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媛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夏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模式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9NXYBCDG06。
閆森林,(1952年11月—),男,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人,寧夏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硯臺制作技藝(賀蘭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藝六十年間,他繼承了“閆家硯”的傳統工藝和設計風格,其代表作品《葫蘆硯》《李白觀瀑圖》《雄風賀蘭硯》等,既清新典雅又蒼勁古樸,硯形流暢、構思巧妙、紋理細膩、圓潤出彩,極富觀賞性和藝術性,展現了賀蘭硯的地域特色。
賀蘭石產自銀川市區以西40公里處的賀蘭山小滾鐘口。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編撰的《寧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記載:“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 ”,自乾隆年間被發現后,一直開采至今。賀蘭石結構細密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濟,有豆綠、深紫兩色疊加,中間還鑲有石眼、玉帶、云紋、眉子等形成各種象形圖案,有別于“端歙洮盤”等硯只有一種顏色,故制硯藝人都注重運用“俏彩”雕刻圖案,賀蘭石硯具有發墨快,墨汁細,不損筆毫等特點。賀蘭石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清末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的說法。
清朝光緒年間,來寧當兵的湖北人張云亭心靈手巧,善于雕刻會制硯,娶了年輕喪夫的閆吳氏為妻,閆家遺孤閆萬慶、閆萬年兄弟倆幼年隨母進入張家,后跟隨繼父學習制硯,二人成年后因為硯臺刻得好在古城銀川有一定名氣,人稱閆硯臺。閆萬慶有三個兒子,其中閆子江、閆子洋兩兄弟繼承父業成為閆家硯的第三代傳人。閆子江先后帶過包括兒子閆森林、陳梅榮、施克檢、閆淑英、楊武、馬繼紅、張鳳林、樊進榮8個徒弟。閆子洋有閆淑麗、石飚、王屹、王文華、于松州5個徒弟,這些人構成了閆家硯的第四代傳承群體。閆家硯從清代至今,跨越百年,歷傳4代,逐步形成了講究因材施藝、相石俏彩、含蓄典雅、造型古樸、講究意境、精雕細刻的“閆家硯”風格,特別是以閆森林為代表的第四代傳人,他們在傳承閆家硯俏彩獨道、精工細作的基礎上,又對賀蘭硯雕刻進行創新發展,實現了其從實用性逐步向藝術性的演變,無論是松鶴延年、魚躍龍門、祈福、臥牛硯、雄風硯都巧借天工、栩栩如生、精妙絕倫,讓人嘆為觀止。
1973年,閆森林進入銀川賀蘭石雕刻廠正式跟隨父親學習賀蘭硯雕刻制作技藝,開始了賀蘭硯雕刻傳承之路。
閆家硯從相石到俏彩都有很嚴格的講究,以刀法精湛、造型別致、層次分明而著稱,面對一塊賀蘭石石料,閆森林總是觀其質、量其彩,反復構思方才下刀,粗鑿重刻,根據所繪紋樣或浮或鏤,俏出輪廓層理,然后再精雕細琢,因多年手拿刻刀他的手指磨出厚厚的老繭,而且有些變形。
“閆家硯在制作上特別注重相石,都是根據每一塊石頭不同的特點來決定制作什么題材,以順勢而為的態度來做,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石頭上,這樣能更好地表現出石材的天然特點和它的美感,不叫巧奪天工,應該是巧借天工,這也是和別人做的有些不同的地方。”
“閆家硯的制作過程是很講究的,首先在選料上就比較講究,要選擇大小厚薄合適石料,水洗過后看有沒有裂紋,有沒有雜質,有綠、紫兩色或三層以上互相疊加的石料最好。第二步是相石設計,拿到一塊賀蘭石原料,根據石料的大小厚薄、色彩的層次分布、走向形態,考慮制作什么形狀,設計什么題材,在石頭上畫出墨稿。圖案設計好之后第三步下料,根據已設計好的圖案,用錘、鏨子平整好石料,把多余的地方鑿掉并磨平硯底,也叫做清底,一般一個普通的作品清底都需要10-15天左右。第四步是進行粗加工,在硯坯上把圖案畫好,進行圖案的初步雕刻,鑿出硯膛,并打磨光。第五步就開始精雕細刻,把留好的圖案進行分層處理,綠紫兩種顏色的俏彩處理。第六步就是用砂布、水砂紙、油石條進行細致的打磨,打磨要占制硯工藝的四分之一時間。很大程度上來說,賀蘭硯制作功夫就是用時間來衡量的,如果一步工序走不到,偷了懶,沒有打磨到那么長時間,出來的作品就沒有那么的光滑和潤澤,藝術作品是騙不了人的。第七步提款、上光。打磨好后可以進行落款,用脫脂棉蘸植物油進行上光。第八步配硯盒。
“最辛苦的環節是下料,需要對石料進行鑿、鋸、磨等工序,過去不像現在有機器,過去都是在鐵板上用河沙加上水這樣磨,有時候磨一個硯坯就要一天,反復的推磨,這個屬于體力活,最辛苦。和這個相比,最艱難的是在創作上,有時候創作一個作品要構思很多天。
閆家硯制作堅持純手工,完成一個作品要1-2個月,所得收入僅夠買原料和支出,閆森林也曾想過放棄。但心里一直對賀蘭硯放不下,總覺著自己一直有這么一個責任,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不能在我手里把它丟掉。最后還是下定決心繼續堅持這項事業。
賀蘭硯的雕刻入門容易,但掌握精湛的手藝難,并且短時間內很難有經濟效益,包括閆家硯的后人和社會上高學歷的青年人大都不愿學此手藝,閆森林曾一度為這個手藝的傳承擔憂。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為賀蘭硯傳承保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2008年寧夏首個旨在為非遺項目提供創作、展示、營銷平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孵化基地在銀川市文化城成立,閆家硯被請進了銀川文化城從事賀蘭硯制作、銷售和技藝展示,讓閆家硯技藝和作品更直接的展示在消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