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延章
不同于其他的創作團隊,在我和《八佰》的主創團隊聯系時,他們表現得并不十分積極。這在電影報道的采訪中是罕見的現象,通常片方為了宣傳電影,對接受采訪都很積極。
好在去年《八佰》撤檔前,同事劉遠航采訪了導演管虎。他的這次采訪,為這篇報道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管虎團隊對接受采訪的謹慎態度,在我看來應該與電影遭遇的一系列輿論爭議有關。他們擔心接受采訪會又一次引起爭議,導致不必要的麻煩。
其中一個爭議是:《八佰》沒有依照史實拍攝。比如,有批評者稱護旗戰斗在真實歷史中并未發生,旗幟升起之后,日軍飛機僅是偵察盤旋,并未交火。電影結尾,壯士大半被日軍射殺,謝晉元也中彈。批評者稱,這夸張了傷亡人數,實際傷亡數應該是50多人。
實際上,幾乎每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上映之后都會有類似的討論。在電影創作中,對歷史再加工,也是常見的現象。比如:《末代皇帝》中虛構溥儀割腕自殺的情節;《至暗時刻》中虛構丘吉爾在地鐵中演講的情節;《辛德勒的名單》中是否存在那份“名單”,亦無定論。
如果說,“電影是否符合史實”還算與電影相關的討論,另外一些對《八佰》團隊的批評,則已經遠遠超出電影本身。去年,導演管虎去拜訪了下令留守四行倉庫的師長孫元良的兒子,并發布與孫元良之子合影的微博。微博發出之后,被一些網友以“洗白孫元良”為由群起攻之,其中有人呼吁抵制,甚至封殺這部電影。
不過,《八佰》還是順利上映了。截至9月1日,《八佰》上映9天的票房已超過20.35億元。

32/2020 總第962期
@tutu:互聯網帶來的公益革命,改變了公益發展的方向,也提高了速度和行動的質量。我感覺,公益的新時代已經來了。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第幾代導演其實無所謂,只要拍出好電影就行。我們不要倚老賣老的導演,只需要新思維、新模式帶領電影潮流。(@極度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