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半結構化訪談、內容分析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以109位隨機填寫調查問卷的河北傳媒學院(簡稱“河傳”)學生為對象,分析其對公眾號的接收程度,進而判斷公眾號的傳播效果;將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在2017年12月28日至2019年7月1日推送的共63篇文章作為樣本進行綜合分析;以圖書管理員、公眾號運營者為對象,通過訪談分析圖書管理員、公眾號運營者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態度,同時通過訪談學生得到開放性較強問題的答案,避免問卷中某些問題過于開放導致同學避之不答。通過以上調查,從3個方面,即傳播者——圖書管理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的工作態度,傳播內容——公眾號推送內容的數量、質量,傳播對象及傳播效果——學生接收程度,綜合分析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現狀,并根據數據、訪談回答、內容分析結果,為河傳圖書館公眾號的建設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信息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022-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河北傳媒學院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基于微信端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優化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CCXYB20190015
一、引言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工具,一直非常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工作,在溝通方法和渠道上始終走在潮流的前列。微信在互聯網上獨占鰲頭,因此圖書館界對此也產生了興趣,很多高校圖書館爭先恐后地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1]事實上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和認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將微信公眾號真正經營得深入學生群體、達到理想的互動效果卻較為困難。更好地建設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提升其信息化服務能力是本項研究要達到的目標。
二、研究方法
本文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半結構化訪談、內容分析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半結構化訪談法主要針對圖書館管理員、公眾號運營團隊及學生,線下采訪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運營團隊,了解運營的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以了解公眾號在學校的普及度以及學生通過公眾號借閱圖書館內書籍的頻率等情況。[2]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河傳學生,主要在線上(QQ群、微信群等)向河傳學生發放問卷,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學生對圖書館公眾號的接收程度和建議。最后以河傳圖書館公眾號為研究對象,除了了解其關注人數、男女比例、功能設置以外,還將2017年12月28日至2019年7月1日推送的共63篇文章作為樣本進行綜合分析。
三、運營現狀與分析
(一)河傳圖書館公眾號總體情況及圖文分析
公眾號的相關數據有兩個來源,第一是從公眾號后臺獲得數據,第二是從公眾號本身推送文章的閱讀量、留言量得出。
1.公眾號關注人群分析。截至2019年7月1日,河傳圖書館公眾號關注人數共有3660人,按照河傳在校學生15000人(百度百科)統計,該公眾號的關注率為24.4%,不足在校生的四分之一,若排除3660人中的老師及其他校外人員,則在校生關注率更低。在關注的3660人中,有1109位男生,占比為30.30%;有2551位女生,占比為69.70%。這一關注比例與河傳男女總比例相符。
2.公眾號推文板塊及閱讀量分析。公眾號自2017年12月28日推送第一篇文章起,至2019年7月1日共有63篇消息,其中2018年10月25日推送7篇語音消息因無法統計閱讀量故除去,最后本文以56篇文章為樣本,按照不同板塊統計其閱讀量,得出各板塊受歡迎的程度。從單篇文章看,閱讀量排名前三的分別為“‘芬芳有你’微閱讀主題活動參賽作品投票開始啦~”(閱讀量9462)、“故事在歲月里,自己在故事里”(閱讀量689)、“新書推薦”(閱讀量580)。從文章類型看,56篇文章主要分為四大板塊:通知公告、活動(講座)報道、圖書推薦、投票活動。其中通知公告共推送25篇,總閱讀量5704人次,平均閱讀量228人次;活動(講座)報道共推送8篇,總閱讀量2670人次,平均閱讀量333人次;圖書推薦共推送21篇,總閱讀量3812人次,平均閱讀量181人次;投票活動共推送兩篇,總閱讀量9857人次,平均閱讀量4928人次。以平均閱讀量判斷四大板塊受歡迎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投票活動、活動(講座)報道、通知公告、圖書推薦。
3.文章內容圖文分析。根據后臺數據,“芬芳有你”參賽作品投票的文章共有18041人次閱讀、329人分享。從閱讀來源看,52.72%通過其他方式接收、22.21%通過好友轉發接收、19.74%通過朋友圈接收、5.25%通過公眾號會話接收、0.08%通過歷史消息接收。該文章標題直接奔向主題“投票啦!”,同時以一兩段簡要介紹規則“前三名人氣作品選手將獲得人氣大獎(品牌登山包)和證書”,接下來便是投票窗口,文章作為比賽投票的載體,具有競爭性,同時還有獎品,符合參賽者的利益,使得參賽者愿意為之轉發,而親戚朋友通過接近性愿意為其投票并再次轉發,從而出現裂變式傳播。該文章充分把握了讀者心理,雖圖文簡單,但直入主題,通過競爭性、接近性和實在利益使得文章得到大量關注。
(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為了了解河傳圖書館公眾號在各個學院不同年級學生群體中的使用情況及使用體驗,本次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09份,相比線下的問卷填寫,線上調查有不受外界干擾、更能體現真實想法的優點。本次線上問卷采用人口統計學原理區分采訪對象,以性別、年級、學院等維度為單位,分析其對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情況和使用體驗。
1.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分析。(1)以年級為自變量進行交叉分析,結果表明,大一學生以及研究生去圖書館借閱書籍的頻次較多(很頻繁、比較頻繁),大三、大四的同學去圖書館借閱書籍的頻次較少。(2)在書籍類型的選擇上,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書籍的需求也略有不同,但總體上各年級都對專業課書籍的需求比較大,可能與老師的推薦書目以及補充專業知識有關。(3)針對目前圖書館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問卷中有比較明顯的呈現。比如學校圖書館場館過于分散、查閱困難是學生普遍反映的圖書館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其次是圖書館資源更新較慢,最后是圖書信息通知渠道單一,發布信息滯后。
2.學生對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情況分析。(1)關注量。在參與調查的109人中,一半以上的同學(54.13%)關注了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其余同學(45.87%)沒有關注。而在關注的59個樣本中,大部分同學是參加學校組織的圖書館使用講座以及主動搜索關注,人際間的推廣情況相對較少。(2)公眾號推送內容以及服務質量分析。首先從圖書館不定期發送的推文來看,經常閱讀圖書館推文的人數較少(11.86%),大多數人很少或偶爾閱讀,超過半數的同學都認為圖書館公眾號在穩定性上欠佳。其次是文章推送的頻率低,同時推文的內容質量、排版美觀度等方面都有待提升,以吸引更多受眾使用和閱讀。
四、問題與建議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河傳圖書館公眾號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傳播者方面:老師單槍匹馬負責微信運營,長此以往可能導致思維固化、選題乏味;同時因其他事務較多,老師較少有時間通過公眾號與同學互動,導致公眾號缺乏用戶黏度;據同學反映,通過公眾號查閱檢索書籍時,經常會由于系統不穩定而無法進行。
傳播內容方面:大多通知消息類文章圖文風格呆板,導致傳播效果較弱;原創精品內容很少,使得公眾號推文缺少吸引力;圖書館公眾號關注率較低也是影響該公眾號傳播力的客觀因素。
傳播對象(學生)方面:傳播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以往大多研究單方面從傳播者(圖書館公眾號運營方)的角度提出建議,但作為全國最需要借閱書籍的群體——大學生,也應重視圖書館的作用,從而積極使用圖書館公眾號。
因此,本文根據以上問題,從傳播者、傳播對象方面分別提出建議:
(一)傳播團隊
1.組建專業、高效的團隊。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特點,要求其運營團隊必須具備專業的媒介素養及較高的執行力,這決定整個微信公眾號傳播內容的質量與方向。特別是在專題的策劃生產過程中,需要團隊成員具備一定的寫作、繪畫、攝影、攝像、播音等媒體專業技能。[3]這樣一個團隊可以由河傳圖書館微信運營的老師作為負責人,予以足夠的重視與指導;選擇具備較高媒介素養及專業技能的學生作為成員,并建立培訓機制,保證團隊的技術穩定性。只要考核機制制定得當,作為專業的傳媒院校,并不缺乏此類人才。
2.保持良好互動,確保系統穩定運營。擁有一支專業學生兼職團隊后,除了每天的推文外,還應安排學生輪流“值班”查看文章留言和后臺消息,并要求學生對有意義的問題和需求及時反饋,增強互動性。當天“值班”的學生至少要檢查一次微信系統,確保查閱檢索等窗口正常運行。[4]
3.提升微信公眾號關注率和黏合度。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讀者主要是本校師生(學生為主),如何讓學生在在校期間一直關注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成為了一大難題。對此,加強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營銷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是增加新用戶,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每年新生入學季做好宣傳工作,同時使新生入館教育(含測試)、校園卡激活等都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另一方面是留住老用戶,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各種競賽、征文等活動,并針對微信公眾號使用情況開展在線調研,調整信息推送內容。[5]
4.適當結合熱點策劃精品內容。河傳圖書館公眾號推文四大板塊中投票的關注度最高,因此圖書館在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時可適當增加線上投票活動,獲得更多關注;對于平均閱讀量較少的通知消息類、圖書推薦類推文,則要努力改變生硬呆板的語言風格,盡量突出該通知與學生的相關性;同時應結合熱點,在兼職學生團隊中開展頭腦風暴,利用新傳播形式(如H5、視頻等)制作精品內容,提升平臺影響力。
(二)傳播對象
通過問卷調查,部分學生認為不需要圖書館,所以沒有關注該公眾號,顯然該理由對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來說不成立。學生應積極看待圖書館的作用,在遇到一些問題(系統崩潰、圖書館無自己想借閱的書籍等)時不應該沉默等待,應主動反饋,使圖書管理員了解該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形成良性循環。
五、結語
圖書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和認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運營團隊要把微信真正經營得深入學生群體、達到理想的互動效果卻較為困難。除了信息推送服務外,河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可進一步向個性維度的品牌定位、升級服務實踐樣態、拓展深層次用戶服務邊界等方面著力。
參考文獻:
[1] 都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績效評估實證研究——以暨南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9(12):29-32.
[2] 史梅.高校圖書館官方微信經營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5):79-85.
[3] 段送爽.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傳播特點及運行策略——以“西大團學小微”為例[J].青年記者,2016(32):19-20.
[4] 董世昌.關于優化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建設的思考——《羅輯思維》公眾號的啟示[J].圖書館學刊,2016(5):104-107.
[5] 姚寧.碎片化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創新與突圍[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6(6):83-86.
作者簡介:舒悅(1995—),男,四川攀枝花人,河北傳媒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