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機制,為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沒有科學完善的戰略部署很難取得最后的勝利。“321”是銅梁區委、區政府經過深入調研,集思廣益,深思熟慮后制定的脫貧攻堅戰略機制,通過建立“321”機制,扶貧工作有了正確的方略和方法,形成了堅持問題導向,精準靶向施策,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高效工作引擎。
提到“321”,銅梁區扶貧辦副主任楊德勝熱情地詳細介紹:“3”就是將全區4448戶12571名建卡貧困戶分為動態關注、助推攻堅和政策兜底三大類,進而因戶施策精準管理。其中,動態關注類是指已基本實現穩定脫貧的貧困戶,重點關注其產業發展、就業等情況,重點幫助其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確保脫貧成效穩得住、能持續。“2”即“月上門”“月研判”兩項工作制度。其中,“月上門”指扶貧干部與幫扶對象實行“四必見”,即一月一次必見面、傳統節日必見面、寒來暑往必見面、危難時刻必見面,從而全面掌握幫扶對象的生產生活情況和需要及時解決的困難。“月研判”指各鎮街每月集中召開一次精準扶貧工作研判會,及時研究解決脫貧攻堅實際問題。數據顯示,僅去年就累計“月上門”服務近5萬人次,召開會議318次,分析研判解決脫貧攻堅問題390個。“1”即1套智能化手機APP管理系統。一方面,扶貧干部要及時在APP系統中更新幫扶對象的致貧原因、飲水用電、交通出行、種養情況、務工收入等信息,從而實現對建卡貧困戶脫貧狀態的精準掌握;另一方面,扶貧干部還要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上傳幫扶舉措、工作日志等,從而實現對幫扶工作的精準監管。
“321”機制的制定和實施,使銅梁區的扶貧工作方向更加準確,工作方式更加智能,扶貧對象更加精準,扶貧措施更加有效,有力促進了貧困村和貧困農戶發展產業增收,為銅梁區贏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夯實了基礎。
久久為功,清零“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系脫貧攻堅工作的完成質量。銅梁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盡銳出戰,動態清零銅梁“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銅梁區相關部門排兵布陣,積極組織開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專項行動,全程跟蹤解決銅梁區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問題,對動態新增的“四類人員”的住房全覆蓋開展安全等級鑒定,目前已完成475戶危房改造,4448戶建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全區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完成場鎮供水管網改造154.5公里,累計完成“一戶一表”改造15800戶(年度任務為5000戶)。實施完成農村人飲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投入3598萬元新建農村人飲供水管網1768.66公里,新解決建卡貧困人口1794戶5068人集中供水。全覆蓋完成全區76處集中供水工程、178處5戶20人以上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和17處5戶以上20人以下共用水池分散供水工程,水樣檢測合格率達到100%,實現飲水安全全面保障。
銅梁區通過開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清零行動”,將1215戶2683名建卡貧困戶納入低保兜底保障,171人納入特困人員供養,實現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新培養鄉村“全科教師”50名,資助建卡貧困人口學生2504人共計240萬元,實施送教上門13人,全區無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輟學失學。
完成5個市級脫貧村和所在鎮衛生室、衛生院的環境提升工程,新培養全科醫生253名,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均實現100%;2020年上半年,健康扶貧資金累計報銷299.19萬元,建卡貧困戶住院自付比例9.73%,重特病門診自付比例12.03%,均在政策范圍之內。
“現在可以睡個安穩覺啦,我住在新房里很安全,吹大風、下大雨也不擔心房屋會垮塌了。”雙山鎮巖灣村10社的徐世成談到自己的新房子時,難掩內心的激動和喜悅。66歲的他孤身一人,以前家住半山坡上,房屋破舊不堪,四壁透風,屋頂漏雨,是典型的住房困難戶。在“兩不愁三保障”專項行動中,鎮村干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幫助徐世成拆掉了舊宅,在原地基上建起了3間新房,還在他家門前修了水泥地壩,以及一條10多米長的水泥便道連接村水泥公路。
“雖然我們這一輩沒得啥文化,但我也曉得‘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孫娃上學問題一直是我們家里的老大難問題。這下好了,三個娃兒的上學問題都解決了。”水口鎮樹蔭村村民陳昌榮也是一名建卡貧困戶,同樣也是“兩不愁三保障”專項行動覆蓋人群,以前深受看病難、讀書難的困擾。如今,他的3個孫子上學問題都解決了,還吃上了愛心午餐,一家人都享受了健康扶貧政策,生病能報銷90%的住院費。
在銅梁,通過“兩不愁三保障”專項行動為貧困農戶解決實際困難的例子不勝枚舉。吃、住、醫療、教育等一系列難題的高質量解決,讓一個個受助貧困戶喜笑顏開,幸福滿滿。
統籌銜接,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著力點。近年來,銅梁區在鏖戰脫貧攻堅、鞏固扶貧成果的同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銅梁打破鎮村界限,集中成片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精品蔬菜、精品水果、精品養殖、精品花木4個“10萬畝”產業基地,建成西部最大果苗基地、三角梅基地、玫瑰花基地、彩葉林基地、觀賞魚基地,推動農區變景區,推進農業“接二連三”。
近三年來,銅梁區盤活農村閑置土地5萬余畝,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466個,入股農民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全面消除“空殼村”,真正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銅梁區全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成功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先后獲評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典范區、全國鄉村振興先鋒十大榜樣。
“我們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銅梁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銅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基礎設施、發展基本產業、創新基層治理等結合起來,營造出“人美村美處處是景”的農村新面貌。按照“串點連線、成片擴面”思路,用60公里“綠道”串起5個鎮街、24個村、34個產業基地,建成8個美麗鄉村“會客廳”,打造120平方公里鄉村振興西郊示范片,實現建一條綠道、興一片產業、富一方百姓。
數說扶貧,脫貧攻堅碩果累累
通過一系列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銅梁區在脫貧攻堅中取得的戰績和付出的艱辛。
截至目前,全區有5個市級脫貧村,建卡貧困戶4448戶12571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10余億元,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1560公里,延伸、改造農村人飲管網110公里;村民小組通達率實現100%,5個市級脫貧村累計建成泥結石路硬化23.8公里,通達率、通暢率均實現100%;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10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達466個,消除空殼村190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16477元增長到2019年的19690元;資助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9473人次共計665萬元,對12571名建卡貧困戶全額或部分補助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均實現100%;改造“四類對象”C、D級危房3664戶,處置一般農戶危房33550戶;實施飲水提升工程2350公里,5個市級脫貧村集中供水率達98.8%……
這些喜人的扶貧數字背后,匯聚了銅梁人勤勞奮進的智慧,展現了銅梁人開拓創新的精神。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全面脫貧,是取得這歷史性勝利的關鍵保障。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大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難度。但我們始終相信,銅梁人必將更加凝心聚力,迎難而上,用百倍的努力去贏得這場脫貧攻堅戰的全域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