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興然
是保持黨的先進行和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我國的基本指導思想,與中國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在中國實際國情下和執政黨建設中發揮著一脈相承的基礎作用,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基礎,在黨的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始終作為核心思想理論而存在,是我們黨長期發展下的時代精華。作為一種普遍抽象化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日常的理解和運用中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只有將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大眾化,才能使其最基本、最深刻的實踐觀深入大眾心中,才能在輸送源源不斷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前提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是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需要。當代社會意識形態影響內容最豐富、影響范圍最廣的無疑是全球化,以經濟為主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國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而久遠的變化,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改革開發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使得中國社會無論是在本土產生還是外國輸入下,存在多元意識形態共存的局面。意識形態多樣化除解放人們思想外,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穩定性和領導權造成威脅。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大眾層面的普及和利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深厚大眾基礎,才能與各種歷史主義思潮相抗衡,成為人民群眾心中強有力的國家精神信仰。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教材內容較為單一。作為基本理論學科,國家給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很高的重視和教育地位,知識學習在高校教育中最為普遍。但縱觀該學科的教材內容發現,長期以來在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方面都沒有較明顯的變動,依然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機械劃分。這樣的劃分是國內普遍認同的編排,也因此導致很少有專家學者試圖去改變或創新。此外,教材內容內每一部分的內容在模塊和具體表述上總是一成不變,每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所學習的內容變化不大,導致人們沒有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的興趣。教條化、公式化的書本教材是當代亟需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社會轉型環境較為復雜。中國特有的制度體制使得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以較為穩定的態勢向前邁進,但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不免對我國的社會格局和思想意識產生不穩定因素。同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也在逐漸加大,國家和社會的文化信仰和個人誠信問題的缺失也日益明顯,加之外國文化入侵國內,致使社會環境較為復雜。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中,拜金主義、利益至上主義、個人主義等的存在以及網絡不良文化的滲透,對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造成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普及趨勢也顯得較為艱難。
夯實國民教育,培育專業馬克思主義人才隊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作為國民事業無論是在人才培養還是公民基本素質和文化信仰上都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想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提升國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最首要的工作任務就是夯實國民教育。一方面,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專業能力,改變原有枯燥、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形式,以一種生動幽默的敘述方式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將抽象的理論應變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真理和科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青年學生哲學信仰,從而正確樹立世界觀和個人理想價值。另一方面,加強國民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積極動員群眾參加相關文化宣傳活動。劃分不同企業單位、街道社區學習馬哲精神,通過開發軟件應用或者廣告宣傳來增進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同,利用文化節日開展各種與馬哲理論相關的實踐或線上活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人們體會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具有的科學性和文化魅力。
采用大眾化敘述方式,積極構建平民話語體系。一直以來,無論是中國哲學亦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國內大眾社會的流行應用程度都極低,哲學一直被披上神秘、高深、抽象的面紗,除專業領域學者外幾乎處于無人問津的地步。要改進這一局面,使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加深入人心,就需要變更其敘述方式,通俗的說,就是用平民化的語言將哲學基本思想講給大眾聽。
采用現代化互聯網媒介豐富宣傳渠道。當下的互聯網技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階段,各式各樣的宣傳渠道和方式會讓一種商品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并以最簡潔的敘述方式深入大眾內心。同理,哲學理論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式,在新媒介的作用下,不斷創新模塊形式,在滿足網絡讀者心理需求和認同感的基礎上豐富理論內容,得到廣泛的擴散和傳播。但要注意的是,互聯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隨著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各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多元化意識形態大量涌入國內,對人們辨別主流思想產生影響。因此,在面臨一系列機遇和挑戰的情況下,更要審時度勢,尋求更加適應社會發展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效結合當今時代互聯網多重因素,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網絡內的大眾影響力,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進程。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因、融合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意識和文化傳統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滿足中國執政黨建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效結合。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指導下,通過教育、政治和文化媒介進行廣泛傳播,使實踐觀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同時發展專業領域人才隊伍,進一步引導人民用正確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豐富自身、推動社會發展,持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做出努力。
[1]彭春雷,王偲.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幾點思考[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