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持人這個角色的能力和定位將會重構。本文主要分析在現有的媒介融合的環境下,主持人需要的能力和素養的變化,同時根據現有的情況提出對需要的能力進行重構的建議,為當前主持人的轉型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媒介融合;主持人;角色嬗變;能力重構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2-0007-01
一、前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興起,各種新媒體的不斷出現,傳統媒體的形式也變得不同了。以前是大眾傳媒的時代,節目主持人主要是通過主動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便可以將內容傳遞給用戶,不用進行互動。而在新媒體平臺條件下,人人都可以是主持人,人人都可以參與節目互動。[1]媒介的變化導致了主持人的角色變化和能力變化。因此,在這個背景下,新的能力構成和培養是現在的節目運營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現有的媒介融合形態
根據現有互聯網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現在的媒介形態主要有電視、廣播、報紙以及視頻平臺、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等各種新興的媒體形態。在傳統媒體傳播與新媒體傳播同時存在的前提條件下,媒介融合傳播的發展趨勢是必然的,在這個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對主持人的能力要求將根據媒介形態針對的受眾情況進行不同的調整。
三、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素養構成
記者型主持人是媒介融合之后的必然產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其發展特點使得整個傳播系統的受眾特點和媒介特點交融,形成了對主持人更高要求的一種狀態,而這種狀態要求主持人擁有的不僅僅是簡單區別于傳統媒體的引導作用的能力。[2]記者型主持人是擁有強大的新聞采編、節目策劃、選題編輯和制作的多重能力混合的一種綜合性人才的總稱。
(一)強大的新聞采寫能力
主持人不僅需要擁有口頭語言能力,更需要具有對信息的采集和編寫能力,不僅要能說會道,還要有對信息的精準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是專業記者的基礎能力,也是主持人的基本功。除了能說,還要能精準地表達,而精準表達主要需要對信息的整理和編寫的能力。
(二)強大的節目采編策劃和制作能力
記者型主持人不僅需要具有選題策劃能力,還需要具有節目策劃和制作的能力。不僅僅要動嘴,還要動手、動腦。通過動手將一個節目從頭開始策劃出來,這樣在面對新聞事實時,才能有理有據地說清楚、看透徹,給觀眾一個非常優秀、獨特的見解感受。[3]
(三)獨特的個人見解
現代的記者型主持人不僅要在新聞現場或者在新聞節目中具備解說新聞事實的能力,還需要傳遞個人的價值觀,解說和升華新聞節目所傳達的價值觀,幫助觀眾更加簡單地理解新聞需要傳達的信息。而個人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是形成個人主持風格的必備素質。出名的、有影響力的主持人,大多都是擁有特色鮮明的主持風格的人。例如白巖松,在主持新聞節目《新聞1+1》時,其個人的特色十分明顯,而其也因此具有了個人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對傳播新聞價值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四、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事實的傳播和發展在獲取用戶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大眾化。嚴肅新聞類型的節目主持人,在面對不同媒介的情況下,不同渠道內容的屬性和受眾對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需要有不同的信息傳播形式。
(一)從個人主導的傳播向用戶互動性傳播的轉變
在傳統媒體時代,用戶只能接收信息,不能發表意見和看法,也不能評價和評論,只能聽媒介的新聞節目或者內容生產方對內容的加工整理和傳遞。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參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傳播成為了常態,傳播的媒介發生了變化,用戶同樣具有了對節目和消息的評論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型主持人在對節目進行其他形式的策劃和播報的時候,需要與用戶溝通,引導用戶評論和思考。而用戶對一個節目是否真正做到了認真觀看與互動,也表明了目前的受眾對這個節目的喜愛程度和真實的需求程度。
(二)傳播渠道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新的媒介平臺從單一逐漸走向多元化。比如以前的新聞通過報紙、電影、電視和廣播這幾種媒介傳播,在這個傳播過程中,生產者生產內容的方向是單一的,只有那幾個渠道,除了內容傳播表現的方式不同之外,沒有其他的傳播渠道。但是在如今的環境下,傳播渠道逐漸增多,最明顯的就是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視頻播放平臺的興起,而這些平臺都是通過小小的手機這個設備傳播新聞。
(三)傳播的思想理念從以內容為中心到以觀眾為中心
在以前的傳播渠道中,沒有互動性這個概念。同樣,內容的生產方只有新聞媒體和其他的娛樂集團等。觀眾只有被動接受的權力,沒有主動說明和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的權力。但是在媒介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觀眾在新媒體平臺上擁有了選擇多樣化的信息和信息獲得渠道等權力。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型主持人想要把自己策劃的內容傳遞給更多人,就需要知道觀眾的信息偏好是什么。
五、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重構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的記者型主持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這些能力是如何影響其職業發展以及節目制作的影響力的?
記者型主持人在新的環境之下,需要重構自己的這些能力:
(一)多場景主持風格的及時切換能力
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記者型主持人除了要將最新的消息和內容以直播的形式進行一次傳播解說之外,還需要在對信息進行二次解說加工之后,同時分發到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對信息進行二次傳播,而在這個二次傳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對用戶、平臺信息傳播方式的了解。不同平臺對不同信息的推介能力是不同的,盡管是新聞媒體或者主流新聞媒體的信息,也需要通過對受眾接受的風格的了解,使用不同的風格解讀和說明同一信息,這對信息的傳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觀察和解讀新聞事件的能力
記者型主持人不僅要成為社會事件的觀察者,還要做好這個解讀者。不僅僅是對社會新聞事件進行直接的內容播報,主持人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分析和解讀社會新聞的事實,通過主持人自有風格的解讀,可以更好地引導民眾了解新聞的事實和真相,這個真相才可以更好地傳遞出新聞需要傳遞出來的價值觀。信息爆炸性涌入受眾的眼球,因此受眾容易受到一些不當言論的影響,無法通過既定的事實看清楚新聞背后要傳達的價值觀和意義。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型主持人就更加需要對社會新聞進行正向性的解讀,通過解說將新聞節目要傳達的價值觀清晰明了地傳遞出去。
(三)對新媒體平臺的運用能力
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使得每個人不僅僅是新聞的看客,更是新聞媒體的發聲者。記者型主持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上的一些個人看法,了解網民和受眾對信息的需求程度、對新聞節目的建議和意見、更喜歡了解哪些相關的事實、看新聞節目后最關心哪些問題、想要以哪些方式參與到新聞節目中來等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在策劃和制作新聞節目的同時,可以將這些因素有效利用起來。
六、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在媒介融合發展下,對相應行業從業人才的能力結構的要求更高了。在傳統媒體時代,其只需要關注固定的節目生產和選題策劃的流程就足夠了。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多能力的重構和學習是必要的,成為一個具有融合能力的人才也是必然的。記者型主持人多學習新媒體方面的基礎特性,再根據特性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引入新的環節,可以提升所制作的節目的傳播力。
參考文獻:
[1] 何文雅.關于媒介融合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與能力重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3):173+200.
[2] 張晉升,龔逸軒.媒介融合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與能力重構[J].傳媒,2016(16):77-79.
[3] 陳嘉慧.融媒環境下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信息搜集與處理研究[D].廣州大學,2019.
作者簡介:彭程(1983—),女,甘肅甘南人,碩士研究生,一級播音員,甘南廣播電視臺新聞專題節目編導,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