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全面掌握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狀況,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開發區擴區升級和區位調整審核、動態監管、規劃設計管理及有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對促進開發區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表明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狀況良好,但仍需嚴抓項目引入門檻建立項目考評體系,探索懲處機制。另外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在產業用地產出效益上體現了比較薄弱的一面,可通過建立工業企業畝產稅收體系改善。
土地是人類生產及生活的根本,人類的各項活動均離不開土地。了解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狀況對合理規劃、布局及調整開發區內部用地狀態至關重要。本研究對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評測范圍內全部已建成工業企業,通過對這些典型企業逐一調查和深入分析,揭示出開發區企業所具有共性的較為普遍的用地情況,展示出開發區企業在集約利用土地方面的狀況和可供地年數,并提出響應的對策建議。
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地處朝陽縣,總用地面積為602.18公頃,包括主區和發展方向區,是以有色金屬及錳鐵深加工、精細化工和裝備制造為主的,配套設施完善的循環經濟型工業新區。經濟開發區西北、東北、東部及南部被山體環繞,形成南北沿興隆河兩側、東西沿鞍羊線及錦赤線兩側的“Y”字型帶狀用地形態。
開發區尚可供地年數分為尚可供地年數Ⅰ和尚可供地年數Ⅱ。尚可供地年數Ⅰ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YIt是指i類用地尚可供地年數Ⅰ,單位為年;Qi指i類用地擴展潛力,單位為公頃(hm2);i表示供地類型,分別指尚可供應土地、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
尚可供地年數Ⅱ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YⅡi指i類用地尚可供地年數Ⅱ,單位為年;Qi指i類用地擴展潛力,單位為公頃(hm2);Ei代表前五年年供應 i類用地面積最大值,單位為公頃(hm2)。Ⅰ表示供地類型,分別指尚可供應土地、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
1.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分析。開發區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總體良好,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土地利用強度高,產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合理,土地市場化程度成熟,土地利用狀況較為集約,體現了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用地思想。
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成立時間較短,目前尚處在起步初期,現階段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必將為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的長遠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也會日益凸顯開發區在城市中的作用。
2.開發區尚可供地年數分析。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主區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Ⅰ為8.11年、主區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年數Ⅰ為3.41年;主區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Ⅱ為3.25年、主區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年數Ⅱ為1.26年。總體來看,主區可持續供地年數較短,隨著主區的不斷開發,土地需求量逐漸增加,評價范圍內可供應的將不斷減少,在近幾年內,主區應考慮擴區,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發展方向區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Ⅰ為25.34年、發展方向區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年數Ⅰ為25.44年;發展方向區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Ⅱ為9.05年、發展方向區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年數Ⅱ為9.11年。總體來看,發展方向區可持續供地年數較長,可以滿足未來幾年的供地需要。
3.典型企業集約用地情況分析。
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所有已建成的工業企業全部作為典型企業納入了專題。我們對每一家典型企業都做了逐項的分析,本次調查了所有典型企業代表著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的主導產業,他們代表著開發區主要支柱企業的用地狀態,同時也真實的反映了開發區企業的用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用地結構方面,各家典型企業的行政辦公用地面及綠化率均基本符合國家標準,并且大多數企業有一定的預留建設用地,為進一步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預留空間,用地結構富有彈性。典型企業在投資強度方面也有著不俗的表現。所有典型企業的投資強度均高于國家標準和省級標準,其中朝陽華森木業有限公司投資強度高出國家標準的245.98%,高出省級標準的263.45%。典型企業在用地效益方面,本研究借鑒了省外先進城市的畝產稅收概念,通過與朝陽縣城市GDP等經濟數據的對比及咨詢有關專家,通過分析可以得到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在用地效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4.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對策建議。
(1)嚴抓項目引入門檻,建立項目考評體系,探索懲處機制。
對工業項目建立起全過程的評價考核體系,在項目的引入決策、建設和運營三個階段進行實時監控,避免只重項目引進、不重后期管理。地方政府競爭是導致工業用地低度利用的重要外部誘因,工業土地出讓中的惡性競爭趨勢不但會嚴重影響土地的集約利用,而且會加劇工業用地的投機行為。開發區應探索適宜本地區的獎懲機制,對集約用地高效的企業可以在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而面對地價用地企業要堅決說不,積極采取土地置換、協商回收等多種途徑重新供應,保障經濟發展有依托、可持續。
(2)建立工業企業畝產稅收體系。
朝陽柳城經濟開發區在產業用地產出效益上體現了比較薄弱的一面,為進一步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拓展工業發展空間,建議開發區積極建立畝產稅收體系,成立產業扶持資金,獎勵給行業內在品牌、研發、銷售等方面做的好的優勢和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