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 張海英 蘇芳




摘 要:目的:探索廣西地區醫學院校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的共性因子,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方法:依托學生自評平臺,組織學生從課程滿意度、專業認可度、課堂教學滿意度、教學環境滿意度四個維度進行評價,運用因子分析法綜合確定相關變量,找出共性因子。結果及討論:課堂教學質量因子、專業認可因子、知識接受程度因子是影響該校教學質量的共性因子。專業認可度和年級作為相對獨立的影響因素,其分別作為專業認可因子和知識接受程度因子對于提高醫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和參考性。
關鍵詞:教學質量;學生自評;因子分析;共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221-02
從學生自評角度對高校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各階段學習情況及學校在教學主要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重要決策參考。關于教學質量評價方面,國內學者已經做了大量探索研究,重點是各類專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針對翻轉課堂、對分課堂、PBL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配套的教學質量及效果評價的相關研究探索。較少有研究去探索影響教學質量的共性因素并未探索影響因素之間的交互效應,也未對影響因素進行合理歸類。本研究從醫學生自我評價的角度出發,立足學生學習全過程,開展教學質量評價調查,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共性因子,為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高醫學院校教學質量提供參考和相關建議。
一、資料和方法
1.資料來源
本次研究的數據資料來源于廣西某醫學本科院?!敖虒W質量實時監控系統(醫學類)2.0”,采用自行設計的教學質量評價滿意度問卷,分為4個維度,16個指標,運用PPS不等概率分層隨機抽樣選取該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本科生共3487例,約占該校全體學生的30 %,樣本能夠涵蓋各個年級和專業,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研究運用降維的思想,通過4個維度的因子分析,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少數共性因子,以其為框架分解原變量及原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或區別,據此提出對策建議。(見表1)
3.因子分析
運用EPIDATA 3.0進行數據雙錄入,導入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基于醫學生自我評價角度,從課程滿意度、專業認可度、課堂教學滿意度、教學環境滿意度4個維度出發,對醫學院校教學質量進行因子分析,篩選出共性因子。將每個變量分解為共性部分和個性部分:
Xi的方差也可以分成兩部分:共性因子引起的共性反差hi2和特殊因子引起的個性方差δi2
二、結果
1.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表2統計結果表明,KMO值為0.795, p<0.001,各個影響因子的相關性較強,所有因素均呈現強相關性,其中課程滿意度、專業認可度、課堂教學滿意度、教學環境滿意度呈現明顯相關,教學環境滿意度和課程滿意度相關性最強,相關系數為0.628,學生所在年級和其他因素相關性較弱,呈現弱相關性。
2.因子特征值及貢獻率分析
表3本次研究選取了3個主成分,經過旋轉,3個共性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其中第一個共性因子的特征值最大,累積貢獻率約為50%,所選取的3個共性因子的累積貢獻率為83.216%,能夠較好的反應因子共性。
3.各因子載荷分析
表4統計結果表明:變量課程滿意度的變異有73.6%是由共性因子所致,即共性方差hi2 = 73.6%,其余由特殊因子所致;共性方差中共性因子f1承擔了66.6%,共性因子f2承擔了6.8%。專業認可度的變異有98.9%是由共性因子所致,即共性方差hi2 = 98.9%,其余由特殊因子所致;共性方差中共性因子f1承擔了8.6%,共性因子f2承擔了90.3%。年級組的變異有99.0%是由共性因子所致,即共性方差hi2 = 99.0%,共性因子f3承擔了99.0%,其余由特殊因子所致。
三、討論和建議
1.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三類共性因子
因子f1是影響課程滿意度、課程教學滿意度、教學環境滿意度的主要共性因子;因子f2是影響專業認可度的主要共性因子;因子f3則主要影響了不同年級。因此可以認為,共性因子f1主要反映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情況,可稱為課堂教學質量因子;共性因子f2主要反映了課程設置上學生對本專業認知情況,可稱為專業認可因子;共性因子f3主要反映了各個年級對知識接受程度的情況,可稱為知識接受程度因子。
2.明確各相關因素影響教學質量的哪些方面
本研究將影響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進行了較為清晰的劃分,課堂教學質量因子中,課程的滿意度、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和教學環境的滿意度均貢獻了較大的因子載荷,分別為81.6%、79.8%、85.0%,這表明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中,應當綜合考慮以上3類因素,在今后的教學中積極推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加強師生良性互動,形成良性閉環,提升教學效果。目前大多數相關研究并未對教學環境類因素予以重視,不只是高等院校,其他各類教學機構教學環境均有待加強。高校應當根據不同專業的課程要求和教學特點,滿足不同專業教學設備等硬件需求,有效實施混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環境,改善教學生態,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滿意度。
3.專業認可度和不同年級的差異
專業認可度和年級差異分別作為單獨的共性因子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少數醫學相關專業(非臨床學生)存在“對自身專業定位和認識模糊、缺乏由理論轉向應用的實踐能力”等問題,因此,在課程培養中應當結合各專業特點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有研究表明不同年級醫學生對于課程接受程度呈現顯著性差異,目前教學效果的相關研究較多集中于共性因子f1的相關因素的研究,較少加入不同年級的差異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因此,應當在今后的教學中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課程的教學方式、內容和深度進行適度性改變,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倩茜.大學生社會比較特點、自我評價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2]王銳.大學生自我評價、社會支持對職業期望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3]林海明,劉照德,詹秋泉.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應該注意的問題[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9(6)
[4]趙映川.大學生慕課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2).
[5]馬婧,周倩.高?;旌鲜江h境下教學行為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4).
[6]邱素芬,王浙鐘.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及其培養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3(5).
[7]何小亞,李湖南,羅靜.學生接受假設的認知困難與課程及教學對策[J].數學教育學報,2018,27(4).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