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過后,人們的消費習慣、出行習慣以及社會需求、生產經營模式乃至投資方向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地方黨報的報道視角也必須隨之而變。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地方黨報;視角主張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6-0145-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日常隨之改變,如封城、禁行、戰“疫”等。經過艱苦戰“疫”,兇猛的疫情被牢牢地壓制住了。被迫按下“暫停鍵”的日常生產生活又很快按下“恢復鍵”得以重啟。然而,作為“時代觀察者”和“時事記錄者”的媒體記者們敏銳地發現,雖然生產生活已然重啟,但其過程與方式皆已改變。這樣的點滴變化也被鎮江日報社的記者編輯們精心記錄在了《鎮江日報》的日常報道中。概括起來,《鎮江日報》對這些變化的報道視角聚焦于4個方面。
一、關注習慣的改變
疫情下,線下停擺線上見!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疫情期間人們需要減少出行,減少聚集,減少接觸,以防控疫情傳播風險。許多原本在線下面對面進行的事情不得不改變方式線上解決。
4月1日的《鎮江日報》第6版比當天頭版更搶眼。《就醫之變:疫情之下我們線上見》《直播購買、線上配送、自助結算……疫情讓購物方式加速邁向3.0》《疫情來過,旅游方式悄悄在改變》《因為疫情,“云辦公”改變工作方式數字化帶來更多便利或將催生新經濟》4篇重頭稿件,從就醫、購物、旅游、辦公等日常小事入手,通過有現場、有交流、有思考、有評述、有對比、有展望的報道手法,深刻反映了新冠疫情之下廣大市民日常生產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令人耳目一新。而為這組報道所配發的短評《疫情過后,生活已然改變》則清晰明確地點明了這些變化背后的深刻內涵,對整個版面起到了畫龍點睛、綱舉目張之效[1]。
最初,這些改變是被迫的,是不得不為之的無可奈何。疫情之下,鎮江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專家門診全面實行預約診療、分時段診療,取消現場掛號。同時,各大醫院先后上線“互聯網+”醫療,通過“在線問診、線上開藥、藥品配送”等一系列功能服務,為患者提供全流程互聯網診療服務。方便、快捷、高效的就醫體驗很快獲得市民認可,疫情過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于網上就醫。
購物、旅游、辦公其實也是如此。疫情期間被迫在線上進行,而疫情后,“預約”已然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想就餐,提前跟餐館預約下單;想理發,提前在理發店預約登記;想旅游,提前在網上預約門票……鎮江各行各業也適時開啟了預約模式。這些變化都被《鎮江日報》敏銳地捕捉到并記錄下來。
二、關注創新的支撐
在這些因疫情影響而被迫進行的絕大多數改變中,互聯網扮演了關鍵角色,而各種創新則是重要支撐。隨著帶寬網速的提升,智能終端的普及,網絡科技的研發,消費模式的創新,疫情帶給公眾的不便、困難、風險、挑戰最終都被我們有驚無險地避開,而且又義無反顧地超越。而隨著5G網絡的建設與應用全面展開,我們借助黑科技和新模式,還可以輕松越過更多的不方便與不可能。因此,關注5G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關注公眾消費模式創新、關注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模式創新、關注社會管理方式升級換代等等,都成了《鎮江日報》疫后報道的又一視角主張。
信息時代,得數字化者得先機。鎮江在全省率先與四大通信運營商簽訂5G網絡建設與應用戰略合作協議,試圖經由5G技術保持先發優勢,在全省跑出“新基建”示范引領加速度。對此,《鎮江日報》刊發長篇報道《5G網絡建設步伐加快,路線圖漸趨清晰 “新基建”如何保持先發優勢?》,全面報道了全市5G建設新進展。目前,鎮江電信部門已經與50多家企業開展戰略合作,一方面幫助企業插上5G的翅膀,助力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將5G網絡切片技術引入企業,在滿足企業對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等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以點對點通信保障網絡安全,解決企業對網絡安全的后顧之憂。《插上5G翅膀,“僅一智造”更智能》則報道了江蘇僅一公司利用5G技術開發的智能小車,能在幾分鐘之內從十多萬種零部件中迅速而準確地取到目標物,并根據工作人員手機發送的相關指令送到相應工位人員手中,這套分布式智能物流系統,將企業產能提高了10%~11%。
此外,《中船動力:創新“動力”驅動高質量發展》《劃分33個網格 開通熱線平臺 句容“智慧城管”數字化、精細化》《“一體化”平臺打通線上線下 瀚瑞控股:以信息化推進發展高質量》《開辟銷售渠道帶動農副產品市場“回暖” 導游拓展“朋友圈”業務自救戰疫情》《網絡銷售解決了疫情期間草莓滯銷 “莓二代”40萬元投資重回“增值箱”》《銀發集結“云端”網上發揮余熱離退休干部網上組織生活新模式興起》《原來好多天,現在兩分鐘 市中院打造集約送達中心推行電子送達》等稿件,對各類技術、模式創新給經濟建設及社會生活帶來的諸多變化均進行全面詳細報道。
三、關注需求的轉變
在后疫情時代,恢復經濟發展是各地黨委政府的當務之急,而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企業是最主要的動力。在此次疫情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小微企業。如何適應疫后各類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幫助中小微企業克服當前困難,盡快走出困境,同樣是《鎮江日報》后疫情時代報道中最重要的“視角主張”之一。
擴大消費是恢復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鎮江日報》刊發《4月30日—5月31日“云上購物,樂享生活” 全市線上消費促進活動即將啟動》及時向市民傳達了商務部門推出的促消費活動,推動全市新興消費潛力釋放,服務消費擴容提質。《2000萬元餐飲消費券10日起發放 所有在鎮人員可共赴消費盛宴》《“京喜大市口”系列活動在蘇寧廣場啟幕 “京夜無眠”打響夜間經濟第一槍》《74家旅行社獲退1488萬元質保金——我市全力扶持文旅產業“回暖”》等稿件,也有助于購物、餐飲、旅游等行業復蘇。
引導企業按照疫后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也是《鎮江日報》的重要關注點。《疫情之下,“智能需求”被打開 鎮江企業如何借“智”轉危為機?》報道了江蘇虹灣威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全國首臺全向移動消毒監測云機器人,具備毫米級精度運動、雷達避障、無線充電等功能,能夠適應病房內復雜的環境,有效降低人工檢測消毒風險,提高消毒凈化效率。該報道既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新選擇,又為企業推廣新產品作了“活廣告”。
市委、市政府在幫助企業復工達產方面出臺諸多優惠政策。其中,金融部門以執行最低貼現價格等多種方式提供融資支持;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部門統籌保障新增用地需求;科技、工信、總工會、人才辦等部門對企業申報市級榮譽、產業、人才專項資金給予傾斜性支持;供電公司提供免費安裝能效監測裝置等服務;華潤燃氣為獲獎企業制定階梯氣價;自來水公司對超用水定額計劃發生加價水費部分給予50%減免。《鎮江日報》及時報道后,建華建材立即申請新增土地擴大生產線,菲舍爾航空則很快得到了5000萬元信貸額度……《以高效“服務時間”換企業“發展空間” “企業管家”幫代辦助推產業強市加速跑》《12345企業服務專席24小時不打烊 4個月受理訴求1400多件,滿意率100%》《750萬元“水費紅包”將發放3.2萬非居民用戶受益》等稿件,更是為促進經濟復蘇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鎮江企業迅速恢復工復產甚至逆勢上揚。《逆風揚帆,龍頭船企何以動力強勁》報道了鎮江60余家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全產業鏈發展的競爭“優勢”,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龍頭船企表現依然搶眼。其中鎮江船廠產值增幅為136%,新韓通公司增幅達45%,賽爾尼柯新接訂單近2億元,增幅達30%。《傳統轉型智能 危機成為轉機 句容服裝紡織企業逆勢上揚》更是成了疫情影響下帶動地方經濟復蘇和增加市民就業的標桿。
四、關注未來的趨向
眼下,民眾生產生活逐步恢復,但有些變化不僅會存續下去,而且必定加速向前。縱覽《鎮江日報》近期諸多報道,常常閃耀著這樣不經意的改變之光。
習慣在變,需求在變,方式在變,形態在變,過程在變,模式在變。這些變化讓消費更加便捷,讓工作更加高效,讓身體更加健康,讓生活更加美好。對這些變化,也許我們渾然不知,但疫情過后,我們的生產生活已不完全是原來的模樣。未來已來,不變是變。
這些變化看似很偶然,其實是必然。因為早在疫情之前,我們就已經生活在這樣一個大趨勢之中。這個趨勢可能難以名狀,但可以真切體會。新時代的車輪注定要在歷史長河中滾滾向前。正如有人所說,疫情可以阻礙社會運轉,可以困擾生活生產,可以影響經濟增長,但對發展趨勢只能螳臂當車。甚至在某些領域,疫情還加快了趨勢發展。鑒于此,如果我們以“危中尋機”的視角打量,疫情既是生活的絆腳石,也是發展的加速器[2]。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宅家經濟”到“云上辦公”,從用餐習慣到社交禮儀,從認識看法到思想觀念。新零售因為疫情,變成了“零接觸”;曾經排著長隊的公共就醫,因為網上預約掛號,效率有了質的飛躍。這是時代的腳步,也是歷史的必然。密切關注這個歷史大趨勢,當然也是《鎮江日報》的“視角主張”。
五、結語
黨報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承擔著重要的宣傳與報道職責,在任何狀況下都必須有自己的責任與擔當。無論是在抗疫期間還是在疫情之后,高舉黨中央的旗幟,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大趨勢,準確傳遞權威可靠的各類信息,以滿足社會大眾的迫切需求,都是《鎮江日報》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和必然的“視角主張”。
參考文獻:
[1] 梁和峰,曾海蓉,張瓊霞,等.綠色鎮江[N].鎮江日報,2020-01-04.
[2] 梁和峰.疫情過后,生活已然改變[N].鎮江日報,2020-01-04.
作者簡介:姜木金(1969—),男,四川成都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