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羽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的是人民利益在所有利益中占據最重要位置。共產黨一直十分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完善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理念,保證人民群眾生活與時代發展相符[1]。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引導,國家可持續、穩定發展,我國民生事業將迅速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不能僅停留在口頭或思想層面,需將其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建構特征主要展現在以下幾點:
堅定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共產黨從成立以來一直將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將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黨的哲學依據。共產黨一直認為人民群眾對人類歷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2]。毛澤東曾表示,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鄧小平表示,馬克思主義一直認為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習近平表示,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個原理,才能正確把握歷史前進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處于首要地位,在實踐中物質與意識處于對立狀態,但是在實踐中可體現物質與意識的統一性。實踐不僅是認識的基礎,還是認識的目的,正確認識的形成及發展需要實踐的支持。人類在認知、改造世界的同時,將通過實踐活動發現、證實并發展真理。我黨一直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我國實踐的結合,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掌控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對執政規律的掌控。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充分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要求,需由以下方面著手:在思想層面上,需不斷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勇氣及智慧科學發展的思想理念;在政治層面上,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及程序化建設;在經濟層面上,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以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在文化層面上,積極建立文化管理制度,提升文化軟實力;在社會管理層面上,制定社會管理制度,推動社會穩定、有序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層面上,需積極建立生態文明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黨自身建設層面上,提升黨的建設科學性水平,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了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知。在發展中,需堅持社會主義將推動我國穩定發展[3]。由發展歷史層面,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依據此階段經濟發展特征及要求,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由社會主義建設領導力量層面,需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將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理念融于黨的各項工作。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過程中,黨的建設道路、理論、制度將逐漸完善。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可充分體現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解及把控。共產黨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世界變化進行研究,并指出: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出現了多種問題,但是資本主義國家固有矛盾未消除。在人類社會生產力逐漸提升的同時,世界將向著全球化方向發展,我國需積極參與全球化過程,在推動國家穩定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本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相符,為推動個體自由與全面發展,提升人類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提供依據。
在各項工作中貫徹群眾路線。黨的組織及工作需與群眾結合起來。黨需基于群眾需求制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黨與黨領導的各項工作及事業是人民群眾的事業,需堅持走群眾路線[4]。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也是保證黨的生命力及戰斗力的重要基礎,黨的各項工作中需貫徹群眾路線。黨員干部需基于黨的宗旨,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思想狀態,由人民群眾實踐中獲取知識及智慧,以提高黨的服務水平。
在不同執政層面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共產黨建立以來,不論是否為執政黨,一直致力于為人民群眾謀福祉。作為執政黨,共產黨需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展現在執政的各個層面。共產黨在提升執政為民理念、提升執政能力及素質、科學掌握執政規律、完善執政制度及評價體系、健全執政監督制度、優化執政方式、合理配置執政資源等都是基于為人民群眾謀福祉這一執政宗旨。黨將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執政效果的重要指標。
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共產黨在治黨、治國、治軍各層面進行整體規劃,保證上下貫通,左右聯動,這對推動我國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表示,國家建設需要全體人民的支持,國家發展過程即人民群眾享受國家建設成果的過程。共產黨需采取有針對性措施,保證社會公平、公民,促進國家穩定發展。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共產黨可將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合理處理改革力度發展速度、社會可承受程度集合起來,以免轉型發展中出現經濟衰退、社會震蕩等問題。
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綱領是一個政黨發展的旗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在共產黨最高綱領中有所體現,同時在黨的階段性綱領中也有所體現。由共產黨發展史可發現,黨的最高綱領一直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則是統一中國將我國建立為民主共和國。共產黨需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黨的綱領努力奮斗。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統一。將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統一、落實在為人民謀福祉的實踐中,可充分展現共產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及理解,也是黨的發展歷程中獲得的經驗。
兼顧價值。為實現為人民謀福祉的目標,需對客觀世界、主觀世界進行優化;解放社會生產力、思想觀念;加強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設。
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產黨在推動我國改革、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需重視人才及社會的全貌發展、重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及質量的提升、民眾精神文明及素質的提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和諧發展。共產黨需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模式,正確處理國民收入中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在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完善社會公平保障制度,以緩解社會群體收入不均的問題。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產黨需結合“提升效率促發展”、“重視公平促和諧”,在提升我國社會創造力的同時,保證發展成果可造福全體人民。
兼持原則。共產黨一直堅持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黨引導人民群眾建立適用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突破了原本的經濟發展理念。我國在推動政治機制改革過程中,不僅需提升民眾水平,還要重視集中。此種中和,對建立兼具民主、集中優勢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發展中,不僅需重視法治,還要重視德治,在建設法治國家的同時,倡導踐行我國傳統美德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全體人民的事業,共產黨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領導。
兼用方法。無變化的理論不能適應持續變化的社會需求;科學理論體系均是繼承、創新原有理論體系。共產黨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由于其傳承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因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可在各發展時期充分體現其價值,并在實踐中獲得一定成果。
共產黨在堅持由實際角度著手、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重視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展,鼓勵基層、人民群眾主動進行探索及研究,促進理論創新及實踐創新,加強對改革規律的認知。共產黨不僅需重視整體布局、統籌規劃,還要由細小處著手,逐層推進。為提升人民收入水平及生活質量,需基于人民群眾的意愿及需求,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同時,需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根本利益與具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在全球化視域下,我國發展不僅需與世界發展相結合,我國需堅持獨立性,充分展現國家實力及優勢,以推動世界向和平、共同繁榮方向發展。
富有開放性,學習人類社會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開放、兼容的國家才能持續發展,為保證思想的生命力需保證思想的開放及創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生機及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為核心。中國共產黨一直保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開放性,其主要展現在黨一直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堅持學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在大膽探索、科學求真、尊重客觀規律、堅持思想開放性的基礎上,才可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及加強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的需求。
開放性特征主要展現在:中國共產黨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經驗、其他國家及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及歸納。首先,我國傳統文化精髓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精神要素。將優秀傳統文化、現代文明結合起來,可推動國家、民族穩定發展。其次,人民群眾革命及建設實踐經驗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活力。我黨的發展路線、發展方針、政策及決策,都是由人民群眾實踐經驗中獲得的。最后,其他國家及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借鑒意義。每個民族都有其優缺點,因而我國發展中需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優秀文明成果。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共產黨價值判斷及選擇的表現。其不僅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還借鑒了世界其他國家先進思想文化理念;其不僅重視改革實踐中創造獨屬于我國的經驗,還對世界其他國家成功實踐進行分析。在我國持續發展的同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逐漸完善、成熟。
[1]唐建兵,李玉宏.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法治思想的歷史考察[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020(001):1-6,13.
[2]娜華.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堅守[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8,000(004):5-11.
[3]李寶鑫.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生成邏輯[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0(01):8-10.
[4]曲成.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8,018(003):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