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環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成為新時代突破農村發展瓶頸、解決農村發展難題的核心路徑。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開展農村工作的基礎,更是全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力量。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切實、高效地發揮出自身的領導作用,才能真正將鄉村振興戰略和破解農村發展困境落到實處。但是,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在學習培訓、調查研究、政策落實、服務群眾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嚴重影響了農村工作的進展,危害黨的執政根基,成為基層黨組織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形式主義”及其基本特征
一般來說,“形式主義”指的是只注重簡單地從外部來認識事物,而并未從本質上解決問題的工作思想及方法。“形式主義”在工作中表現為只追求表面形式的好看,而忽略工作實質,最終導致形式與內容、效果完全脫節。“形式主義”違背了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與“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兩者相互統一”的科學原理相悖,阻礙了工作進程、制約了工作落實、降低了工作效益。“形式主義”過分地夸大了“形式”的作用,是一種徒有其表的無效性勞動。總體來說,“形式主義”具有虛假性、片面性、私利性和特殊化等典型特征。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克服形式主義的重要意義
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代表農民根本利益的作用。農民要脫貧致富,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引領。當前,農村和農民面臨的突出的問題有:農村土地荒蕪化、宅基地問題、貧困人口問題、五保戶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村民矛盾糾紛問題等。這些問題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基層黨組織亟需為人民解決的突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農村基層黨組織代表的是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旦出現形式化的問題,就會直接危害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基層黨組織克服形式主義,可以從根本上保護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農村基層黨組織克服形式主義可以夯實黨的執政根基。中國農村基層黨組織數量龐大,截止2019年已經超過460萬個,代表了近8億農村人的利益。而黨的執政路線、方針、政策,大多是通過基層黨組織來宣傳和執行的,是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在當前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更是起到戰斗堡壘的決定性作用。對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說,克服形式主義,真正了解農民所思、所需、所盼,腳踏實地為廣大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可以夯實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群眾基礎和牢固根基,從而進一步提升執政能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形式主義的表現分析
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形式主義存在于多個方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黨員培訓學習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培訓學習是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基層黨組織通過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和“兩學一做”等專題學習教育活動來提升黨員黨性修養和加強黨組織的工作能力。但有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簡單地將學習課程、內容通過網絡讓黨員干部自學,對培訓學習效果的考察評價機制太過單一,僅以完成培訓時長,就判定學習達標,致使部分黨員干部學習意識懈怠,存在明顯的應付心理,甚至淪為“刷”學時的“假把式”“花架子”,形式化現象嚴重。二是日常事務性工作存在一定的形式化。農村基層黨組織中部分黨員干部工作不夠主動積極,作風散漫、辦事拖延,心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部分基層黨員干部對解決農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以及合理訴求等不作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表面上是“門好進、臉好看”,但根本上還是“事難辦”。日常中工作中說話干事只注重給領導看、讓領導滿意,故做表面文章,卻掩蓋事實和矛盾,讓村民失望。三是工作落實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總是依靠會議的方式來機械式地傳遞信息。上傳下達口號性強,遇到工作就層層開會、過于強調會議的形式,在臺上理論連篇、慷慨激昂,在臺下卻是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同時,對政策的解讀傳達不接“地氣”,通篇“官話”,群眾聽不懂、信不過、用不上,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成效甚微。四是政績、活動宣傳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個別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干部好大喜功、喜歡搞形象工程,為了突顯其“政績”,忽視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與區域發展規劃,不認真下基層調研,不聽取群眾的聲音,盲目建設所謂的“面子工程”,同時宣傳過度,喜歡虛張聲勢、標新立異、言過其實,宣傳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農村基層黨組織形式主義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管理和監督制度不夠健全和完善。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架構層級過多、關系復雜,容易滋生形式主義。再者,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問責制度缺失,黨紀法規在實際執行中常出現執行力不足的問題。日常工作考核大都以文字材料為主,部分黨員干部養成了在文字材料上“做文章”的習慣。二是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個人主義與主觀主義傾向嚴重。個人主義始終以“個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工作中容易出現以權謀私的傾向,違背了無產階級思想和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主觀主義,指的是太過于相信自己的主觀意志判斷,而忽略客觀實際情況,造成主觀與客觀的相互分離。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產生個人主義與主觀主義的傾向屬于思想觀念的錯誤,本質上也是由于黨性不足造成的。三是“官本位”思想致使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出現功利化傾向。農村的生產力相對落后,而農民的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受幾千年來傳統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村黨員干部沒有認清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反而將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工作中擺官架、打官腔的現象嚴重,更有甚者借助職務之便為親朋好友謀利益,嚴重損害了人民的利益。由“官本位”思想而導致的官僚主義和功利化思想,成為形式主義產生的重要根源。
加強黨性修養,全面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對立面,就是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之所以產生形式主義的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素質還不夠硬。因此,要克服形式主義,基層黨組織首要的任務就是全面強化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強黨性教育,強化基層黨員干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教育,堅持和鞏固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要注重貫徹“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將人民立場貫穿于解決和克服形式主義工作之中,時刻牽掛人民群眾之所需,深入、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政治建設。三是科學構建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培訓學習長效機制,確保學習成果優質高效。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要重內容、重實效,要將學習內容與解決農民、農村的實際問題密切相連,堅持長期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黨員干部長效學習機制。要及時對黨員干部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評價標準,讓培訓學習活動促進干部轉變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的價值得到最大化。
強化服務職能,發展可持續、健康的農村經濟
農村基層黨組織直面的是數量龐大的農民群體,工作內容更是涉及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廣泛性、復雜性、難度大、矛盾多等顯著特點。伴隨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農民群體的思想意識活躍度也在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國家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克服形式主義必須要強化服務職能,樹立正確的新農村發展方向,切實引領廣大農民群眾積極發展可持續的、健康的農村經濟。一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優化組織內部結構,將內部管理體系由“層級化”的縱向模式向“平鋪化”的橫向模式進行轉變,盡可能地縮減管理的層級,實現分權管理,拓展管理的橫向幅度,提高管理的實效。二是要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黨組織的用人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隊伍呈現老齡化的趨勢,人員結構不夠科學合理,有些基層黨組織甚至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要進一步優化黨員的發展結構,要注重吸取、發展那些學歷層次高、政治素質強的青年干部和返鄉就業的大學生,積極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注入新鮮的血液。三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堅持以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有力推進精準脫貧和控新貧、防返貧工作,帶領廣大農民發家致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注重綜合治理,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建工作的新要求,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和基層延伸發展,以“基層黨建責任制”為抓手,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以提高綜合治理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來破除形式主義。一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黨建政績觀,堅定“一切工作到支部”為導向,將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緊密相連,齊部署、共謀劃、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在磨礪中錘煉黨性,爭做新時代的實干者。二是要提高問題意識,強化責任擔當。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敢于正視“三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要善于用科學的辦法和策略積極解決農民群眾的問題,要學會傾聽群眾的呼聲和意愿,認真地去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開展實際調查要實事求是、不打折扣,強化責任擔當意識。三是要全面貫徹“一把手”責任制。俗話說,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對基層黨組織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克服形式主義必須要建立“一把手”責任制,切實發揮出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帶頭作用,切實增強黨組織的領導能力。
開拓創新理念,營造克服形式主義的濃厚文化氛圍
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堅持開拓創新的理念,不斷解放思想,深入優化和完善基層黨組織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克服形式主義的濃厚文化氛圍。一是要加強基層黨員干部優良作風建設,弘揚和傳承我黨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時刻與農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任何工作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時刻反省自己,將接受農民群眾的批評以及自我批評變成一種工作習慣,真正把黨的優良作風帶入到基層工作之中。二是要切實發揮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干部是推進組織內部反對形式主義的“指揮官”。要抓組織文化建設工作,首要的就是先抓領導干部的“關鍵少數”。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德觀、績效觀和紀律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決糾正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形式主義作風。三是要搭建宣傳平臺,創新宣傳形式,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增強宣傳的力度及輻射范圍,大力弘揚“精干務實”的文化精神,積極宣傳優秀黨員干部、群眾先進事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基層黨員干部求真務實的工作意識與敬業精神。總之,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開拓創新理念,營造克服形式主義的濃厚文化氛圍。
農村基層黨組織形式主義產生的根源是復雜的和多方面的。克服形式主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要著眼于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職能、綜合治理能力,以及創新性工作理念與黨組織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密結合當前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積極克服組織工作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良作風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承擔起破除農村發展困境、引領廣大農民致富的使命和責任,為全面振興鄉村經濟、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貢獻出最大的力量!
[1]岳春宇.解決基層形式主義重在“三個嚴格”[J].黨史博采(下),2020(05):45-46.
[2]劉洋,于忠黨,項久才.發揮黨管人才優勢 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戰斗力[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42-45.
[3]王曉菲.當前基層黨組織工作中形式主義問題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9,03.
[4]中共天津市委組織部.推動基層黨建重點任務落實落地[J].黨建研究,2018(05).
[5]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N].人民日報,2019-03-12.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