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傳媒的高度發展,電視節目普遍傳播法治類節目,比以往增加很多。當前,法制類節目已經有了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法制類的電視節目與其他電視節目不同,它作為一種特殊的電視節目形態,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而中國的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產生、發展與興盛是與中國法治建設密不可分的。中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實現了中國傳媒、法制節目與法治建設的互動和融合。本文以畢業作品《法制在線》為例來探索法制類節目的新發展。
關鍵詞:法制類電視節目;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5-0101-02
在當今社會中,為了適應當下多元化的需求,法制類的電視節目作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一種重要途徑或手段,承擔著非常特殊的社會責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當下原本就存在著一些矛盾和沖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訴求都可以通過法制類的電視節目解決和實現。當下法制類的節目也十分多樣,如《天網》《道德觀察》《法律講堂》等。這一類的法制類電視節目都具有很強的功能性。
一、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內涵
以《今日說法》為例,其以群眾身邊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普法宣傳,主持人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講述者,根據一定的敘述方式給觀眾“講法律故事”,并且穿插情景再現和采訪目擊者或知情人的畫面,牢牢吸引住觀眾。從“講故事”的方式來看,主持人采用了不同的敘事方法。
二、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發展現狀
(一)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優勢
1.難以超越的專業差別。雖然移動終端和新型的網絡媒體,都有著非常強勁的競爭力。但是,電視類的節目擁有非常廣的觀眾群體,并且有很強的說服力,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轉型時期,隨著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與我國民主與法治建設效果的顯現,與法治相關的節目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法制類電視節目不僅僅對宣傳相關的法律條例、促進我國的法治建設、提升整個民族的法律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還可以讓法律更加平民化,更“接地氣”,走進民眾的生活之中。
以電視為媒介傳播的法制類相關節目包含非常專業的法制知識,并且有非常嚴格的審核標準,這也使得法制類的電視節目更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另外,法制類的電視節目與自媒體上和網絡媒體自制的法制節目,在功能上也有著非常大的差別,而這樣的差別是很難被輕易趕超的[1]。
2.有價值的內容。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更需要快捷地觀看綜藝類節目或娛樂類節目打發高速發展下,快節奏生活的碎片化時間。各種網絡短綜藝應運而生,吸引著人們的視線,霸占了人們大量的空閑時間。但是,這種無營養的綜藝娛樂類節目,給人們帶來僅僅只有短暫的視覺沖擊,不能夠使人們學習到更多知識,不能夠使人們反思自己,不能夠使人們思考更多問題。因此,在廣大觀眾感到疲乏的時候,感到審美疲勞的時候,感到無趣無聊的時候,感到知識匱乏的時候,感到被網絡局限的時候,他們依然會選擇有更正確的價值觀的、真正有內容的、有價值的法制類電視節目豐富自己相關的知識儲備、彌補自己法律知識的欠缺。通過法制類電視節目,學習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識。這樣,一旦自己在未來生活中遇到了案件的時候,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二)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劣勢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中國網民已經達到8.02億。而且,個人終端不僅僅有視頻、音頻,還有音視頻綜合出現的傳播方式。并且這種傳播方式相較于電視媒介的傳播要更加迅速、更加方便。
例如,現在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已經大大下降。與此同時,各種新時代出現的移動終端APP不斷改變著觀眾了解新聞、了解世界的方式。而這種現象也沖擊著法制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和觀眾的關注度。
1.在法制類電視節目中有許多刺激性的畫面。以電視為媒介傳播的節目,用視覺進行觀看是最廣泛的收看形式。為了使案件在節目中能夠得到還原,有一些法制類的電視節目會直接將案件發生時的現場情況播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過于暴力的畫面或一些過于血腥的畫面。雖然這么做的初衷是為了讓觀眾直觀地了解到案件發生時的情況。但是,這種過于暴力、過于血腥的畫面,將會給觀眾們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這也使得很多法制類電視節目的觀眾被局限,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法制類電視節目不得不考慮畫面的剪輯,不得不在保證節目的真實性和發揮警示作用的同時,考慮畫面的內容是否過于暴力、血腥,是否會帶來不好的影響[2]。
2.在節目當中過多描述相關執法機關的執法手段、破案方法。很多法制類的電視節目在制作時為了宣傳相關機關的執法能力,對案件的違法犯罪過程和刑偵部門辦案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目的是為了給人民群眾樹立法律意識,讓人民群眾了解違法犯罪的嚴重后果,從而起到科普和警示的作用。但是,過于詳細地描述刑偵方法,會使得很多別有用心的犯罪人員,更加了解我國司法部門和執法部門查案、辦案的方法,甚至可能因此獲得不少啟發。這將使法制類電視節目喪失原本的意義,甚至還有可能提高犯罪率。
三、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創新
(一)節目內容更加豐富
其實法制類的相關電視節目,它的觀眾不僅僅是所謂的中老年群體,其實應該覆蓋各個群體,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無論是哪一類行業還是哪一個職業,他們都需要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電視作為一種傳播范圍比較廣的傳播方式,更應該有更多的觀眾,而法制類的電視節目也應該如此。它應該有豐富的節目內容,不應該僅僅有傳統意義上的節目內容,還應該具有不同人群所需要的法律內容。
第一,可以更加關注我們在傳統的法律類電視節目中,沒有關注到的觀眾,如一些未成年人。在我國,其實有很多未成年人,不了解中國的相關法律,也不清楚犯罪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因為對法律的無知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說,筆者認為中國的法制類新聞節目應該有一部分或大部分內容涉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及一些未成年人犯罪。要讓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到,身為未成年人,雖然有一定的法律保護他,但犯了重罪,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并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達到成年人的年齡就可以為所欲為。同時,未成年人了解到相關的法律知識后,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因為未成年人屬于弱勢群體,還不具備很強的防范意識,所以可以通過這樣的法制類電視節目,向未成年人科普更多的法律知識。一方面,可以讓未成年人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另一方面,能夠讓未成年人進一步了解犯罪要承擔的責任及代價,從而使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大大降低[3]。
第二,法制類電視節目在選材上有更加豐富的題材。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法制類電視節目的選材大多以刑偵類題材為主體,而這種題材已經播放很多年了,觀眾不免會產生審美疲勞。筆者認為,可以適當推出一些與其他法律相關的案件,如民事法、經濟法、勞動法和一些其他的法律法規。通過講述這些法律涉及的一些典型案例,使觀眾更好地了解到不同的法律知識,讓觀眾明白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正確地維護自身的權益。近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詐騙犯通過網絡實施詐騙,而騙子針對的目標都是些中老年人。他們往往利用中老年人對網絡的不了解實施詐騙。所以,法制類電視節目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把握住最新的動向。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時候,了解最新的法制知識和最新的作案手法,有所警惕,有所提防,更好地起到普法的作用。
(二)傳播媒介的創新
第一,應該將傳統的電視節目與線下的新媒體節目相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與網絡時代的來臨,對電視節目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法制類的電視節目可以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借助新媒體不同的傳播方式達到法制類電視節目拓寬傳播途徑的目的,這能夠使法制類電視節目在大環境的改變下,繼續生存、發展。
第二,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推出更多內容豐富、覆蓋范圍寬廣的法制類電視節目,甚至可以推出一些直播形式的法制類電視節目。還可以開發一些線下的APP,觀眾可以在電視媒體上看法制類電視節目,在線下終端的法制類APP上詢問與節目有關的相關法律知識和其他的法律知識,也可以通過APP了解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法制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擴大法制類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同時增加了向群眾普法的方式。不僅僅可以讓法制節目的觀眾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隨時隨地學習到法律知識,也為觀眾樹立了法律意識,這樣可以更好地達到普法和警示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四、結語
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廣大觀眾的法律需求,不僅可以讓觀眾們通過觀看法制類電視節目了解到相關知識,也可以進入線下推出的一些平臺APP,直接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法律知識。
與此同時,短小精悍的法制類電視節目可以讓人們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用很閑、很短的時間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
參考文獻:
[1] 成寒梓.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主持策略分析[J].科技傳播,2018(14):1-2.
[2] 龍繼海.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社會影響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03):2-3.
[3] 郭艷辰.我國法制類電視節目的現狀與未來[J].科技傳播,2018(16):3.
作者簡介:陳虹旭(1996—),女,湖北武漢人,2019級工業設計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