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著百年歷史的《經濟學人》,不僅沒有在全球傳媒的困境中被擊垮,反而進入更加輝煌的時期。這和經營者的經營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廣告策略作為經營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百年的傳承和創新,具有借鑒和研究的價值。
關鍵詞:《經濟學人》;廣告策略;經營;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F71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0-0213-02
大英百科網對英國的《經濟學人》雜志給出了最簡單的定義:“它是一本在倫敦出版的有關新聞的周刊,與世界同類型的雜志作比較,常常被評價為同類期刊中最優秀的代表。”[1]《經濟學人》已存在百年,發行量不斷攀升,至今仍在傳媒舞臺閃閃發光,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一面“鏡子”。在全球傳媒業處于廣告收入和發行量雙雙下滑的困境中時,《經濟學人》的業績遙遙領先,它的成功與背后集團的營銷策略和內容制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廣告策略在百年間實現了自己的傳承和創新。
一、百年老字號:《經濟學人》集團經營的發展脈絡(見表1)

二、《經濟學人》百年經營:廣告策略的堅守和傳承
(一)一直重視廣告推銷在經營中發揮的作用
《經濟學人》從創刊起就一直致力于推出優秀的廣告推銷方案。廣告推銷方案包括對其他類別產品的推銷和對自己本身的推銷。
在對其他產品的推銷上,讀者對廣告推銷內容的選擇起了基礎作用,讀者以40歲左右的人群為主,所以廣告推銷產品的內容多為金融、汽車、大學等[2]。廣告在帶動這些產品銷售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產品的推銷。
在自我廣告推銷策略中,“訂閱贈樣品”這樣的推銷方案,爭取了許多潛在讀者。2010年,除免費試讀外,蘋果客戶端的客戶每周還可以定期收到一份《經濟學人》的閱讀小樣,如果讀者對小樣感興趣,可以付費購買完整版。此外,《經濟學人》還推出付費小樣,聽起來并不具有吸引力,但是《經濟學人》在付費小樣的購買中添加了“退費承諾”的條約,客戶在小樣訂閱期限內的任何時間點,均享有退全款的權利。這大大提升了讀者的閱讀安全感,激發了讀者對雜志的購買欲。
在百年經營期間,《經濟學人》傳承著重視廣告推銷的理念,增加了集團的收入。
(二)保持廣告風格的高識別度和內容的高品質
如果說《經濟學人》對廣告推銷的重視,是形式上的傳承和堅守,那么優質廣告品質的打造就是《經濟學人》對優秀經營內容的堅守、傳承和自律。
《經濟學人》開始一直以文字廣告為主,后來偶然發現紅底白字的注目率高于白底黑字的注目率,于是就一直采用該形式進行廣告推銷,已沿用15年之久。在讀者甚至是非讀者群體中具有很高的識別度。
此外,《經濟學人》廣告語言非常出彩,常用雙關語和文化梗,觀點獨特,是商業圈人士的必讀品。如一則有名的廣告文案“Still or Sparkling?”在國外,人們點水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Still”,即我們喝的普通白開水;一種就是“Sparkling”,即“氣泡水”。這里用兩種水代表人們在生活中的兩種處事方式,“沉默不語”與“幽默詼諧”。《經濟學人》常用這樣的雙關語言給讀者以啟迪。
廣告語言已經成為《經濟學人》品牌的一部分,內部的Style Sheet(樣式表)也被做成了廣告,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經濟學人風格指南》)一書還獲得了獎項,優秀的廣告內容是其傳承和堅守的品質保證。
(三)“長久精準的讀者定位”:廣告設計對讀者身份的暗示性
約翰·麥克列維特是的《經濟學人》第16任主編,他認為《經濟學人》的讀者“基本上是經濟水平偏上,40歲多歲的年輕人。這些人對全球經濟有好奇心,想要探知自己生活圈外的世界,商人占很大比例,也有其他職業的。對于這部分人來說,了解外面的世界和信息,對于他們來說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經濟學人》對自己的讀者有著精準的定位,即“精英讀者”,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副教授約瑟夫·普拉默說:“他們經常暗示,若你閱讀《經濟學人》,你就會比普通人聰明一點點。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想獲得提高。”[4]
《經濟學人》廣告文案中著名的“自夸系列”稱,“地球表面 2/3 的面積由水覆蓋,剩下的由經濟學人覆蓋(Two thirds of the globe is covered by water. The rest is covered by 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智商的提升(E=IQ)”[5]等,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沒讀過《經濟學人》,那你對世界就知之甚少。
《經濟學人》歷經百年,從1845年開始,副標題變更為“一份有關政治、文學的綜合性報紙”,并沿用了90年之久。《經濟學人》一直定位自己為“一份高端讀物”,對讀者的身份也有著精準的定位。
三、新媒體融合背景下《經濟學人》廣告策略的調整和創新
(一)融合背景下,廣告渠道開發的多樣化
《經濟學人》對廣告品質的重視,不僅表現在對廣告推銷的重視和廣告內容的保證上,還體現在廣告渠道的拓展上。
《經濟學人》的平面廣告一直是廣告業內的經典,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碎片化,紙張上的廣告打破原來整版的樣式,采取了小塊廣告的多頁擴展呈現方式。在投放形式上,《經濟學人》做到了無死角,從出門隨處可見的交通工具、機場,到圖書館,再到購物袋,廣告無處不在。
《經濟學人》的數字廣告不是以鋪天蓋地的網頁作為擴展方式的,而是重視廣告的內容及其體驗。正如《經濟學人》網站版中的“It’s Your Space(這是你的空間)”這則廣告,它由Avis策劃,一度獲得了“英國年度數字媒體廣告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廣告的特色在于利用了iPad的技術中的動作感應功能,充分讓人機進行互動,發揮iPad的潛力,讓用戶進行體驗。
2009年,《經濟學人》作為一本期刊,推出了長達70秒的電影院映前廣告《紅線》,該廣告獲得了全球創意類廣告“kinsale Sharks”金獎。院線也成為了《經濟學人》的廣告渠道之一。
除了平面、數字、院線廣告渠道之外,《經濟學人》也將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作為廣告渠道進行考慮。
(二)廣告收入和訂閱量反比例增長背后的廣告策略認知
近年來,新媒體的沖擊力度加大,傳統媒體面臨著轉型的問題。《經濟學人》選擇了與其他集團不同的調整方向,不以降低廣告費吸引更多的廣告主,以增加收入,而是更加專注期刊的實質。
2019年《經濟學人》年報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起,發行收入明顯高于廣告收入。發行收入不斷上升,廣告收入不斷下降,兩者之間呈現出反比例關系,所以《經濟學人》在全球浪潮下不僅僅存活下來了,而且“優雅地保持著高貴”。中國讀者曾經對其雜志經營進行探討,認為《經濟學人》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優質的內容,僅僅從這一方面來說,就讓同行自愧不如了”[6]。
四、結語
廣告作為與百年老字號《經濟學人》相伴相生的要素之一,是《經濟學人》經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百年時間里,廣告策略的堅守和傳承奠定了《經濟學人》的風格和定位,而廣告策略的創新和調整,也是對時代的有力回應。
參考文獻:
[1] 洪兵,朱昭昭.經濟學人的廣告經營與廣告營銷[J].新聞大學,2011(02):84-88
[2] 雷蒙.威廉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M].劉建基,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30-31.
[3] 詹姆斯·韋伯·揚.創意[M].李旭大,譯.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20-21.
[4] 常斯維.廣告的創意——帶著加鎖的舞蹈[J].科技資訊,2006(27):202
[5] 阿蘇.《經濟學人》最悶騷的廣告,你能看懂幾個?[DB/OL].豆瓣. https://www.douban.com/note/ 679695315/?from=gallery_new_post,2018-6-21.
[6] 王衛軍.從“身體后靠”到“身體前傾”——《經濟學人》的新媒體轉型對廣電媒體的啟示[J].視聽界,2019(06):62-64.
作者簡介:杜惠芳(1989—),女,山西晉中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廣告理論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