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境外媒體報道稱,美軍將偵察機偽裝成客機在中國沿海活動,但缺乏數據實證。“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通過空中廣播自動監視系統(ADS-B)信號,連續三天(9月8日至10日)發現美軍偵察機通過更改ICAO(國際民航組織)注冊的航空器識別碼,偽裝成馬來西亞客機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16日發布消息稱,經過國內外開源信息專家和無線電愛好者的交叉驗證,他們的推測屬實。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認為,9月8日至10日連續發現美軍偵察機通過更改航空器識別碼,偽裝成馬來西亞客機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據報道,著名的開源情報分析師史蒂芬·沃特金斯,先是通過飛機攝影愛好者現場拍攝的照片,證明了前一天(9月7日)確有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從橫田基地轉場至沖繩嘉手納;之后史蒂芬通過ads?bexchange.com, RadarBox24以及FlightAware多個ADS-B開源平臺進行了交叉比對,證實了當天(9月8日)這架RC-135W從沖繩嘉手納起飛后關閉應答器,后使用一個“捏造的馬來西亞客機識別碼”進入中國近空行動。
史蒂芬同時也對9月9日、10日的飛機航線進行了交叉驗證,最終得出的結論與“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的判斷一致。
據報道,對于美軍機更改識別碼,大眾可能感到陌生甚至驚訝,但這在無線電愛好者圈子并不是秘密。包括長期跟蹤軍機態勢的“飛機守望”(AircraftSpot)在內的不少國外社交媒體賬號,都曾數次發布此類信息。2019年2月24日,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使用虛假識別碼“3F9867”,前往委內瑞拉北部沿海空域偵察;2019年7月3日,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采用虛假識別碼“730000”假冒伊朗籍飛機,前往波斯灣偵察。據中國無線電愛好者們的粗略統計,美軍每年在中國沿海進行類似的偽裝偵察就約有100個架次。
美軍有必要通過這種手段進行偽裝嗎?為何不直接將應答器關閉呢?軍機并不需要長期開啟ADS-B應答器,往往在行動的時候關閉了信號。但美軍在中國近岸和近海偵察,有時候卻不得不打開應答器。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出于安全考慮。南海及其周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空域之一,空中交通十分“擁堵”,美軍機通過這些區域時打開應答器,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二是出于掩護偵察的需要。美偵察機基本都由客機改裝而成,如RC-135系列就是在波音707基礎上改裝的。它們除了涂裝,外形和雷達特征與普通707客機無異。而且,707與波音客機主打機型737的機艙寬度相同,橫截面類似,這更增添了偽裝的空間。美國在抵近偵察過程中,如果關閉ADS-B應答器,就會顯得很異常,容易被對方的空管部門和防空系統發現。而冒用他國客機的號碼,則有較強隱蔽性,因為它們在對方的雷達系統中的反射面積和同類客機非常相似。這對于處心積慮加強對他國抵近偵察的美軍而言,具有很強實操價值。▲(張祥)
環球時報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