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維國
摘要:作為一名記者,要善于在采訪時,挖掘更深層次的問題,以提高宣傳報道的價值,特別是一名外宣記者更應該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及時準確的采訪報道出去,把當地的好的做法,好的典型實事求是的宣傳報道好,那么怎么才能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并成功的宣傳報道呢?那么就需要記者有敏銳的新聞敏感性,善于捕捉新聞的獨特性,從而提高新聞的上稿量。
關鍵詞:記者;敏感性
一、掌握國家的政策,報道當地執行情況
廣播電視臺是黨的喉舌,我們的新聞宣傳是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來開展的,作為廣播新聞記者,首先要講政治,要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特別是認真學習和領會現階段黨和國家的一些新的改革精神,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和分析力,以求站得高、看得遠,爭得新聞報道的主動權。這樣才能做到“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作為基層的記者,更容易接觸到現鮮活的新聞事實。但是盲目地采訪,有些新聞與大的環境、大的背景不相適應,甚至與黨的政策相背離,那樣就費很多無用功。所以,對上報道的稿件,必須要從小處著手,寫具體的新聞事實,更要從大處著眼,與黨的方針政策有機結合,只有這樣,稿件才能被采用。
我臺記者曾經采制過《俄羅斯提高木材出口稅,綏芬河木業遭遇寒冬》,當時下了不少功夫去采訪,木材企業是一片埋怨和訴苦聲,有關部門也配合采訪,介紹了情況,這篇稿件制作完后準備上傳到上級臺,被領導知道后及時叫停,是因為當時這個話題特別敏感,宣傳報道出去,會造成木材企業的恐慌,負面影響太大。作為一名外宣記者要深知不是簡單發一篇稿子那么簡單,要有取舍。
二、要發揮當地的優勢,側重“獨特性”
作為一名基層記者,必須熟悉當地的地緣優勢、產業特點等,圍繞本地的特色做文章,避免跟其他地市新聞雷同。
我們綏芬河市是國家的重要對俄口岸,依托地緣優勢,大作對俄文章,傳上去的稿件屢屢命中。比如,五四青年節,各地青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這一節日,我們臺“五四”青年節當天,中俄青年共植友誼林,記者采訪后以錄音報道的形式傳到上級臺當天被采用播發并上提要。所以說,對上報道就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報道其他地市所沒有的,這樣就大大提高稿件命中率。
比如,綏芬河口岸哈綏俄亞班列首次運行,到實行常態化運行,我臺記者多次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了報道,在這個基礎上,哈歐班列又相繼開通,這些帶有口岸特色的稿件傳上去屢次命中。這正是我臺依托當地地緣優勢,大打特色派,相關的報道成為我省的一大亮點,是其他地市所沒有的。
三、唱好“四季”歌,注重“超前性”
眾所周知,一年四季,春種 夏長 秋收 冬藏,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更要唱好新聞四季歌,圍繞四季唱好四季歌,每年各個紀念日,都要牢記在心,針對各個節日做好文章,那么作為一名外宣記者,時刻都要知道自己近期應該寫些什么,心里應有個“寫稿日歷”,即結合上級近期宣傳要點及對一些重大節日、紀念日的宣傳需求,有針對性地采寫一些經驗性的典型報道,打“提前量”,這樣會大大提高“中稿率”。如元旦春節到來之際,分別采寫一些有關節日商品供應、節日文化氣氛的報道,“五一”、“十一”選擇一些出行旅游的新聞。綏芬河口岸作為全省的第一個對俄陸路口岸,每到黃金周,都有大批南方游客紛至沓來,赴俄羅斯旅游,成為旅游季節的一大亮點。對此,我臺記者抓住口岸特色這一特點,大打俄羅斯旅游牌,是其他內地市縣所沒有的,所以每年都采制赴俄羅斯旅游的新聞傳到上級臺,采稿率達到100%。
再就是,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以說,要經常收聽收看上級臺的節目,研究上級臺的報道重點,迎合上級臺的報道熱點及時準確的做好當地的宣傳報道文章,才不至于晚半拍,成為舊聞。
四、發揮廣播長處,提高“可聽性”
作為一名外宣記者,特別是外宣記者不能只發表導語新聞,一句話新聞。要在深度報道上下功夫,才能到達宣傳效果,稿件內容必須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因此,寫新聞要貼近百姓的生活,這樣才能引起聽眾的興趣。
我臺對上報道記者曾經采制的《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在省電臺新聞聯播中播出,引起當地的有關部門和居民的強烈反響,一致稱贊這篇關乎民聲的報道做得好。記者完全可以寫一篇文字稿件傳到上級臺,播發導語新聞。可是記者沒有偷懶,拿著錄音設備深入回遷居民家中,與居民面對面談心,把居民的心里話用錄音機錄下來,隨后,記者又到動遷辦去采訪動遷辦負責人讓他把這幾年的動遷情況及回遷情況都介紹了一下。錄音報道里聲情并茂,回遷居民的感激之情,有關部門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讓聽眾感覺到政府在實實在在為居民辦實事兒。
所以說,作為外宣記者要站得高、看得遠,不斷學習,掌握黨的新的方針政策,才能有的放矢,更好的結合當前形勢做好報道;同時更要腦勤、耳勤、眼勤、手勤,爭取第一時間,第一地點采制第一新聞,只有這樣,對上新聞的命中率才能大大提高。
當然,作為外宣記者還要努力學習理論文化知識,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