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翊民
空間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亦稱航天技術。空間技術是一個國家現代科技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跨入了航天時代。隨后半個世紀航天技術以驚人的速度迅猛發展。到冷戰時期,空間技術的地位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蘇兩國舉全國之力在空間技術領域互相競爭,空間技術得以飛速發展。那么究竟為何空間技術的斗爭會成為美蘇冷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呢?冷戰時期美蘇雙方空間技術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又是怎么樣的呢?
美蘇空間技術的競爭要從二戰德國v-2導彈說起,1942年德國v-2導彈試驗成功,從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德軍一共向英國發射了三千七百多枚V-2導彈,造成英國三萬多民眾的傷亡,導彈的威力震驚了世界。二戰后,美蘇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對立不可避免的反目成仇。為了保證本國的軍事威懾力,高精尖武器裝備成為了競爭的關鍵。導彈技術成了美蘇雙方都迫切想要掌握的一項技術。
冷戰初期,因為美國是當時唯一具備核武器的國家再加上國內民眾反戰情緒高漲,美國政府逐步縮減了軍費開支,導彈技術的進步速度減緩。
而蘇聯在加緊研究核武器的同時,一直著重于對遠程、洲際導彈的研發。1957年8月,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導彈P-7試射成功,洲際導彈的研發成功意味著蘇聯的核彈頭可以打到美國,這給蘇聯的國防和內外戰略帶來了重大的轉機。這一危險的信號也強烈的刺激了美國政府和國民。美國迅速追趕對于洲際導彈的研究。
在蘇聯空間科技嶄露頭角之際,美國政府的一個聲明改變了美蘇空間科技的發展軌跡。1955 年7月29日,美國白宮的新聞秘書詹姆斯哈格迪在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作為地球物理年會的參加者,將在會議召開之際發射一枚小型的人造地球衛星。”于是美蘇空間技術的競爭開始著重于航空技術的較量。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始。初期蘇聯一路領先,創造了人類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
不難看出,冷戰時期,美蘇雙方空間技術的競爭初期因加強本國軍事威懾力而起,后期再有政治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宣傳、各自陣營的團結鞏固的戰略目的推動。
蘇聯的目標就爭第一,在外空活動上要領先美國,所以蘇聯衛星的政治因素要遠遠大于科研意義。在與美國冷戰競爭中,衛星首當其沖成為推動蘇聯新冷戰戰略的工具和社會主義成就的象征,要在在精神上去征服世界。1957年蘇聯部長會議批準了“最簡單的”衛星設計方案。1957 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一號”發射升空。
這個消息在美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一個大震動。蘇聯衛星顛覆了美國民眾長期以來對蘇聯貧窮落后的偏見,國民自信心和優越感遭到重創,由此對美國的軍事、科技、教育乃至政治制度和國民素質提出強烈的批評和質疑。很快,在1958年1月,“探險者”號衛星由陸軍馮·布勞恩研制的紅石導彈成功送入軌道,多少為美國挽回了些顏面。
蘇聯人絲毫不給美國人機會,開始瘋狂的創造各種第一。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蘇聯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繞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1963年6月,“東方”六號飛船首次把女宇航員送上太空。1964年10月,可以容納三名宇航員的蘇聯“上升”一號飛船首次進行載人飛行。1965年3月18日,“上升”二號飛船進行了第二次載人飛行,并完成了太空行走,這整一個階段,美國航天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然而蘇聯的領先并不是扎實的,蘇聯的航天事業一直被政治左右,航天事業上所做的一些可以說幾乎是為政治宣傳服務,所以存在嚴重的急功近利的情況。在1964年的“上升”號三名宇航員的太空飛行中,三名宇航員被硬擠入單人太空艙內,為了節約空間他們甚至連宇航服都沒有穿,最瘦小的一人坐在前兩個人的膝蓋上,三人如同雕像一般緊貼在一起,在狹小的空間里無法做任何活動。與之相反的是美國的航天計劃雖然在這一時期一直落后于蘇聯,但在空間技術的發展上一直穩步前行,這也為后來空間技術競爭高潮時美國獲得全勝埋下伏筆。
美國肯尼迪及接任者約翰遜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在航天領域投入重金,啟動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美蘇之間的空間技術的競爭迎來高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政府充足資金的供給下,有條不紊的開展“水星計劃”、“雙子星計劃”、“阿波羅計劃”為的阿波羅11號飛船的登月做個各種前期準備,航天技術穩步發展,載人航天經驗得到了充分的積累。而蘇聯在登月這一回合上漸漸顯得乏力,蘇聯國內政治混亂、經濟不景氣,政府財政無法供給足夠的資金在空間技術的發展上。1969年7月16日,最終是由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了人類的首次登月,蘇聯敗下陣來。
70年代后,冷戰局勢的緩和,美蘇之間空間技術的競爭迅速走向衰弱,并隨著蘇聯的解體而消亡。
[1]范海虹.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外層空間競爭(1945-1969)[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
[2]張弛.冷戰中的美蘇載人登月競賽[D].陜西師范大學,2011.
[3]張楊.冷戰與美國的外層空間政策(1945—1969)[D].東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