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出版業也在科技與互聯網的創新支持下進入了轉型期。作為圖書出版編輯,如何在轉型期提升自身的責任擔當意識,成為出版業轉型拐點的關鍵點之一。本文主要圍繞決策型、專業型編輯的自身培養,提升內容編校質量,推進融合出版與創新,打造傳統文化精品等幾個方面展開闡述圖書編輯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1]
關鍵詞:圖書編輯;高質量發展;編輯責任;圖書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2-0190-02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圖書出版業經過了體制的改革、歷史的考驗,不斷地為讀者輸送豐碩的精神財富,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種大背景下,出版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將自己的發展目標提升為高質量出版,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出版業迎來了新的轉型發展期。[2]
2017年,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首次被提出。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就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根本途徑,而這恰恰也是出版業所要選擇的道路。
科教興國一直以來是我們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作為科技和教育的傳播者的出版行業,始終是我國堅實前行的重要推動力。通過出版行業把創新的科技和知識成果傳遞給廣大讀者,是出版者的責任和義務。編輯作為出版的中心環節,對出版高質量圖書責無旁貸,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責任擔當意識。
一、用政治思想武裝頭腦,做決策型編輯
出版行業是國家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從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的今天,國家每一次發展和變革都對出版行業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例如:改革開放以后,人民對知識的渴望,促進了圖書市場的蓬勃發展;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擴大了圖書市場引進版圖書的規模;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加快了出版行業的創新和轉型。
出版業的每一次更迭與發展,都與國家的政治導向密切相關。只有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洞悉人民的真實需求,做好知識的有效傳播與普及,為國家出版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不斷貢獻力量。因此,編輯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形成政治化思維,深度解讀國家政策,使之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將國家政策轉化為自己的策劃主題,使其成為出版的重點。
例如,2019年為慶祝建國70周年推出的一系列主題出版物;聚焦社會熱點的經濟發展、民生問題方向的出版物;圍繞“一帶一路”出版的各專業領域研究與實踐成果;結合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美好鄉村建設等出版的系列出版物。這些都是深刻解讀國家政策,策劃的具有明確政治導向且促進社會進步的圖書。它們不僅是精神食糧,更是推動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的動能。
二、把專業做深,做研究型編輯
編輯專業化,是現代圖書出版領域對編輯的基本要求。編輯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決定著圖書策劃的方向和內容質量。尤其在讀者對知識的需求不斷升級的當代,對知識簡單的介紹普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高質量的專業化出版物,會為更多的讀者所青睞。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徐海在長三角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中提出:“沒有專業化,就沒有高質量。”作為一名編輯,不僅僅要不斷橫向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更要縱向對專業內容加深認知,甚至是實現更加精深的專業化研究。這樣才能在對該專業圖書領域的策劃和出版方向把控上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和作者、讀者進行高效而精準的溝通,切實策劃出版高質量的專業類圖書。明確專業定位和目標,掌握專業發展方向,將自己專業的圖書做縱向策劃,不求做到廣而全,但求做到小而精,做研究型編輯,做專業化圖書。
三、精細化出版流程,保證圖書出版質量
隨著讀者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高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多樣化出版模式,出版行業呈現百出花齊放的狀態。在出版業繁榮至轉型期間,也出現了較多影響出版行業常態化發展的因素:第一,圖書市場一味地跟風出版,而忽略了圖書本身的內容質量,給讀者造成了錯誤的判斷。第二,較多的出版社由事業單位轉企之后,由于業績的考核要求,導致較多的編輯為了完成績效指標,對圖書內容質量疏于審查,使內容的加工、審校質量不過關。第三,由于人工成本、紙張等費用的上漲,導致圖書要么定價太高,消費者難以承受,要么制作粗糙,閱讀體驗下降。因此,編輯有責任保證圖書出版的全流程質量監控,對每個出版流程都做到全面把控。
在做好圖書內容策劃的同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嚴格把控稿件的編校質量,嚴格執行稿件的加工、審校規定;有效排查書稿中出現的政治、民族、宗教、專業知識等相關問題,任何一個流程都不能缺失,確保圖書內容編校質量。
第二,與美編和印刷廠做有效溝通。一本圖書的設計不但要體現圖書的內容特點,還要切實了解圖書的上架需求、讀者的閱讀行為;將綠色環保理念灌輸到整體設計中,將書籍裝幀與印裝有機結合,有效地控制成本,同時達到最佳的呈現效果。
第三,配合出版機構的營銷部門做好大數據分析,合理把控圖書市場,做到精準營銷,使圖書的印裝數量和市場銷售力成正比,避免產生較多的庫存,并做好后期的讀者服務。
四、以創新為驅動,結合融合出版,打造精品
高質量發展提倡創新,這是國家發展的驅動力,也是圖書編輯的內核驅動。融合出版作為傳統出版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已經引導各出版機構的編輯為之做出積極努力。近兩年,紙媒數量和品種已經有所減少,知識服務平臺逐漸崛起,并將成為出版領域新的產業模式。因此,圖書編輯要做到創新常態化,不僅要做到選題內容上的創新,更要在出版形式和營銷渠道做新的嘗試;既要做好紙媒的精品出版,更要在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向知識服務邁進,做到知識內容的二次生產和再創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知識服務精品。
五、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策劃經典作品
一個出版企業能夠幾十年不斷地穩定發展,其必定有品牌產品,即經典出版物。經典出版物即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著作。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的《梁思成全集》、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中國美術全集》。這些經典著作都是歷經讀者和時代考驗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作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完善創作出版扶持引導機制,引導廣大作者和出版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國家出版基金的積極作用,實施重大出版工程等,出版更多在文化傳承上有新的突破、學術水平上有新的超越的精品力作;充分發揮‘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獎項的導向作用。”圖書編輯要認真解讀文件精神,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為目標,挖掘優秀作者,創作出版高質量的圖書,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質求穩,從而確保經典作品經久不衰。
六、結語
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重要戰略,也是出版業轉型發展的堅定路線。在數字出版轉型浪潮中,是否能夠在重要拐點產生質的飛躍,迎風啟航,高質量是關鍵點。作為圖書編輯,其必須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出版工作的目標,不斷為讀者提供高價值的知識服務產品,這是圖書編輯一生所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印發《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的通知[Z]. 2016-12-27.
[2] 李苑.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傳世精品[N].光明日報,2017-07-11.
作者簡介:張華(1984—),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編輯,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