為目標,開展弘揚正能量,處置違法和不良信息等相關活動。[7]從廣泛的外延意義上來講,網絡信息內容生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包括了信息內容生產主體的創造(制造)、信息內容的消費(受眾體驗)、信息內容管理的行為、信息內容的傳播等。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是制作、復制、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的組織或者個人,作為制作網絡信息內容的組織或者個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良治,首要是對生產者的有效治理。從廣義上講,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既是信息內容的制造者,同時也是消費者(即受眾體驗者)。當前,在全國人民同心同力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有的編造虛假的疫情信息,有的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制造傳播謠言,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散布,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甚至企圖干擾動搖人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該《規定》明確了正能量信息、違法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具體范圍,鼓勵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制作、復制、發布含有正能量內容的信息。明確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制作、復制、發布違法信息;應當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復制、發布不良信息。這就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嚴守這一“警戒紅線”,從源頭上圍堵有害的、黃色的、恐怖的、威脅的、有毒的負面信息。
三、監督管理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體制之源
治理體制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在制度上一系列的安排。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全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各有關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做好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工作。監督管理者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最重要的主體責任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絡信息內容管理者也具備了信息內容的再生產的職能。各級網信部門對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平臺開展專項督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增強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有利于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加大宣傳輿論工作力度,我們規范和完善信息發布機制……及時揭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謠生事的言行,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8]《規定》明確指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建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機制。明確了平臺運行環節管理要求,包括建立健全算法推薦的人工干預和用戶自主選擇機制、廣告管理制度、平臺公約和用戶協議制度、舉報制度、年度報告制度等。[7]
四、全效媒體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機制之源
在新聞傳播領域里,“全媒體”概念可以說是新的“成員”,但它有一定的繼承性。網絡時代使人類進入一個無限內容生產的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內容生產者。因此,網絡信息內容的治理更多的是以網民自律的形式對自身行為的規范和矯正,這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全媒體時代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9]當前,網絡信息內容的全媒體傳播主要依靠一定信息技術平臺和媒介,包括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網絡群組、論壇社區板塊、QQ、微博、微信、微視頻、直播、快手,今日頭條等。《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發布信息和參與網絡活動時應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不得發布違法信息,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鼓勵通過投訴、舉報等方式對網上違法和不良信息進行監督;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
五、問責追責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法治之源
問責追責是權責對等的行為表現形式,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是使用網絡信息內容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這是網絡生態治理的主力軍,應當嚴守兩條底線:一是應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使用網絡,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和用戶協議約定,切實履行相應的法律義務。二是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依法規范網絡行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網絡空間法治化作出的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此,對違反規定要求的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明確了相關法律責任。《規定》同時完善了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相銜接的體系化規定。違反本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是刑事法律責任相銜接的體系化規定。這些規定都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法制化提供了重要法制依據,也為當前加快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提供了強大的法制保障。
六、消費傳播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自治之源
網絡信息內容生產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傳播出去,進而讓人們消費(閱讀、學習、接受等)。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是指使用網絡信息內容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凈化網絡賽博空間,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開展弘揚正能量,處置違法和不良信息等相關活動。既要靠《規定》法制的他律性,又要靠自覺的自律性,網民自律也必不可少。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對于違法違規的帖子、評論、回復等內容要依法刪除。在全媒體時代,廣大網民既是網絡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創造者、消費者、傳播者,同時更重要的還是維護網絡信息內容正能量的監督者、守護者、捍衛者。信息生產者、消費者、傳播者等都要用自覺自律精神提升文化自覺力,要用法治思維提升法治信仰力,要用積極向上的意志提升傳播力,要用向善思維提升正能量定力。把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政治優勢,轉化為協同推進互聯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促使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制度化、法治化、專業化、現代化、智能化、精細化、效率化、系統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那樣:“要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要堅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新聞傳播輿論正向引導保障。
七、防止制度空轉是確保網絡信息內容質量之源
制度制定是否科學完善,制度執行是否嚴格到位,是考量一切宏偉事業是否成功的根本保證,同樣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制度建設及其制度執行既是一個經典問題,又是一個常議常新的重要話題。重視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是我黨執政的科學經驗總結和重要政治優勢。制約人們行為規范是制度最重要的導向功能,即制度是判斷社會行為規范與否的準繩,具有規范性、強制性、明確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空轉”一詞的解釋為“機器在沒有負載時運轉”。有學者認為,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里,對“空轉”一詞的解釋為,是對某種違背制度設計初衷的病態現象的描述。直言之,所謂“制度空轉”,是指法規制度政策等,在其現實的運行中與制度設計預期目標初衷相差甚遠,或者說沒有形成足夠的制度效能,無法實現制度預期目標的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場合講話中強調了“落實”的重要性:“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當前,我國有關部門就網絡信息內容生產發布傳播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相關法規制度,或者是指導意見。這些重要法規文獻對如何引導網絡輿情,發揮媒體正能量,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向上向善,傳承中華優秀美德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現實工作中,在不同層面上屢屢出現制度“空轉”現象,這與積極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網絡空間的理念和法治精神相悖,是對社會制度資源的極大浪費,大大增加了對制度執行力的摩擦系數,更嚴重地破壞了制度生存的環境。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為有效防止“制度空轉”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并為提高制度的執行力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防止“制度空轉”現象,一是要謹防制度在,“稻草人”也在。往往是制度在,制度缺乏執行力,制度成了“稻草人”。當前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和網絡監管單位在制度執行落實方面仍存在種種漏洞。個別地方及部門領導干部對網絡輿情監督問責猶如“虛晃一槍”,實際上并未動真碰硬,甚至陷入“虛問責”的怪圈。二是要防止制度在,“抵制人”也在。其表現形式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應為而不為”,即不遵守制度要求,不履行相應職責;另外一種是“不應為而為”。這就導致輿情監管制度執行者在執行制度過程中,做出制度干擾制度的執行。三是要謹防制度在,“弱機制”也在。這主要是指嚴禁在新聞媒體、網絡上制造謠言甚至人身攻擊的言辭。所配套制度的運行機制不完善、不科學,或者法規制度執行要素不足,所制定的法規制度不夠科學,沒有細化,缺乏必要抓手,更不及時。
“沒有制度,不能成方圓。”制度缺乏執行力就等于沒有生命,沒有了責任使命擔當,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虛設。優化網絡空間、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不僅需要完善各項制度法規,更需要制度執行的堅定者、維護者、傳播者、堅守者,這樣才能切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也才能確保網絡信息內容生產傳播消費的高質量。
八、結語
提升網絡輿情引導力、增強網絡信息內容治理能力,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新時代,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媒體融合+”“顛覆性技術+”“神經網絡+”等新信息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提高新聞傳播引導力、公信力、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需要“制度+”“知識+”“治理+”“置立+”“智慧+”“執行+”“值得+”“質量+”等聯合,協同形成極數強大合力。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優化良好的輿論環境,依法清新上網,抵制黃色淫穢謠言,反污名化行動,傳播正能量,維護網絡安全,踐行倫理道德,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可以說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政治任務。履職盡責,人人有份,責無旁貸,行勝于言。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當然,這次疫情也是對我國新聞網絡輿情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輿論引導工作是一門系統科學,必須建立健全一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來保證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宣傳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與科學化。要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重大疫情中如何做好信息及時地發布權威信息,公開透明全面,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疫情中的謠言處置機制,增強輿情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奪取戰勝疫情的最后勝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26(1).
[2] 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04(1).
[3] 習近平: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11(01).
[4] 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5] 習近平: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3-07(01).
[6] 習近平: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 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表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0-03-11(1)
[7] 網春暉:深度解讀《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DB/ OL].“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2020-03-03.
[8] 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9] 習近平: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1-26(01).
作者簡介:董立人(1959—),男,研究生,博士,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智庫專家,研究方向:政治學,公共管理。
郭曉莉(1981—),女,研究生,碩士,中共河南省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