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媒介技術的革新以及媒介在社會各個層面的滲透,媒介景觀已日益成為社會和人們普遍可見的存在形式。在媒體與社會共生互溶的狀態下、社會普羅大眾的廣泛參與下,李子柒所營造出的媒介景觀涵蓋了影像、文化、政治、商業4個方面的價值元素,其作為“爆款”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是四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李子柒的原生態視頻不僅展現了美食及鄉村生活,更體現了中國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集體信仰與膜拜。但它呈現的儀式化生活和審美化畫面帶給人們無限向往的同時,也揭露了其無法實現的虛構性。本文旨在結合媒介景觀理論對李子柒視頻造成的媒體轟動效應進行邏輯解析,并對其背后的虛擬幻境予以解釋。
關鍵詞:媒介景觀;李子柒;視頻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099-02
作為一個古風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視頻區別于以往荒誕的情節內容、強烈的戲劇沖突的環節設置,營造了一種安謐恬靜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環境。并通過影像的呈現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傳播,無形之中傳達了主流價值觀,受到了主流媒體的認可與社會大眾的支持,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影響。這早已遠遠超出了其本身的文藝娛樂性,從而造就了一場媒介景觀下的大眾狂歡,帶來價值宣傳與流量變現的綜合效益,形成了影像、文化、政治、商業4種景觀匯集的媒介融合景觀。但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它是由媒介塑造成的一種仿真世界的擬象,區別于現實生活的真實。[1]
一、理論來源
景觀,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呈現的景象。1967年,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的著作《景觀社會》問世后,“景觀”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它強調一種被展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而媒介景觀則是強調通過媒介呈現給大眾的宏大景象。[2]媒介的影像替代功能作為景觀顯著的表現力,幫助“媒介景觀”成為了景觀社會或現實社會存在的普遍方式。[3]之后。美國文化批判學者道格拉斯·凱爾納在他的論著《媒介奇觀》中,將德波的“景觀”發展為當代“媒介奇觀”,同樣對媒介景觀進行了解析。本文借用兩者的理論研究對李子柒視頻引起的宏大媒介景觀現象進行詮釋。
二、媒介集合——大眾媒體與社交媒體的雙重奏
大眾媒體作為信息的主要傳遞者,通過點對面的方式能夠實現信息擴散的最大化。正是由于其在傳播過程中所具備的這種獨特表現力,媒介景觀的影響力也需要通過大眾媒體發布報道得以實現。南方周末、網易新聞、鳳凰網等各大新聞媒體平臺對李子柒視頻的爭相報道構成了信息傳遞的向心力,共同開啟了一場媒介合唱。
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以及媒體的發展,媒介景觀的營造不單單是傳者單方面的傳輸,受眾在媒介景觀的構建方面也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通過對信息的接收與反饋,達到傳受雙方的共通互聯,營造盛大的媒介景觀。
社交媒體作為民眾意見的集散地,為人們傳達自己的呼聲提供了實踐的平臺,反映出多元互動的傳播方式在社會中形成的多層級信息交流模式,成為媒介事件擴散的有力幫手。而且民眾反響熱烈,反推大眾媒體對其的關注,二者形成互相呼應的媒體局面。截至2019年11月,李子柒的微博“粉絲”達到2161萬,YouTube“粉絲”達到504.08萬……大量的民眾關注使得李子柒成為社會熱點。
三、媒介景觀
(一)媒介影像景觀
在八卦娛樂充斥人們的視線、侵蝕人們的大腦的社會背景下,李子柒的田園美食視頻在借助媒體平臺進行傳播時,猶如一股清流淌入大眾生活中,給予了用戶不一樣的非凡體驗。從內容呈現上看,在李子柒的影像畫面中,屢屢出現的是土地荷田、小橋流水、竹林木屋等田園牧歌式的鄉野景象,為身處喧囂生活和遭受生活壓力的觀眾提供了對生活本真的想象和憧憬。最常被表現的情景是在農耕生活中所需各種生活必備技能,從姜棗膏、馬奶酒、黃桃罐頭等風味美食的自制,到觀眾相對陌生的木工、胭脂、織染等手工活動,內容無所不包且新奇獨特,讓其俘獲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從人物選擇上看,李子柒出生于四川鄉村,幼時父母離異又遭到繼母虐待,飽受欺壓的生活經歷讓人為之憐惜。后為照顧年邁的奶奶放棄都市繁華的生活,回歸鄉村的行為恰與中國綿延留長的孝道文化相契合;在農間自學拍攝剪輯創業的奮斗精神又使人為之欽佩。李子柒的成長歷程與其所作所為從另一個角度吸引著受眾的眼球。
(二)媒介文化景觀
在文化與金錢相互博弈且看似是金錢占據領頭地位的今天,李子柒的視頻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涵,運用小視頻的方式,將文化與美食、親情、自然融為一體,不僅平衡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而且舒緩了社會焦慮。媒體點評其為“一幅自如閑適的山水畫,激勵著人們返璞歸真的情感共鳴”。多種文化因素的融入使其形成了雅俗共賞和精神消費的媒介景觀。還需注意的是,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現實背景下,李子柒提供的生活圖景,再現了人們對生活本真形態的想象,契合了人們對慢節奏生活的期待,成為當代社會中的沖突和解決方式戲劇化的媒介文化現象。[4]其十分注重人文化的包裝,最大限度地還原鄉村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雙肩挑山泉、騎馬串街巷、手工制美食,而且從中可以提煉出人們的生活態度,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容量與深度。不論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總能獲得公眾的廣泛認同與支持,展現一個民族的生活觀念與民族感情,而媒介在此處也承載了宣傳教育與審美導向的社會功能。
媒介文化景觀通過科學合理配置,能夠有效抵制低俗文化與過度娛樂化的亞健康產品流通,利導文化產業最終回歸正軌。李子柒通過自媒體平臺,深度開發了中國傳統文化背后的民族元素,從創意角度贏得了滿堂喝彩。
(三)媒介政治景觀
李子柒一開始只是作為一個美食博主在自媒體平臺進行小范圍的擴散,之后憑借其優質的生產內容,逐漸在大眾媒體乃至主流媒體獲得關注,她的形象已經從單一的美食博主上升為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言人。而在這其中,主流媒體的發聲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尤其在短視頻盛行的今天,各種紛繁多樣的短片充斥在大眾眼前,惡搞、低俗化的視頻內容更是數不勝數。李子柒的視頻能夠捕獲作為國家重要宣傳工具的媒介機構——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等平臺的聲援,無疑為其影響力的擴大提供了可實現的途徑。
尤其是在央視新聞對李子柒的視頻表示贊賞之后,社會再一次掀起了關于李子柒的輿論熱潮。央視新聞作為傳遞黨和政府聲音的核心媒介,能夠有效宣傳國家主導的意識形態,在無聲之中折射出了國家的主流導向與價值取向,飽含著政治權力的象征意蘊。國家級媒體的新聞宣傳是“軟權力”的一種意象,通過新聞題材的選擇、報道篇幅的大小、報道態度的贊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構建起一種抽象的理論框架來完成對民眾的引導、對國家立場的建構。[5]此時的媒介對政治意義的樹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無形之中為其營造了一場媒介政治景觀。
(四)媒介商業景觀
社會說到底仍然是依據資本積累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運轉的績效系統,對媒體景觀予以影像、文化、政治觀照后,面前還橫亙著一些經濟因素。[6]李子柒的視頻是商業力量利用媒介為社會公眾營造的一場媒介商業景觀。
但商業資本在視頻中的表現并不是赤裸裸的,而是借助一系列運作來刺激消費者,從而達成經濟目的。首先是視頻的制作受到商業利益的控制。李子柒曾因視頻有專門的拍攝團隊而引發了人們的爭議,雖然主角聲明在一開始的拍攝時完全由她自己完成,但在其言辭之間也可看出,因為其拍攝設備落后、拍攝手法欠妥,經常會有重復返工的狀況出現,如果單單依靠她一個人來制作作品,恐怕還無法達到如今的成就,這恰恰反向證明了資本是其如今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一劑“強心針”。此外,在短視頻中的商業基因依托李子柒這個IP實現了市場化的投入盈利,例如2018年,李子柒的淘寶旗艦店上線,短時間內旗艦店“粉絲”達到了119萬,單一產品的月銷售量高達幾萬件。李子柒的短視頻制作和商業產品進行綁定,呈現出了商品化的趨勢。[7]
四、作為媒介景觀中的儀式化鏡像
生活儀式作為一種展現人們日常生活狀態的方式,能夠通過對生活場景、服裝配飾、飲食起居、人物選擇等要素的展現將生活畫面轉化為視覺代碼,從意義層面把握其傳達的價值。[8]在李子柒的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種被塑造為具有高度儀式感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日常生活的儀式化帶給人們無限向往的同時也暴露了其無法實現的虛擬性。這種生活是通過視頻營造的一種充滿浪漫意味的、令人向往而又無法到達的理想彼岸,它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只是一種視覺幻象、虛擬畫像。李子柒自己也曾對“粉絲”說過視頻中的生活是她夢想擁有而現在還未實現的。
關于影像傳播藝術,她所營造的鄉野歸隱的生活視頻是通過鏡頭有選擇的拍攝與后期人員有目的的剪輯而被展現,看似真實的生活畫面其實是被建構出來的,是一種鏡像化的演繹呈現。鄉村被設定為田園牧歌景觀,充當了當代社會所失去的安謐自然的家園,人們借由這種理想幻影來對抗現代社會焦慮,勾勒出中國社會變革過程中在大眾心中產生的現實矛盾。[9]正如德波所述:景觀也指一種主體性的、有意識的表演,是與現實的分離,是對幻想的加載。李子柒的視頻中所塑造的世外桃源只是現代人尋求自我解放的理想場域,其終究只是一場審美夢境。
五、結語
李子柒的視頻本身作為一種媒介,以及由它所帶來的媒體的廣泛關注與持續報道,形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媒介景觀。而我們除卻對它們的審美享受與價值解析外,也要注意反思在視頻中呈現的虛擬景觀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的缺位和反差,從案例中發現問題,提煉要點,總結原因,實現視頻背后所代表的意義的回歸。
參考文獻:
[1] 陸揚.日常生活審美化批判[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141.
[2] 德波,王昭風.景觀社會[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3.
[3] 張海燕.淺析央視春晚媒介景觀符號的構建[J].新聞愛好者,2013(04):45.
[4] 道格拉斯·凱爾納(美).媒體奇觀:當代美國社會文化透視[M].史安斌,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2.
[5] 侯姍姍.主流媒體構建的政治景觀[D].陜西師范大學,2011.
[6] 朱媛媛.對媒介事件和媒體景觀的透視與詮釋[J].新西部(下),2009(02):130-122.
[7] 薛海珍.網紅IP短視頻中日常生活的意義生產——以古風美食李子柒為例[J].文化學刊,2019(7):67-69.
[8] 王海洲.作為媒介景觀的政治儀式——國慶閱兵1949-2009的政治傳播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16(4):53-58.
[9] 蔡竺言.媒介景觀:作為“他者”的鄉村——鄉村美食類短視頻的文化解讀[J].新聞傳播,2019(07):61-62.
作者簡介:郭雅婷(1998—),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