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鑫
摘要:本文通過討論家園共育模式的意義、以及其作用,最終提出幾個家園共育模式的實施措施。解決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脫節,通過雙方良好的互動,進行互相監督、促進,為幼兒的未來成長做出保證。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教育
一、家園共育模式的重要意義
幼兒教育是影響幼兒一生的性格、能力等發展要素的重要起點。對幼兒各項能力的啟蒙教育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長期以來,社會中普遍認為幼兒教師要求較低,使得幼師素質長期受到制約。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脫節,也讓幼兒教育充滿各種矛盾。家園共育模式利用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通過信息互聯網,將孩子、家長、幼兒園、教師聯系起來,通過信息的實時共享、反饋,以解決家庭教育與幼兒教育的脫節。
二、家園共育模式的作用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最終目的相同,都是為了幼兒在良好的啟蒙中,在今后的生活、學習、生涯中成功成才。利用家園共育模式將幼師、家長的教育方式、教育資源進行分享,并在對比之中找到幼兒教育方法的改良、促進手段。并且利用家長分享的幼兒表現,來制定有針對性、科學化的教學方式來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并且在家園共育的模式下,家長和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分享信息,對幼兒的品德、知識啟蒙能夠利用雙方不同的教育優勢來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在共同討論、合作中,推動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最后,家庭和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的兩個不同環境,通過家園共育模式,可以將兩個不同的環境進行有效的銜接,而在教育活動中,及時的溝通能讓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得到理解,并在幼兒園的幫助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而對于幼兒園來說,家長在教育環節的參與,能夠讓幼兒園工作人員、幼師產生幼兒教育的責任感,并以此來督促自己提升教育素質。
三、家園共育模式的措施手段
家園共育模式是現代提高幼兒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圍繞重視家庭教育以及改良幼兒教育體系的所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
2.1園長接待日,解決家長疑問
園長是幼兒園的直接負責人,和普通家長相比,擁有十分豐富的幼兒教育經驗。而園長的工作內容是管理幼兒園的各種日常事物,作為直接負責人,有必要對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因此,園長可以設置某天為園長接待日,設立與家長之間的交流窗口,解答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且通過公開幼兒園日常事務管理,讓家長能實時的了解幼兒園、幼兒的相關信息。通過透明公開的信息分享,拉近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
2.2幼師定期家訪,實時獲取幼兒信息
雖然通過互聯網工具,能夠實時的掌握家長、家庭、幼兒的不同信息,但是信息的傳達往往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失真。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師依然需要重視定期對學生的家庭訪問,利用家訪來獲得幼兒在家的實際表現,并通過高效、親切、嚴謹的家訪手段,拉近幼師、家長、幼兒之間的關系,讓家長對幼師的工作得到充分的了解,在獲取各項幼兒教育情報時,制定有效的幼兒教育方案。最終通過家長與幼師之間的相互監督,讓幼師、家長都能主動參與到幼兒教育過程中,是家園共育的效果得到有最大限度的發揮。
2.3家長例行入園,體驗幼兒教育模式
家長例行入園是家園共育理念的最重要手段。首先,家長例行入園能夠激發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深度思考,并在思考過程中,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其次,家長例行入園活動能夠加強家園共育模式的理念深化。在此過程中,幼兒園利用開展科學幼兒教育講座、制定家長顧問委員會等手段,讓家長對幼兒教育擁有一個明確的培養方向,解決不少家長想開展幼兒教育,卻無從入手的問題。而家長顧問委員會,能讓家長之間展開幼兒教育的討論,通過幼兒園教師、園長的引導,讓家長得到教育理念的提升。最后,家長行入園是實際參與幼兒園管理的重要環節,家園共育模式要求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有良好的銜接,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往往沒有有效的銜接方法,而通過家長例行入園,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的管理環節中,讓家長能夠切身體會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不同,從而進行相應的改良,實現幼兒園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銜接。
2.4優化后勤管理,解決家長、幼兒園后顧之憂
幼兒無法獨立處理生活中的大多事物,而良好的后勤,是保障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生活輔助的最佳保證。因此在幼兒園的后勤管理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與家長保持長期有效的聯系,并重視提高后勤服務質量、水平,解決家長、幼兒園的后顧之憂。增加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感和認同感,從而讓家園共育的實踐工作有效的展開。
結語
現代家庭對幼兒教育的重視,提高了對幼兒園的要求,但是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長期傳統的甩手掌柜做法讓幼兒園教育也變的有心無力、但是家長、幼兒園都抱著對幼兒未來成長負責的目的加強教育。通過完善家園共育模式,讓家長、幼兒園都能重視幼兒的各方面能力成長,以核心素質教育為基礎,加強家長、幼兒園之間的聯系,進行相互監督、相互促進,抱著對幼兒未來負責的態度,推進幼兒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李盼盼.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的模式探討[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4):265-266.
[2]焦皎,呂承文.“家園共育”內涵剖析與幼兒教育發展探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1(03):13-17.
[3]胡碧霞.試論家園共育的實踐模式[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30(0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