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碧昌
摘要:“學困生”這個名詞可以說是每一位教師心中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痛,他們因為在成長過程當中沒有受到有效的教育,導致他們成為了我國小學階段最特殊的一類學生,讓我們既嘆息又惋惜。轉化“學困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班主任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與關注,讓他們重拾信心,走出陰霾。
關鍵詞:分析;對策;尊重;合作;巧用案例;活動
何為學困生?所謂學困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學習上表現比較落后或缺點較多的學生。這些雖然較少,但是卻是班級里最讓教師頭痛的人,也是教師“最先記住名字”的人。他們雖然在日常表現不盡人意,但是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同時有敏感自卑,如果班主任在轉化過程當中處理不當或者方法不當,不僅不會轉化成功,還會讓其更加無心向學,進而會影響到整個班集體,使班風不正、紀律渙散,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充分關愛他們,用“愛”的概念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來自集體的愛,才能觸動他們內心的那條“信任”之弦,最終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脫離“學困生”的行列。
一、學困生現狀分析
(一)具有消極心理
其實一般來講,學困生的智力不會比他們的同學差,甚至有某些學困生感覺還比一般學生機靈。那為什么會成為我們口中的“學困生”呢?我們要從心理層面去分析,結合實踐發現,許多學困生普遍都有種消極心理,認為自己沒什么優點與長處,在班級中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和同學們的尊重,導致“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無心向學。
(二)家庭因素影響
學困生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庭氛圍不是很正常。特別是在粵東西北地區,大人通常外出務工,讓老人和小孩留守家里,導致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從小接觸不正確的價值觀,認為讀書無用,反正初中以后都是去打工的,對學習失去目標。
(三)自卑心態作祟
有些學生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無法與其他同學相比,加上基礎較差,在上課的時候沒辦法跟上老師的進度,從而產生“我真笨”的自卑心態,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沉默寡言,不善交際,只會自己窩在角落一言不發。這種學生往往是缺“愛”的表現,如果放任不管,會影響終生[1]。
(四)缺乏意志力
學困生在長時間學習的時候,往往容易開小差,沒有堅強的意志力?;蛘哂龅揭恍╇y題之后,無心攻克,一心想著照抄同學的答案,急于求成。這些學生都是由于貪玩心過盛,經不起誘惑,整天想著玩手機、看電視等等的娛樂活動,最后喪失學習的興趣。
二、轉化學困生的對策
學困生雖然是班主任教師的一塊“心病”,但并不是無法進行轉化的,只要我們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對癥下藥,用耐心、愛心、恒心去對待每一名學困生,我想冰山也會融化的。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教育經驗和實際,談談對轉化學困生的對策。
(一)轉換思想,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
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因家庭與工作的諸多繁瑣事所困擾,許多班主任很容易失去耐心。評價學生的時候“只用成績論英雄”,成績好的同學笑臉相迎,落后的學困生則以“蠢豬”“笨蛋”等詞語招呼,這樣厚此薄彼,極不恰當。
因此,班主任教師轉化思想,充分考慮全盤分析過后才能評價一名學生。特別對待成績較為落后的學困生,不能單只用成績來評價其好壞。教師更要選好入手的角度,善于發現學困生身上的優點、閃光點,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把他們當成“潛力股”,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注、更多照顧,相信他們也會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期待,從而有所改變[2]。
(二)家校合作,關注學困生
家庭的因素是造成學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長不夠關心、關注學困生的成長,讓其“自生自滅”,導致學困生失去方向,對學習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因此,班主任要積極與家長聯系,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情況,總結在教育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讓家長清楚地知道學生現在的在校情況。同時,可以組織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培訓班,向家長講解一些當前比較提倡的教育理念以及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學困生同時受到班主任和家長的雙重關注,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在學習的路上一路絕塵。
(三)巧用案例,增強學困生學習的信心
學困生自卑、敏感、自信心不足,班主任教師要及時采取措施,正確地引導他們走上正軌。小學生通常喜歡聽故事,班主任在上班會課時,就可以乘機巧用真實案例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例如,教師可以舉美國總統林肯的例子,他出生微賤、面貌丑陋,為此十分自卑敏感,但是他并沒有為此而自暴自棄,而是通過教育來來汲取力量他在無時無刻都在讀書,盡管眼眶越來越黑、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并成為有杰出貢獻的美國總統。這些先進人物的實例向學困生們充分證明,只要擁有上進心,出生平凡并不是劣勢,只有努力拼搏,人才會精彩。
(四)開展活動,鍛煉學困生的意志力
學困生對于學習缺乏意志力,缺乏恒心與耐心,單純使用言語上的教育無法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意志力。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實踐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重燃學困生的斗志,鼓勵他們樹立直面困難的勇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困生進行爬山活動,但是要求堅持爬完,不能半途而廢,同時也要組織安全小組,以防意外發生。在班主任教師的鼓勵之下,每個同學奮勇爭先,克服身體上的苦累,不斷向終點前進,最終登頂。這樣讓學困生學會了堅持,清楚感受成功的喜悅,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學困生的意志力。
結論: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學困生最為班級最特殊的人群,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與愛心,并持之以恒,我相信學生也會回報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吳運支.差生心理障礙及其疏導[J].人民教育,1995,(11).
[2]李云燕.談談小學學困生的轉化[J].速讀(中旬),2018(7):294.
[3]葉勇.“班主任如何轉化學困生”之我見[J].中學教學參考,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