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趙勇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沒有一支的高素質采購人才隊伍,便不可能完成新時代軍隊采購的使命任務。
全面深化軍隊編制體制改革以來,軍隊領導指揮體制發生了革命性變革,部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更加合理,我軍采購管理體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軍隊采購必須順勢而為,主動建設,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軍隊集中采購機構正經歷歷史性的全面重構,相關理論和配套建設還在不斷完善中,其中加強軍隊集中采購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又是建設的關鍵。
加強軍隊集中采購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是適應新時代軍隊集中采購機構建設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變強的關鍵階段,同時我軍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緩慢發展,導致現階段軍費規模呈井噴式發展,從2000年的1200億元到2020年的1.268萬億元,軍隊采購是戰斗力生成的重要支撐和途徑,是將“財力”轉化為戰斗力的重要橋梁。此輪軍隊改革全面重組成立軍隊集中采購機構就是為了更好的將“財力”轉化為戰斗力。軍隊集中采購機構建設的關鍵在于軍隊采購人才隊伍建設,其建設的好壞是衡量軍隊集中采購機構建設的重要指標。
加強軍隊集中采購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軍隊采購制度改革完成使命任務的客觀要求。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就有新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之所以要全面推進軍隊采購制度改革就是因為之前的采購制度不在適應新的使命任務。全新成立的軍隊集中采購機構要向新質型采購轉型,這就離不開專業化的采購人才隊伍,以此打造高效優質的采購服務能力,以保障新時代我軍新質戰斗力的實現。
現階段軍隊集中采購機構剛剛組建,配套設施還不完善,人員組成還多是老班子老人馬,人才培養體系亟待完善。體制編制調整后,軍隊采購機構的編制人員進一步縮減,加之紀檢審計更加嚴格,各單位將各類采購任務全權交由采購機構執行,采購任務更加繁重。在采購人才隊伍建設上還存在不少問題。
采購人才供需失衡?,F階段是軍隊集中采購機構組建初期,為了適應未來發展就必須改變以往用人模式,要把專業的人用在專業的崗位上,特別是采購行業,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才能勝任崗需求,才能實現集中采購機構的優勢。以全軍文職人員招考為例,根據公開信息統計,2019年共有199個崗位計劃,到2020年崗位需求數為333個,而且其中多數崗位要求采購或物流專業畢業,但是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僅有9所院校開設了采購管理專業,即使加上相關的物流專業,每年采購專業人才的畢業生也十分有限。由此可見采購人才供需嚴重失衡是制約我軍采購機構建設的關鍵因素。
采購人員專業化程度較低。軍人職業化是此輪軍改的核心,職業化的基礎便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體現在軍隊集中采購機構建設上,便是要求采購人才隊伍的專業化,但是現在采購人才專業配備不合理,學歷層次較低,沒有統一的高認可度的采購人才職業資格認證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采購人員業務培訓不足。目前我軍采購人才培養、培訓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能形成相對固定的培養機制,沒有固定的培訓要求。主要體現在沒有達到按需培訓的目的,培訓規模小參與度不廣泛,培訓內容不全面,培訓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
軍隊集中采購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強軍目標,全面推進軍隊采購人才隊伍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提高軍隊集中采購機構保障能力,提供人才支撐。
建設通用的職業資格制度。軍隊采購工作是一項業務性和專業性要求很強的工作,涉及的專業知識較多,需要較高的采購知識素養才能完成軍隊采購任務。實行采購從業資格認證管理是地方以及國際的通行做法,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采購人員應當具備相關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符合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專業崗位任職要求。”所以應該盡快建立軍隊采購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制定軍隊采購從業人員準則和各級采購資格認證標準,并且要與地方采購職業資格認證互認互通。
建立全軍統一的培訓體制。軍隊采購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從培訓制度、培訓機構、培訓內容以及培訓方法各個分別方面著手,首先要制定軍地統一的采購人才培訓制度,在晉升調職中設置培訓要求等措施;其次需要建立以軍隊相關院校為主干的全軍統一的采購人才培訓機構;再次應當借鑒參考制定符合軍隊需求又不脫離地方的采購人才培訓內容;最后要探索適應軍隊采購人才的具有我軍特色的軍隊采購人才培訓方法。
成立軍地一體的采辦院校。在采購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全軍統一的培訓體制基礎之上,可以優化整合軍地涉及采購專業的院校,嘗試組建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國防采辦學校聯盟,單設獨立的協調管理機構,統一制定軍地一體的培訓計劃,統一教育資源,統一資格認證,這樣可以整體提高我國采購行業競爭力,實現軍隊對全社會采購資源的掌控力度。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成立國家采辦大學。
[1]封少娟.外軍采購體系建設及對我軍的啟示[J]軍隊采購與物流,2011(04):72-75.
[2]年福純.裝備采辦人才隊伍建設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124-132.